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以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為契機,堅持在法治框架內推進改革創新,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各項工作在法治建設下有序推進並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現將我局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報告如下:
一、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依法行政責任。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依法行政第一責任人職責,始終將依法行政擺在全局突出位置來抓,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對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優化政務服務、全麵推進政務公開方麵加大創新力度。對照省、市、區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層層明確機關處室、事業單位的依法行政責任。及時報告上一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況,並通過政府網站向社會公開。
(二)加強自身學習,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知識納入黨組學習內容。組織我局2019年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試,參考率100%。以法製業務培訓、“五法”普法主題展、學術沙龍為契機交流學習經驗。圍繞政務公開、12345政府服務熱線、網站管理等工作,組織開展相關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全局工作人員規範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強化製度建設,夯實規範性文本審查工作。深化對全局規範性文本的審查,進一步提升我局規範性文本的質量和水平。對由我局負責的政府、部門行政規範性文件,嚴格按程序起草或修訂,統一經廣州市規範性文件平台審核並發布,及時備案。穩步落實區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專項工作,全麵梳理我局起草的規範性文件涉及機構改革及涉企涉民證明材料的兜底條款問題,共清理6件,其中廢止1件,修訂5件。
(四)踐行法治宣傳,營造法治氛圍。為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製定我局“2019年度普法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主體、普法對象,普法任務等並向社會公布,指導責任部門在執法中普法,在普法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及憲法宣傳周宣傳工作,加強憲法學習,組織全局工作人員進行憲法常識測試活動,充分利用政務大廳滾動顯示屏展示國家憲法日宣傳海報,滾動播放憲法知識宣傳畫,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弘揚憲法精神。
(五)落實行政執法“三項製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實行行政執法公示製度,組織專職人員負責信息公示係統的行政執法信息公開管理。完善公開行政執法事前信息,按要求公開行政執法主體、權限、依據、程序,及時公開行政執法事後信息,根據具體事項要求將有關信息在項目現場、政務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公示,接受公眾監督,增強透明度。2019年1月31日前在區政府門戶網站公開2018年度行政執法數據。推行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做到審批留痕。嚴格執行執法人員持證執法,確保我局一線執法人員100%持證上崗。推行重大執法決定法製審核製度,梳理並公布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製審核清單,配強法製審核人員,充分發揮法製員、法律顧問對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積極作用。
二、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主要亮點
2019年,我局以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契機,在法治建設和業務發展方麵穩紮穩打,爭創法治政府建設單項示範單位。改革創新做法頻頻見諸報端,新華網、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等媒體均進行了集中宣傳報道,法治意識、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樹立起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及廉潔政府的良好形象,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充分好評和肯定。共收到錦旗32麵、牌匾7麵、表揚信19封,主要工作亮點如下:
(一)推進“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重磅推出第二批“秒批”事項共162項,涉及市場監管、公安、衛生等19個部門,事項範圍大幅拓展至商事登記、從業資格等領域企業高頻辦理事項,企業事項共116項,占比72%,全力打造“企業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在廣東政務服務網開設 “秒批”專窗,為企業群眾開辟綠色通道,基本實現我區常辦事項“少跑快辦”。統籌開展全區 2019 年政務服務標準化專項工作,完成區屬 35 個部門所涉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共 1305個,非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共191個的實施目錄與實施清單標準化梳理工作。紮實推進基層政務服務體係建設,印發“上門辦”工作指引及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為網格內“就近辦”仍有困難的老、弱、病、殘、困等弱勢群體提供上門代辦服務。
積極打造高質量政務服務平台,區政務中心受理業務總量118萬件,接待辦事群眾93萬人次,服務評價滿意率99.98%。“一窗式”共受理業務總量12萬件,接待辦事群眾13萬人次。優化調整區政務服務中心布局,分設企業專區對外服務,推出特色服務專窗。全麵梳理區屬各部門依申請事項,將25個區屬部門847個事項納入“一窗”綜合受理窗。不斷完善“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模式,建立“受理、審批、監管”相分離的政務服務模式。設置“智慧政務自助取件櫃”,麵向群眾提供24小時全天候、不打烊自助領件的優質服務;建設一體化的無聲叫號管理係統,開通政務大廳“無紙化取號”“就近取號”“無聲叫號”“排隊提醒”等服務,優化辦事服務體驗。進一步深化“政務+郵政”服務,推出補材料“替你跑”政務包郵專遞、審批資料包郵專遞服務,以郵政速遞服務搭建政民之間、政企之間、政政之間的高效辦事通道。在全區32個街(鎮)政務服務中心及企業集聚、人流密集區域布設政務智能一體機共 37 台,升級硬件配置,優化功能模塊,可查看辦事指南事項1310項,可自助申報事項 824 項,可查詢和打印結果事項 32 項,查詢辦理業務共 24000 餘次,最大限度便利我區企業群眾辦事。
在全市率先啟動網上中介超市區級中介服務事項的梳理工作,組織業務培訓、開展調研、接待推介和對口聯係,培育開放的中介服務市場。目前我區中介服務機構進駐數88個,比去年新增55個;已發布中介服務事項123個,比去年新增57項。
(二)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打好審批攻堅戰。持續打響黃埔審批“來了就辦、一次搞掂”“訂製式審批服務”“承諾製信任審批”改革品牌,積極推行“帶規劃方案出讓用地”審批模式,推動我區首個帶設計方案出讓工業項目出爐;開展我區第一個新型產業用地項目審批,推動我區工業用地利用正式邁入新型產業用地時代。
將“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增設機動車出入口”“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等多個行政許可事項合並聯審,大大簡化辦理程序和審批時限。探索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與《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並聯辦理,打出“施工許可改革組合拳”,最快1個工作日出證,再次刷新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審批速度。以世行評價指標為龍頭,對施工許可申報環節進行精簡,實施承諾製信任審批、不見麵審批,從原來三十多個要件減少到隻需八類要件,辦理時限已壓縮至3個工作日。根據信任審批實踐和營商環境改革的實際,動態調整信任審批清單。取消建設工程合同備案、大中型初步設計審查(除國有資金外)、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備案等前置審批環節,合並辦理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登記與施工許可。深化企業投資項目立項改革,實現“一表辦”“一天辦”“一鍵辦”。增加規劃放線測量和新建項目的地形圖測量等免費服務內容,實現施工圖、消防、人防聯合審查,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三)聚焦“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實現“一門”“一窗”“即辦”新突破。持續建設“數字政府”新三年行動計劃設計的31個重點工程項目,深化政務服務“一門式”“一窗式”“全流程網辦”,實現可全流程網辦1061個。大力推廣應用電子材料、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等技術,實現“應上盡上、全程在線”閉環服務,真正做到“數據多跑,群眾少跑不跑”。已開通證照目錄86種(包括省市統籌的44種),累計發出證照數199.2萬張,為全市首個使用區級審批係統發放電子證照的行政區。
對接區級審批係統與“好差評”係統, 區、街(鎮)、社區(村)共181個政務服務大廳均已產生評價數據。加強“好差評”評價宣傳力度,引導企業群眾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進行評價,暢通企業和群眾表達訴求的“最後一公裏”。
上線全省首個“粵商通”專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專區,9大模塊53個事項實現從企業開辦、籌建到進駐、經營等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指尖辦,大幅度降低了企業辦事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為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再次按下“加速鍵”。
(四)完善社會治理格局,政務服務熱線提質增效。加強重點交辦事項指導督促,全部辦結市級交辦的2019年10個重點難點民生事項。2019年,區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單受理量共130478件,協調處理權屬不清爭議疑難工單約5千餘件。
以數字黃埔基礎應用平台為載體,完成“有呼必應”事項流程改造重建工作,以“一事一考核”為原則,創新“有呼必應”事件網上打分考評模式,推進平台流轉事件閉環管理。切實指導並協助街道網格員隊伍建設工作,配備移動終端數據采集裝備,進一步確保網格員隊伍的規範性。
(五)推動數據共享,保障網絡安全。推動數據共享管理工作,通過開展全區政務信息資源普查整合,編製並印發我區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為區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平台提供數據支撐,推進各部門政務信息係統互聯互通,破解“數據煙囪”。進一步規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政府門戶網站的信息采集、審核、發布工作,保障政府網站發布信息的權威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在2019年中國優秀政務平台推薦及綜合影響力評估中,我區門戶網站榮獲“2019年度中國政務網站領先獎”“2019年度國家級開發區外文版政府網站優秀獎”兩項國家級獎項。
(六)全麵深化政務公開,落實公開要點。提高區政務公開數據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強化區各部門對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堅持政府信息公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2019年,我區通過各種途徑共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1692條,依申請公開受理總數860件。
三、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
2019年我局在深化政務服務、行政審批改革、數字政府建設方麵不斷創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如信息孤島問題在一定範圍存在,國家、省、市等部分垂直平台係統暫不能與我區的政務係統對接,未能實現信息共享,影響行政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四、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我局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深化改革創新中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持之以恒推進法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推動各項工作出新出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一)與時俱進,在提升政務服務中聚焦群眾福祉。優化升級在線政務服務,強化事項標準化梳理,提升政務服務網辦便利度。進一步整合政務數據資源,推廣運用“網上審批、智能審批、審管協同”的AI智能審批係統,提升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二)攻堅克難,在深化行政審批改革中砥礪前行。繼續落實和提升“來了就辦、一次搞掂”“訂製式審批服務”“承諾製信任審批”等行政審批改革品牌,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為納入我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範圍的企業投資重點項目,提供免費的訂製式審批代辦服務,為企業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審批服務。壓實責任、細化措施,推動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改革舉措“落地開花”。
(三)精準發力,在加強數字政府建設中增強後勁。完善“數字政府”新三年行動計劃,從統籌全區數字資源整合、利用的高度,更加主動、有序的推進各個重點項目的建設實施。深入謀劃粵商通助力營商環境改革,為企業投資建設提供個性化的訂製服務。開展基層服務事項梳理優化和審批便利化改革,以“辦事零跑動、服務零距離、溝通零障礙”為便民目標,梳理本區基層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優化基層服務事項。
(四)優化機製,在推進社區治理中提高質量。優化當前我區12345熱線運行機製和熱點、疑難工單的協調督辦機製,強化承辦單位業務處理能力,全麵提升我區12345熱線滿意率。狠抓民生重點事項交辦落實工作,加強督促指導,重視案件辦結後總結提升。做好承辦熱線單位較多單位的走訪和調研,著力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
(五)持之以恒,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中堅持法治陽光。繼續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加強對各項法律事務的合法性審查,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提升製度建設質量,規範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形成依法行政長效機製,確保我局依法行政工作達到持續穩定的效果。繼續深化全區政務公開工作,認真做好政策解讀、督促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等重點工作,落實年度政務公開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