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直屬各單位;黃埔區各街道、鎮,區府屬各單位:
《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已經管委會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如遇問題,請徑向黃埔臨港經濟區管委會反映。
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9月13日
前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昂首步入新發展階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中勇當排頭兵、決戰新開局的關鍵時期。本規劃根據國家、省、市要求和《中共廣州市黃埔區委、中共廣州開發區工委關於製定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製,著重闡明“十四五”時期黃埔臨港經濟區、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回顧“十三五”發展成效,辨識未來發展重大機遇和挑戰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
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黃埔臨港經濟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向好,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港城融合進程提速,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
1.區域經濟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黃埔臨港經濟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總部經濟、航運服務、文化旅遊、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加速集聚。持續推進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2016年至2020年,黃埔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68765萬噸、1786萬TEU(標準集裝箱),新增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企業1500餘家,總注冊資金超186億元。建成了廣州國際港航中心一二期、中交港灣大廈、和安堡商務中心、外運大樓等一批航運服務業集聚園區,成長了中外運華南公司等一批航運龍頭企業和廣州電子口岸、信天翁科技、運易通科技、一鏈通科技、中外運財務共享中心等一批特色企業;出台“航運10條”2.0版,加速發展高端港口經濟。以中國軟件CBD為核心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區初步形成。
2.港航產業加速賦能。發揮黃埔港千年“古港”“良港”優勢,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建設現代港航集裝箱物流信息化平台,推動黃埔港航運、貿易等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走在全國前列,通過“單一窗口”平台,對接21個口岸和國際貿易相關部門,服務企業超過5.6萬戶,各類申報5.2億票,開啟全國首批“兩步申報”試點改革,企業平均通關時間縮短73.8%;卓誌供應鏈科技打造數字化跨境產業服務模式,推動物流供應鏈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3.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建設全麵推進,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企業和項目,推動物聯網、5G、區塊鏈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總部園區、廣東大灣區空天信息研究院、統信軟件等一批項目落地。廣州港合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中外運財務共享中心等落戶,大灣區數字娛樂產業園建成,南方智媒大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加快建設,數字技術與文旅傳媒產業融合發展勢頭良好。
4.城市麵貌日新月異。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港城融合推動城市麵貌持續改善。茅崗路以西、魚珠舊城等多個舊改項目順利推進,形成了保利魚珠港-廣州國際港航中心的濱江城市客廳。黃埔東路隧道改造工程建成並通車,交通路網持續完善。有效整治深井湧、細陂河等河湧,水環境質量全麵提升。多條道路綠化景觀改造完成,居民休閑空間質量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珠江國際慢島建設穩步推進。
5.民生福祉持續改善。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公共服務設施日益配套完善。教育事業服務設施逐步齊全,師資力量有效擴充;醫療衛生體係及醫療技術水平持續升級,婦幼保健、生育服務惠民政策持續推進實施;文化體育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市政專項規劃不斷完善,市政建設加速推進;社會保障堅實有力,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黃埔臨港經濟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影響和製約區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仍比較多,具體表現在:一是港口功能與城市功能的融合不夠深入,交通基礎設施銜接不夠緊密,城市環境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三舊”改造任務重、難度大,土地權屬相對複雜,土地供應短缺與低效利用問題並存,承載高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土地資源不足;三是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等創新能力仍然較弱,創新優勢尚未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四是高端航運服務、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智能貿易等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還不足,集聚效應不夠突出;五是民生保障服務設施配套仍不夠完善,存在數量、類型與布局等結構性短板。
發展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些長期發展中積累的問題,需通過高質量發展逐一解決。
(二)“十四五”發展機遇和挑戰
1.主要優勢
——灣區頂部明珠,科技創新中心。黃埔臨港經濟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南部,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是廣州城市發展“東進”戰略的重要節點。擁有珠江東十公裏黃金岸線,是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的重要組團,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樞紐和廣州科技創新軸的關鍵節點。
——海絲文化起點,曆史積澱深厚。廣州港是中國唯一一座兩千年不衰的通商口岸,扶胥港(黃埔港)自兩晉時期開港,唐宋時期走向鼎盛,到清朝實行“一口通商”,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南海神廟、黃埔軍校舊址、北伐紀念碑、東征陣亡烈士墓園、長洲炮台群、深井古村落古建築分布於此,積澱了悠久的海絲文明和濃鬱的嶺南文化。
——產業基礎雄厚,人才優勢明顯。黃埔港片區是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四區四中心”之一,擁有產業基礎雄厚、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素質人才集聚等優勢,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8家研究院進入省高水平研究院建設序列,占全省2/3;各類高層次人才超1000人,高新技術企業超2100家,居廣州市第一、全國開發區首位;廣州航海學院升格為廣州交通大學,將為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改革創新高地,營商環境優良。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提出將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打造成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示範區、開放合作重點區、製度改革試驗田;廣州市提出賦予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努力搶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製高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標杆,形成“中國數字黃埔方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批全省首個省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營商環境指數蟬聯全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
2.重大機遇
——數字經濟新風口。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不僅成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導方向,也成為國家、省實施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被列為廣州“十四五”發展的“雙引擎”之一。科技部支持廣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廣州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構建“一江兩岸三片區”空間格局,其中魚珠片區主要分布於黃埔臨港經濟區,在國家級試驗區、先導區和省級試驗區的重大發展機遇疊加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雙區”“雙城”新機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的偉大實踐,也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時代使命和曆史進程。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黃埔臨港經濟區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在科技、產業等方麵加快與大灣區城市深度協同,創新體製機製,營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吸引重點企業和高端人才落戶,有利於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積極融入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擴大開放新格局。
——更新改造新引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突出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這是黨中央立足新階段、新形勢、新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十四五”期間,城市更新作為推動廣州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將有力推進黃埔臨港經濟區港城融合、產業升級,為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培育現代服務業體係提供全新空間資源,同時也將有助於提升城市麵貌,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促進文化傳承,優化生態環境,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的高質量都市化城區。
——港口轉型新方向。黃埔臨港經濟區作為廣州城市發展“東進”戰略的重要節點,依托廣州“一區三城”產業布局優勢,特別是在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以及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產業布局下,黃埔老港的轉型發展不可局限於港口航運、貿易服務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更承載著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和實現數字產業化的任務,還需要打造珠江東十公裏黃金岸線,推動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實現港城都市化。將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港城都市化結合起來,是港口轉型發展的一個全新方向,也是一份厚重的曆史責任。
3.麵臨挑戰
——逆全球化和後疫情時代帶來嚴峻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治理體係和經貿規則深刻變化,對國際經貿往來和金融安全的影響仍將持續。黃埔臨港經濟區的傳統優勢產業主要是航運和商貿服務業,這些產業對外依存度高,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將持續受到來自國(境)外的衝擊和挑戰。
——新一輪信息革命和數字經濟發展競爭激烈。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並成為各國搶占技術高地和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從國內情況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數字經濟總部企業競爭力強;從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看,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建設起步相對較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還不多。未來需要搶抓新機遇,轉換新賽道,謀求不對稱發展優勢。
——雙循環格局下國內核心城市之間競爭激烈。暢通雙循環,重塑新格局,意味著資源在沿海與內地城市之間的新一輪配置重組,圍繞融入世界格局、服務國家戰略,各重點城市間的能級競爭更加白熱化,圍繞高端產業、科技、人才的區域競逐愈演愈烈,黃埔臨港經濟區的發展麵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高質量發展願景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及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麵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舉措,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牽引,構建以人工智能為引領、以數字技術為驅動、以區塊鏈為特色、以信創產業體係和現代服務業產業體係為支撐的數字經濟核心引擎,大力拓展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全麵提升珠江岸線和島嶼特色文旅休閑功能,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設“一岸雙軸三片”新格局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推動實現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走前列。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全麵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閉環落實機製,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施“小切口大變化”民生實事辦理製度,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提升人居環境,構建優質公共服務體係,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係,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重點突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原創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基礎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4.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建設高標準市場體係和開放型經濟新體製,加快推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麵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
5.堅持係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三)發展目標
1.2035年遠景目標
展望2035年,實現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保障、體製創新等係統升級,數字經濟與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港城一體化水平大幅提升,新發展理念全麵彰顯,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
——高質量數字經濟體係全麵建成。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強勁,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係完備高效,區塊鏈、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關鍵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關鍵產業鏈自主可控,總部經濟與高端航運服務業發達、輻射力強勁,文旅休閑與商務服務業獨具魅力,建成引領全球的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高水平港城融合全域空間協同。港口與城市完成空間整合與功能優化,國土空間治理新範式初步形成,新基礎設施完備先進,交通體係完善高效,區域內部全域空間協同發展,濱水城市景觀充分展現,建成港城融合示範區。
——高品質海絲休閑城區引領示範。以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外貿博物館為核心的南海神廟曆史文化綜合發展區和隆平現代水稻公園、洪聖沙休閑商務區、深井古村等文旅資源充分整合,千年海絲文化特色彰顯,嶺南文化風情濃鬱,濱水岸線與島嶼生態獨具魅力,建成世界級海絲文化生態休閑示範區。
——高效能智慧治理體係充分彰顯。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智慧化高效治理體係全麵建成,體製創新更加高效、更具活力,樹立統籌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鄉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數字治理的樣板,企業、社區、人民群眾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實現數字家庭、數字企業、數字社區、數字城市四位一體,建成引領大灣區的數字化功能區治理模式與樣板。
——高福祉民生服務保障廣泛享有。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保持領先,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顯著提高,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急有速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2.“十四五”發展目標
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區域發展條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今後五年奮力實現以下目標:
——人工智能引領新發展,建成數字經濟試驗區。中國軟件CBD、中國遊戲軟件穀、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國家級信創基地等重點平台陸續建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核心算法、關鍵技術與器件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批前沿領軍企業加速湧現,形成強大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源頭供給和成果轉化能力,基本建成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臨港產業實現新提升,建成新貿易創新中心。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黃埔片區)功能完善,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能級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服務創新區、服務“一帶一路”的新貿易創新中心初步形成,航運、貿易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航運服務、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智能貿易等新業態創新活躍,形成要素暢通、貿易順通、創新鏈融通的新國際貿易集聚地,企業總部集聚度較高;高端服務業人才集聚,數字化政務、商務環境優越。
——港口轉型取得新突破,建成港城融合示範區。實現黃埔港岸線與腹地、空間與配套、景觀與功能“三統籌”,港、城、岸、島一體化發展,魚珠、黃埔老港一帶更新改造有序推進,港口升級與城市轉型進一步融合,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銜接、5G新基建有序推進;港口產業向數字化航運服務和現代服務業轉型,高品質商貿服務業發達,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港城融合示範區。
——生態建設邁上新台階,建成濱水生態文明示範區。珠江沿岸、港口、島嶼、城市等全領域、全地域、全過程、全方位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港口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治理,珠江岸線和長洲島、大吉沙等島嶼生態保護良好,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千年海絲文化、黃埔軍校軍事文化與休閑農業旅遊功能整合,江、島、城、園、湧係統治理水平加速提升,港、城、島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綠城藍天碧水的美麗黃埔港遠近聞名,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治理效能達到新高度,建成數字化社會治理示範區。基於數字技術和新基建的“城市大腦”初步建成,智慧社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智能化。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養老等社會保障體係更加健全,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麵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著力提升區域能級,打造“一核三帶多點”空間新格局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牽引,圍繞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目標,全麵融入廣州市“一區三城”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一岸雙軸三片”格局,在黃埔臨港經濟區和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構建“一核三帶多點”的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建設以人工智能為引領、以數字技術為驅動、以信創產業體係和現代服務業產業體係為支撐、宜居宜業宜遊的全球智慧創新港城。
空間布局圖
(一)“一核”:數字經濟核心區
——規劃範圍:護林路東部區域,以中國軟件CBD為核心,包括中國遊戲軟件穀、中國智能網聯國家創新中心等,是“雙軸”之一科技創新軸的關鍵節點。
——發展定位:以中國軟件CBD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產業內核,建設以區塊鏈為特色、以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為重點的核心功能區。
——發展重點:以信創軟硬技術突破與應用為主要方向,打造中國軟件CBD起步區,加快建設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創、“區塊鏈+”場景應用為特色的數字核心產業園區。將狀元穀一帶打造成為信創產業發展基地。將中國遊戲軟件穀打造成電子遊戲產業共同體、遊戲產業研發及傳媒平台。未來可加快建立全區綠色金融體係,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撐體係。聯動區塊鏈與特色金融,創新金融工具,完善“金融超市”功能,縱深發展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整合活化物流、商流、信息流等產業鏈核心要素。
(二)“三帶”:數字創新帶、濱江商務帶、文旅休閑帶
1.數字創新帶
——規劃範圍:護林路沿線區域,是“雙軸”之一科技創新軸的重點區域。
——發展定位:聚焦核心裝備、係統軟件、信息技術、自動駕駛、關鍵材料、基礎零部件等領域,麵向全球配置創新資源,布局大科學裝置及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實現工程化、產業化突破,打造十裏數字經濟產業長廊。
——發展重點:以護林路為發展軸帶,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人工智能等產業,爭創以工業軟件為特色的國家級信創基地,加快打造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區。搶先建設新鬆國際機器人產業園、魚珠智穀、黃埔鏈穀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全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新產業鋪就“高速路”。依托算力建設和算法開發,重點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進黃埔智能裝備價值創新園、中國工業互聯網中心、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等建設。
2.濱江商務帶
——規劃範圍:沿珠江北岸黃埔港岸線,是“一岸”的沿江產業帶“最強最美十公裏”。
——發展定位:以推進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圍繞珠江沿岸品牌段、品牌公共空間、品牌活力區建設,推動魚珠、黃埔老港一帶連片改造,實施親水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貫通,全麵融入高端產業帶、科技創新帶、曆史文化帶、都市景觀帶、濱江休閑帶、公共服務帶“六個功能帶”建設,加快數字經濟、總部經濟、郵輪遊艇、城市物資運輸功能布局,活化利用曆史文化遺產,加強生態織補修複,串聯沿江生態島嶼,加強與主城核心區共融協同,牽引城市功能沿岸東進,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數字航運、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文創旅遊等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融入廣州東部國際商貿服務軸,構建要素暢通、貿易順通、創新鏈融通的新國際貿易集聚地,形成輻射灣區的高端港口經濟圈,建設影響力輻射力突出的世界一流濱水區、貿易新走廊、黃埔會客廳,打造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服務“一帶一路”的新貿易創新中心。
——發展重點:打造以黃埔國際郵輪城為核心,以港航中心片區、外運大樓片區為兩翼的航運數字港,推進岸線更新改造,加快數字經濟、總部經濟、郵輪遊艇、城市物資運輸功能布局,通過港口產業調整與功能置換,構建集“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數字智創—數字貿易企業總部”於同一岸線的高品質城市服務濱水空間。引進航運金融、航運大數據、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智慧物流、數字商業、國際采購與分銷、時尚創意設計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國際性或區域性的品牌推廣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商業設計中心、數字商業軟件(地圖)、高端商業谘詢、高端酒店等新業態,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沿黃埔港岸線一帶,自西向東依次打造魚珠航運服務商務區、國際總部與產業金融中心區、數字智創集聚區、南海神廟曆史文化綜合發展區、智創宜居拓展區等功能組團,重點建設保利魚珠港、南方智媒大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廣州國際港航中心、黃埔國際郵輪城、中遠海運大廈、雙沙TOD智航中央商務區。
3.文旅休閑帶
——規劃範圍:包括深井、長洲、洪聖沙、白兔沙、大吉沙、娥眉沙、大蠔沙等七個江心島嶼及珠江水道在內。
——發展定位:活化利用曆史文化遺產,加強生態織補修複,串聯沿江生態島嶼,優化水上文旅線路,將連片島嶼打造為黃埔區濱水文旅休閑帶、珠江國際慢島。
——發展重點:以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為契機,整合黃埔軍校舊址、辛亥革命紀念館、黃埔造船廠、海軍基地等軍事曆史人文旅遊資源,發展愛國主義教育、軍事曆史文化等研學活動和文化旅遊,打造成國內著名的軍事主題文化旅遊區。以大吉沙島為基地,以隆平院士港及農業公園為依托,推進數字農田基礎設施和休閑農業設施建設,打造廣州城郊都市田園休閑勝地。依托長洲島深厚的嶺南文化資源和優良的濱水生態環境,挖掘深井古村嶺南文化、長洲古港海絲文化,推進遊艇公共服務基地建設,發展嶺南文化研學、水上運動。發揮長洲島與大學城比鄰而居的區位優勢,推動科研教育、休閑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等一體化建設。依托洪聖沙雪鬆集團濱水RBD項目,打造高品質濱水休閑商務區。
(三)“多點”:十五個特色功能區
——規劃範圍:黃埔臨港經濟區、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
——發展定位:規劃建設十五個特色功能區,涵蓋數字經濟類、綜合服務類、宜居生活類、生態休閑類、文化宜遊類等特色功能,全方位保障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全球智慧創新港城。發展重點如下:
1.數字經濟類。包括黃埔科學園、樞紐發展區、CBD數字產業區、雙沙軟件產業集聚區、智創宜居拓展區。加大重大技術裝備和工業軟件創新應用推廣,打造高端完備的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2.綜合服務類。包括魚珠航運服務商務區、國際總部與產業金融中心區、數字智創集聚區、大沙地智慧商業服務區。依托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航運、貿易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打造高端航運服務、金融產業集聚區,建設港城一體、產城融合的黃埔港國際綜合服務功能區。
3.宜居生活類。包括茅崗橫沙智慧社區、文衝文園智慧社區、智創宜居拓展區。深挖內需潛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培育壯大多元化消費。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產業創新、居住生活、文化旅遊休閑綜合功能布局,打造一批智慧生態宜居社區。
4.生態休閑類。以龍頭山森林公園、黃埔公園為生態保護區的中心,建成集生態功能、森林景觀功能、旅遊觀光功能、休憩健體功能、科普教育功能、主題文化項目功能、節事活動功能、現代農業綜合開發與產學研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性生態休閑公園。
5.文化宜遊類。建設珠江國際慢島(包括長洲島黃埔曆史文化休閑區、大吉沙隆平現代農業休閑區等)、南海神廟曆史文化綜合發展區,充分串聯整合黃埔古港、南海神廟、黃埔軍校舊址等人文優勢,活化利用深井古村落等曆史建築群,探索打造新時期海絲文化與全球海洋文明的共情交融平台。
四、聚焦數字產業化,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大力發展互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數字技術產業,強化5G、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一體化協調發展,探索構建數據驅動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以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形成數字底座、數字平台、高速網絡與科研、智造、城市係統深度融合的數字應用體係,構建集“硬件+軟件+服務”於一體的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產業生態,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一)加速數字經濟產業集聚,打造國家級軟件名城示範區
將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麵優勢,不斷豐富拓展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建立自主可控數字產業體係,持續壯大區塊鏈產業,打造以區塊鏈為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區。
1.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大力推進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建設,加快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完善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構建高效骨幹光纖網絡,推動5G網絡規模部署,在產業集聚區、交通樞紐、商業樓宇、社區實現連片優良覆蓋,探索打造以1.4GHz頻段為主的無線政務專網。提速智慧燈杆、智慧路網建設,在護林路一帶先行試點,推進路燈、信號燈、路牌、井蓋、電線杆、廣播電視塔、戶外廣告牌等公共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打造“人工智能+車聯網”示範路段。
2.不斷豐富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推動在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無人駕駛、VR/AR、超高清視頻、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醫療、公共服務等領域創新應用,形成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原創性技術研發成果和原始應用創新示範。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加速製造業生產要素數字化,實現傳統製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創新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發展協同經濟、社交電商、無人零售、小程序、短視頻等新業態,創建新能源運力共享、同城貨運運力調配、社區共享冰箱等物流新模式。加速推進電競遊戲全產業鏈發展,引進一批全國一流的電競組織、賽事聯盟、電競俱樂部,爭取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競遊戲賽事,率先開展電競遊戲產業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3.構建自主可控數字產業體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基礎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打造一批操作係統、基礎軟件龍頭企業,加快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發展與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金剛鑽”產品。推動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建設,構建商用密碼應用與創新生態,加強麵向安全可信操作係統的網絡安全防護體係基礎理論、基礎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實現從基礎軟硬件到應用軟件全體係的安全可控。
4.打造國家級軟件名城示範區。積極爭取中國軟件名園試點,加強區塊鏈算法理論和共性技術創新研究,深化區塊鏈技術行業應用,對接國內外以區塊鏈為特色的重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平台,構建國際一流的軟件業務和技術創新生態。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作用,加快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發展,探索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多元應用場景,支持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相結合的項目建設,加快建成以區塊鏈為特色、以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為重點的中國軟件名區。
(二)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打造國家級試驗區先導區
積極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聚焦發展智能關鍵器件、智能軟件、智能設備等核心智能產業,麵向計算機視覺等重點技術方向和工業、商貿等重點應用領域,不斷挖掘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加強技術集成和融合應用,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1.健全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中心建設,依托統信國產操作係統龍頭,整合操作係統、數據資源、雲計算平台及相關資源,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支持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設立實驗室或分支機構,鼓勵加強算法理論、技術開放平台、機器視覺、智能語音、數字孿生等應用技術研究,構建以模擬人的智能為主要特征的技術路徑。鼓勵企業在“AI+傳統行業”包括醫療、金融、教育、文娛、零售、物流、政務、安防等諸多方麵應用創新,支持智能汽車、機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產業發展,麵向特定應用場景形成軟硬件產品或解決方案。
2.彙聚人工智能創新要素。加快推動中國軟件CBD、中國遊戲軟件穀、新鬆國際機器人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總部園區、黃埔體育文化中心綜合體舊城改造等一批載體建設,彙聚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新空間。緊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要求,充分發揮廣州在基礎設施、經濟活力、創新能力等方麵優勢,不斷彙聚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加強生產、生活、經營數據收集,支持加強大數據平台建設,強化算法研究和算力建設,為企業開展研發提供數據存儲、算法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彙聚人工智能發展所需的數據、算力和算法要素。對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給予獎勵,彙聚國內外人工智能高精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開展人工智能政策試驗。圍繞圖像識別、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重點領域,加強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相關前沿法律問題研究與試驗。加大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力度,促進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推動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專利協同運用。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探索智能社會治理新模式,為人工智能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創新、產業發展和社會應用營造良好環境。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加強人工智能倫理規範建設。
(三)構建全鏈條信創生態圈,打造國家級信創產業基地
以信創軟硬件技術為重點,構建國家級信息技術創新基地,增強數字經濟前沿基礎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鏈接“一帶一路”、影響全球的中國廣州信創產業集聚發展先行區。
1.加快培育信創產業龍頭。在操作係統、數據庫、中間件等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行業龍頭,引領帶動上下遊配套產業和關聯產業發展,推進信創企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在金融科技、智慧能源、智能製造、智能交通、區塊鏈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產品和創新應用。聚焦短板裝備、核心裝備、係統軟件、關鍵材料、基礎零部件、核心技術等領域,麵向全球配置創新資源,布局大科學裝置及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實現工程化、產業化突破,在護林路打造十裏數字經濟產業長廊。
2.加快建成信創產業體係。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中心建設,通過統籌資源、協同攻關、適配調優、測試認證等方式,打造完備的信創產品及解決方案適配體係,加速高端要素集聚,推動信創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圍繞構建“產業鏈齊全、應用鏈齊聚、價值鏈齊備”信創產業發展格局,搭建麵向關鍵共性技術和薄弱環節的基礎攻關、試驗驗證、成果展示、應用推廣環境,加快推進國產應用軟件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鼓勵具有技術優勢、行業優勢的企業參與信創產業建設。
3.加快構建信創產業生態。全麵落實國家和省、市信創產業各項激勵政策。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區內信創企業抱團發展,打造信創領域“發展共同體”。建立完善自主創新體係,支持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運營商等主動開放數據,逐步建立信創數據資源池和流通管理平台,鼓勵開展數據交易流通試點,研發並率先形成數據交易規則體係。完善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務與民生配套體係,形成對優質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引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將各類資源向信創產業適當傾斜。
五、引導產業數字化,建設服務“一帶一路”的新貿易創新中心
充分利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實體經濟,堅持以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物聯網、5G信息技術賦能總部經濟、航運服務業、商貿服務業、公共服務業,牽引實體經濟“產業數字化”進程,持續加強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強化珠江岸線改造提升、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和曆史文化傳承發揚,推動形成智慧物流、數字航運、數字金融、數字貿易、文創旅遊等產業鏈條,形成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整合發展的新標杆,煥發黃埔港“老港口新活力”,建設數字經濟先鋒城區,打造服務“一帶一路”的新貿易創新中心。
(一)數字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港航產業固鏈強鏈
結合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黃埔港區域傳統優勢的航運、商貿等產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轉型,形成智慧物流、數字航運、數字化貿易新產業鏈條,謀求產業發展新優勢,加速建成廣州國際航運樞紐。
1.加快航運服務業“數字賦能”。積極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黃埔港智能化升級改造,推動實現港口口岸各環節智能化,打造高端航運服務與航運科技創新核心區。加大港口航運、物流等傳統產業的升級賦能力度,加快推進航運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強基於5G的港口碼頭智能理貨、遠程控製、智能巡檢、實時定位等智慧化方麵的研究和應用,鼓勵數字航運、智能航運、航運金融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打造成為5G技術與港口作業深度融合的一流智慧港口。打造以黃埔國際郵輪城為核心,以港航中心片區、外運大樓片區為兩翼的航運數字港。
2.推動商貿服務業“上雲上平台”。積極推動傳統商貿服務企業“上雲上平台”,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持續進行升級,搶抓貿易服務新機遇。支持企業加強新技術應用,探索發展M2B、M2C、C2M,將生產和需求直接對接,積極培育“社交網絡+跨境電子商務”和“場景定製+跨境電子商務”。支持企業探索在中東、印度等“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建立電商平台。鼓勵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對供應商、生產商、運輸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實施管控和優化。結合區塊鏈技術應用,探索構建以交易數據為基礎的跨境貿易合作信任機製。加大對跨境電子商務標準研究,在電子認證、在線交易、跨境支付、跨境物流、海關通關、交易糾紛解決等方麵探索融合發展渠道。
3.培育壯大外貿“新業態”。修訂和完善跨境電商政策,吸引優質跨境電商企業落戶,打造品牌化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區。鼓勵“網購保稅+社區新零售”試點項目落地實施,鼓勵企業加強數字化貿易平台建設,積極打造國際配送平台、境外綜合運營中心和海外倉。依托“互聯網+”及5G、區塊鏈、AI等前沿技術,開展金融、國際物流、服務外包、文創旅遊等領域服務貿易。發揮黃埔港千年“古港”“良港”優勢,加速發展以高端港口經濟、貿易創新業態為牽引的“一帶一路”新貿易網絡,推動港、航、貿一體化發展。
4.強化口岸服務“單一窗口”。不斷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覆蓋國際貿易各主要環節。結合口岸通關業務需求,拓展“單一窗口”特色服務功能,有效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強與港澳海關合作,探索建立大灣區海關、商務等部門信息共享、協同監管的服務貿易監測體係,大力支持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發展。積極打造智慧口岸,實施數字化監管改革,創新智能應用。探索建設關港信息交互平台,實現智能審圖、智能選查、物流鏈可視化。支持跨境電商商品全球溯源體係建設。
(二)數字引領產業創新,促進新貿易業態發展壯大
積極謀劃建設一批智能化、特色化應用場景,發揮區域樞紐優勢發展新貿易新業態,深度推進跨境貿易協作,大力引進新型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智能貿易、數字金融等業態,實現貿易便利化大提速提質,豐富國際貿易窗口類型,形成政策完備、智能高效、監管創新的數字貿易服務新生態,打造服務“一帶一路”的新貿易創新中心。
1.壯大數字貿易產業集群。以保利魚珠港、廣州國際港航中心、南方智媒大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為核心,打造數字貿易中心。支持智慧物流、跨境電商、航運服務等產業發展。吸引集聚一批數字跨國企業總部,支持建立分支機構、創新中心、運營中心、數據中心和培訓中心。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探索發展離岸貿易,引入新零售、新物流、新科技型商業企業,鼓勵和引導企業融入“雙循環”,積極探索外貿、內貿的全鏈條數字化賦能,做大做強數字貿易產業。
2.加快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積極融入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鼓勵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實體商業轉型升級。推進保利魚珠港步行街區改造,形成都市型生活消費聚集區。以時尚引領生產,以潮流助推消費,把黃埔港發展成時尚文化交彙點、時尚品牌集聚區和時尚活動薈萃地。加大文化創作和消費扶持,組織文化企業、商戶參與消費試點,拓展文化消費發展空間,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商品和服務消費互動融合、流通和生產對接融合,推動食住行遊購娛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時尚體驗集聚區、高品位特色商業街和夜間經濟聚集區。
3.打造都市級黃埔灣商圈。在黃埔臨港經濟區中西部區域,打造都市級黃埔灣商圈。引入各類商貿總部、數字商業平台,以及科技商貿、國際采購、國際分銷、國際品牌代理、跨境商貿服務等相關企業,發展數字商業、智慧物流、跨境電子商務、時尚定製、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完整的國際商貿與新貿易創新產業鏈,形成以“新貿易”為核心的現代商貿服務業體係。建設五星級酒店、大型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等。
(三)數字創新公共服務,共創便民惠民和諧社會
加速推動數字政務平台建設,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政務信息互通和資源整合,加快政府各部門係統遷移上雲力度,持續提升政務雲服務能力。深入推進“一窗式”集成式服務改革,持續優化線上及線下政務服務體驗,提升群眾、企業辦事的便利度、滿意度。
1.加速數字政務平台建設。將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有機結合,通過統一規範服務標準、優化服務流程、開展網上谘詢與辦理、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創新服務、拓展服務渠道等方式,提升電子政務外網服務能力。擴展電子政務雲平台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升級雲平台虛擬化技術,實現對雲資源的智能動態分配和彈性伸縮,探索“5G+”電子政務應用,構建智慧化電子政務外網。
2.優化“一站式”智慧政務服務。建設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大廳,打造“最智能、有溫度”的政務服務大廳。推廣“指尖黃埔”移動應用,彙聚“粵省事”“穗好辦”中涉及黃埔區的相關服務,以及“粵商通黃埔專區”和區各部委辦局提供的各類對外線上服務,整合各類民生、企業服務資源,實現政務服務指尖觸達。加快電子證照係統建設和應用,實現更多“秒批”事項手機辦、在線辦。充分利用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證照、物流平台等輔助手段,進一步提升網辦服務體驗。
3.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推動數字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創新應用。製定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目錄,搭建統一的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政務數據共享平台。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重點領域實施一批大數據融合開發和應用創新項目。進行“區塊鏈+商事登記”係統、電子證照係統、政策兌現係統、企業信用平台、企業籌建係統與“粵商通”對接。完善信息化惠企服務體係建設,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市場主體監管、質量安全追溯、行政執法監管等領域的場景應用。
六、推進港城都市化,爭創綠色宜居全球智慧創新港城
持續推進港口與城市空間整合與功能優化,注重港口與產業、城市發展有機結合,前瞻性配置港區後方配套用地,建立高效交通體係,完善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區域空間協同發展,釋放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高品質城市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濱水生態城區建設,創建引領大灣區的數字化功能區治理模式,建設港城都市化與產城人融合示範區、世界級海絲文化生態休閑示範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全球智慧創新港城。
(一)推進港城融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居智慧城區
1.推動黃埔老港轉型,打造世界一流濱水區。圍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結合廣州第二中央商務區(黃埔片區)規劃,加快黃埔老港碼頭轉型升級,挖掘千年海絲文化、百年“一口通商”曆史底蘊,活化特色曆史建築、工業建築遺產等資源,推進黃埔國際郵輪城、保利魚珠港、廣州國際港航中心、南方智媒大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中遠海運大廈、港灣都薈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構建魚珠航運服務商務區、國際總部與產業金融中心區、數字智創集聚區、雙沙軟件產業集聚區等一批高品質城市客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濱水區。
2.加快城市更新步伐,釋放高品質城市空間。深入推進省“三舊”改造改革創新試點,加快實施舊村拆遷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完善綠化、光影、環衛、道路鋪裝等相關配套,探索居民、城市、產業發展新路徑,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大力推進港灣一二村、魚珠舊城、魚木小區、新溪舊城、石化大院等一批舊城改造,嘉利倉碼、廣建·魚珠灣、太古可口可樂、魚珠煤場等一批舊廠改造,茅崗(茅崗路以西、茅崗路以東)、橫沙、文衝(石化路以西)、雙沙、下沙(珠江村、新溪片)等一批舊村改造,釋放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高品質城市空間。
3.建強新型基礎設施,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發揮“新基建”精準有效投資作用,建成高性能、精益服務、低使用成本的數字新基建,服務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加快5G基站建設,在產業集聚區、交通樞紐、商業樓宇、社區實現5G網絡連片優良覆蓋。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以智慧交通綜合運營中心為平台,推進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建設,不斷拓展智慧交通應用。構建開放型便捷化交通體係,規劃“兩高三快”主幹道路,形成“六橫六縱”路網結構,加強南北向與科學城、生物島、大學城等重要功能組團的交通聯係,構建灣區一小時商務交通時效圈和主城區三十分鍾通勤交通時效圈。推動智能技術和設備在城市運行管理中廣泛運用,實現城市智能化運行管理。
4.統籌地下空間開發,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打造以魚珠地下綜合利用組團、裕豐圍地下綜合利用組團為主,以保利魚珠港地下複合利用組團、國際郵輪城地下複合利用組團、大沙地地下複合利用組團、黃埔新客站地下複合利用組團、文衝地下複合利用組團、文衝船廠地下複合利用組團為輔的“兩主六次”地下綜合利用組團,立體化拓展城市空間,促進城市地上地下有機係統的協同發展、可持續發展。。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濱水生態城區建設。以珠江東十公裏濱水岸線、龍頭山森林公園、長洲島、大吉沙及河湧等為依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珠江岸線的生態修複與功能調整,構建網絡化、多層次的城鄉綠色空間和“綠脈”體係。提升改造龍頭山森林公園,修複原有破舊道路、廣場、古跡等,新增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公廁等景觀建築,進一步完善園內功能、美化公園景觀。推廣綠色消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嚴格環保準入標準和環境執法,加強科學治廢治水治氣,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二)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打造高品質服務功能區
1.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創新,打造高能級總部基地。建設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推動發展航運金融、法律、會計、擔保、仲裁、谘詢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高能級總部經濟,培育綜合性服務業龍頭企業。加快推動航運物流轉型升級,建設綜合化智能型物流中心。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培育平台型新中介和產業鏈融合服務商。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個性化定製、精品製造等領域延伸,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服務型示範企業。
2.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依托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吸引集聚各類高端金融科技要素和資源,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區),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鼓勵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加大信息化和研發投入,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把握黃埔港打造新貿易創新中心契機,大力發展貿易結算、貿易融資等金融業態,強化貿易與金融深度融合。積極發展跨境金融,穩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深化與港澳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金融合作,加強跨境投融資創新。
3.打造綜合性休閑商務區,推動生活服務業品質升級。圍繞黃埔港濱江區域,建設特色化新型城市綜合體,完善高端酒店、商貿休閑、醫療養老、文化傳媒、演藝等業態布局,引進商貿總部、高星級酒店、現代購物中心、文創等高端業態。打造特色美食基地,發展高品質、個性化、體驗式商業服務,打造地標性夜間經濟集聚區,開發黃埔夜經濟品牌。積極發展“小而精”“小而美”的社區商業體係,加快建設南海神廟商旅文創新發展集聚區、新貿易與數字商業創新集聚區,打造黃埔港現代服務創新區。
(三)聚焦民生福祉,創建公共服務優質高效示範區
1.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麵提升教育品質。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資源布局,繼續推動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全麵推進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建好“黃埔軍校”係列學校。貫徹落實“區管校聘”改革措施,大力引進更多名師,增加優質教育供給,形成創新型教育特色。
2.加快完善醫療體係,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加快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係建設,進一步完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製機製,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大力發展高端醫療、智慧醫療,加速發展健康管理和養老等大健康產業,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創新,形成20分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助餐配餐服務、醫養結合服務、平安通服務、養老機構醫療服務“5個全覆蓋”。
3.完善社區配套設施,提升社區服務能力。高標準規劃、建設社區管理和服務配套設施,集中設置社區居委會、居民議事廳和社區公共服務站等管理設施和服務設施。健全和完善社區管理製度,持續開展平安社區建設,打造宜居安全社區。推進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平台建設,擴大社區服務有效供給,全麵提升社區的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創新社區服務機製,紮實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優化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探索“城市—社區”綜合體服務模式。
4.健全家政服務網絡,培育高端服務品牌。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加快建設智慧家政服務網絡體係,逐步建成高端家政服務業合作平台,不斷豐富家政服務內容,細化家政服務項目,力爭培育和集聚一批實力強、水平高的高端家政服務品牌,形成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服務業發展格局。
(四)整合文旅資源,打造特色海絲文旅主題休閑區
1.以珠江岸線為依托,提升濱水休閑旅遊功能。充分發揮黃埔千年“古港”“良港”的開放底蘊優勢,深入激發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南海神廟和享有“將帥搖籃”的黃埔軍校的人文積澱優勢,活化利用臨港特色曆史建築群,依托濱江商務帶,重點規劃建設黃埔國際郵輪城,積極發展配套服務業,推動郵輪產業與相關領域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黃埔港遊艇公共服務基地作用,打造洪聖沙濱水RBD,充分利用濱江水係發達的水上交通,形成郵輪、遊艇、遊船“三遊”產業聯動發展格局,保留工業遺產要素,設置多處景觀節點,建設臨港工業遺產公園。積極推動水上體育運動產業發展,通過賽事籌辦,打造黃埔水上體育新名片。
2.以南海神廟為核心,打造千年海絲文旅品牌。傳承發揚“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海絲文化,探索打造新時期海絲文化與全球海洋文明的共情交融平台。外圍向北聯動丹水坑風景區、龍頭山森林公園,形成休閑旅遊金三角;整合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鏈接長洲島及其海絲文化遺址、海珠區黃埔古港,激發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文化積澱,推進以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外貿博物館為核心的南海神廟曆史文化綜合發展區建設。通過海絲文化申遺、國家5A級景區申報、文旅融合載體建設以及會展活動舉辦等,形成特色文旅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區。
3.以黃埔軍校為載體,擦亮軍事文化旅遊名片。以黃埔軍校為核心,聯動辛亥革命紀念館、中山紀念碑等近代曆史文化古跡,激發中國“將帥搖籃”黃埔軍校人文積澱優勢,圍繞軍事文化品牌,打造軍事文化旅遊地標和國防教育示範基地、企業文化培訓基地。
4.以水稻公園為基地,提升江心島休閑功能。以水稻公園、生態公園為主題,提升白兔沙、大吉沙、大蠔沙、娥眉沙等江心島休閑功能。聚焦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建設,提高發展質量,加快建設隆平院士港,發展現代智慧農業科技文化,打造以科普教育、農業體驗等為主題的農科文化體驗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
七、服務高質量發展,建立高效智慧保障措施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的全麵領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構建高效治理保障體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一)加強統籌管理,創新協調機製
充分發揮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體製機製優勢,加強區域建設統籌管理,以街道為塊、以業務係統為條,建立條塊整合的統籌協調機製,整合各方麵資源,增強規劃實施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效性,進一步提高治理的科學化現代化水平。積極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加強與香港、澳門協作溝通,為吸引全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優質資源要素創造有利條件,開創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新局麵。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鼓勵開展第三方評估,強化監測評估結果應用,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執行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服務保障
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係,深化商事登記服務改革,探索商事登記確認製,加強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規則銜接,推出營商環境改革舉措。用足用好現有產業扶持政策,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吸引和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高端航運、信創產業等企業落戶和發展壯大。探索免申請兌現、“無接觸兌現”和“替你跑”等新模式,打造“一門式”政策兌現2.0版。設立政務中心魚珠片區智慧分中心,推動高頻政務事項下沉基層、遠程辦理、幫辦代辦,擴大電子證照推廣應用,強化“一網通辦”。
(三)打造人才高地,強化智力支撐
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製度,力爭率先試行境外人才引進、出入境管理、科研資助、財稅政策等方麵的改革創新製度。精準對接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圍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航運服務、跨境電商、總部經濟等重點產業引進及培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及團隊。開展“美玉10條”2.0版等政策兌現,唯才是用,著力打造重才、引才、愛才的政策環境,提高人才管理製度的國際競爭力。探索優化人才評定體係及保障製度。借鑒香港等地人才引入機製,推動人才跨區流動,優化人才發展的配套服務體係。建立國內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在落戶、科研申報等方麵主動優化政務服務流程。
(四)加強區域協同,實現聯動發展
突出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區塊鏈、大數據、數字貿易、高端航運服務、濱水文旅休閑等重點功能,強化對科學城、知識城和生物島的科技研發、智能製造業的服務支撐。加強與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片區(大學城片區)、國際金融城片區的聯動發展,引導大學城等科創核心區人才團隊、優質項目、科研平台落戶。加強區域規劃統籌、產業布局銜接,合理布局與天河銜接區產業業態、公共服務配套等內容,統籌用好兩區高端要素資源,形成區域整體競爭力。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產業平台的協同發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錯位互補、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麵。
附表
重點項目表
政策解讀:《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解讀
一圖讀懂:《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解讀
音頻解讀:《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解讀
附件下載:
相關信息
相關信息
相關信息
-
《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解讀 2021-12-24
-
【音頻解讀】《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解讀 2021-11-29
-
《黃埔臨港經濟區“十四五”發展規劃》解讀 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