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作為全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近年來,我區迭代推出營商環境改革1.0到4.0版本,穩步實施321項改革事項,取得了顯著成效,政策兌現便利化、電水氣熱網聯辦、知識產權多層次融資模式等多項舉措在國務院放管服簡報、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簡報等刊登推廣,39項創新經驗做法在全省複製推廣,營商環境便利度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經開區第1。
去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將廣州等6個城市列為首批試點,並支持開發區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今年初,我區39項改革舉措(另有監管措施37項,共76項)在廣州市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單列,成為試點城市唯一一個區級清單,這為我區繼續深化改革、先行先試提供了重要機遇。近日,我區印發《服務市場主體進一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正式開啟營商環境改革5.0版本。
二、主要內容
5.0改革以“服務市場主體”為主題,圍繞指標提升、市場環境、國際環境、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和“硬環境”6個方麵,提出23個領域125項具體改革任務,進一步升級打造“黃埔Smile”營商品牌。主要特點有:
一是更大力度服務保障“四個萬億”計劃。結合我區工業強區實際,圍繞工業項目加速落地、重點產業加速發展進行改革,助力穩增長、穩投資。例如,深化“用地清單製”改革,推行“區域評估+標準地”,升級訂製式審批服務,將工業項目審批打造成我區金字招牌。製定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工作指引,推動測試牌照互認,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探索建立進口科研用物資“白名單”製度,助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推動知識城省市級行政管理權限落地,爭取複製推廣自貿區經驗,為知識城發展強權賦能。
二是更深層次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優化資金、知識產權、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和供給,助力中小企業“辦成大事”。例如,完善升級“開信融”平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中小企業信貸投放。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模型,創新知識產權市場化定價和交易機製,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製和質物處置機製,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促進市場主體質押融資。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權益分配激勵機製,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使用權,完善“破四唯”人才評價體係、支持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三是更實舉措構建親清政商關係。進一步暢通政企溝通渠道,例如,製定區領導掛點聯係民企和商會製度,建立區級政企溝通服務中心,健全政企溝通機製。規範政商交往行為,督促公職人員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讓政商關係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完善民企維權投訴機製,建立涉企刑事案件經濟影響風險評估製度,依法慎用限製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司法辦案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設立“黃埔營商”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發布產業政策和改革政策,第一時間回應企業訴求,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四是更嚴機製創新和加強監管。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推進監管手段創新,做到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市場主體幹擾最小化。例如,升級區公共信用平台,探索建立個人信用體係,提升信用監管智慧化精準化水平。建立“一業一單”監管機製,編製重點行業監管清單,實現重點監管事項“一單統管”,促進企業合規經營。探索城市管理領域非現場執法,利用遠程監測等信息手段自動發現、甄別、記錄違法事實。建立食品領域“內部舉報人”製度,探索網絡市場政企協同監管,加強對重點行業的監管。
五是更寬領域優化營商硬環境。本次5.0改革既涉及體製機製、流程再造、服務提升等“軟環境”,又覆蓋公共資源配置、產業基礎配套、城市品質等“硬環境”。圍繞企業最為關心的用工、居住、交通、子女入學等營商“硬環境”問題,5.0改革提出“十招”為企業排憂解難。例如,加大校企合作、東西部協作,多元化滿足區內企業用工需求。用好保障房政策,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搭建工業用房供需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需求跟蹤、撮合對接服務。加快電網建設和新增、擴建供水加壓站,提高供電供水穩定性。建設危險廢物收集、暫存、中轉站,解決企業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處置難題。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