一、基本情況
中山公園始建於2002年2月10日,總麵積5.9萬㎡,其中水體麵積2.5萬㎡,屬區級綜合性公園。公園以生態和休閑為主,設有孫中山塑像、湖心白鷺島、綠化種植區,並有五個活動功能區。2020年5月1日,經過一年的升級改造後再次開放,園內水榭、親水廣場、小橋和棧道等園林建築煥然一新,環湖綠道增設了燈光和音響。公園環境大大提升,成為市民遊客休閑遊覽的好去處。⠼/span>
目前,中山公園整體優化基本完成,但園內部分區域夜間照明仍需補缺,如東側河湧邊沒有照明設施,中心湖區域缺失景觀照明。新擔湧水閘建成以來,連同河湧兩岸與中山公園形成一個景觀整體,深受市民遊客歡迎,無論白天或夜晚,新擔湧水閘兩岸休閑觀光的市民遊客較多。水閘兩岸載體建設較為完善,而局部住宅兩側道路照明充足,有的炫光較大,道路照明不統一、光色不統一,部分燈具損壞,且兩岸無景觀照明,市民遊客體驗感較差。
二、存在問題
新擔湧兩岸道路照明缺乏統一性規劃,兩岸水線沒有景觀照明,夜景品質提升不夠,景觀縱深度消失;中山公園東側河湧邊沒有安全照明設施,隻能借助園外館西路的路燈照明,因距離和角度等因素,光線十分微弱,且這段河湧邊沒有護攔,群眾夜間進入該區域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同時湖中白鷺島區域夜間景觀照明沒有,需要適當亮化提升。
三、有關建議
長洲島是廣州第一批曆史文化街區,航運曆史悠久,宜居配套豐富。近年來,市區提出打造長洲“珠江國際慢島”,起步區以4.5公裏的金洲大道及沿線區域,以點帶麵進行全島升級改造。縱觀粵港澳核心文旅城市,夜景品質迅速提升,光環境成為重要手段。中山公園和新擔湧處於長洲島核心地段,應作為一個整體區域打造,目前中山公園升級改造基本完成並開放,新擔湧兩岸載體建設較為完善,建議優先響應進行環境亮化提升。
為提升長洲島的城區形象,保障群眾夜間出行安全,強化景觀再造,提出如下建議:對中山公園、新擔湧水閘兩岸啟動“亮化項目”,根據區域文化特色及現狀,補充中山公園部分區域照明,增加新擔湧兩岸景觀照明、優化兩岸道路照明,附近四號湧已優化提升,可一並考慮其路燈建設。核心區域的景觀亮化,可設計日常和節假日兩套夜景模式,形成整飭有序的核心景觀,拉動夜間遊賞品質,形成打卡新地標,凸顯黃埔區長洲島的風情風貌。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