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黃埔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麵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麵深入開展法治建設工作。圍繞街道中心工作,將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統一,進一步強化法治保障,彰顯法治力量,推動區域發展,街道各項建設健康穩步向好,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一、主要措施與成效
(一)夯實基礎,強化法治保障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街道堅持打基礎、固根本,從組織領導、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入手,為普法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一是組織領導堅強有力。根據人員變動和街道實際,及時對街道依法治街領導小組、普法工作小組成員進行調整,始終保持主要領導主要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圍繞中心、聚焦聚力,把法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印發《黃埔街2020年全麵依法治街工作要點》《黃埔街道辦事處關於印發黃埔街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確保年度工作開展有計劃、有目標、有遵循。製定普法責任清單並掛網公示,推行網格化管理,配齊配強普法隊伍,做到“網格有普法宣傳員、社區有法律顧問”,形成以普法工作領導小組為核心、普法宣傳網格員為骨幹、社區法律顧問為支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網格化普法宣傳網絡,確保普法活動推得動、落得實。開拓創新、超前運籌,建成17個“陽光調解室”、組建公益法援服務團隊,帶隊伍、精業務、強服務。
二是宣傳教育廣泛深入。堅持將法治教育列入街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必學內容,班子成員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今年來,班子集中學法8次。組織在職在編幹部參加網上學法考試,將學法用法情況作為年終考核、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堅持重大政策出台、法律法規頒布、重要時間節點抓教育,堅持線下+線上抓宣傳,緊緊圍繞“三舊”改造、老舊樓宇電梯加裝、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等重難點工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出台學習貫徹為契機,讓法治融入百姓生活,滿足群眾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涵蓋文藝、法律、紅色基因傳承等項目內容、持續37年的“黃埔之夏”品牌進一步擦亮,每年暑期第一個星期舉辦的關愛青少年普法宣傳暨文藝彙演影響力持續增強。今年來,共開展經常性普法活動100餘場、民法典專項宣傳10場、防網絡詐騙、防非法集資主題法治講座50餘場,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份,轄內居民關注“穗安防詐”公眾號5.6萬餘人、注冊小程序用戶近5萬人,有效提升群眾參與度和普法影響力。
三是陣地建設鞏固拓展。堅持夯實基礎、固強補弱,建設社區普法宣傳陣地,充分發揮社區法治文化場所主陣地作用,善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構建“十分鍾閱讀圈”,投入使用的4座圖書館均設有法律閱覽區,並定期開展普法宣講。目前,轄內16個社區均做到普法宣傳有電子屏、櫥窗、微信群(公眾號)。在全區率先建設街道、社區兩級心理谘詢室,引進專業機構開展谘詢服務。依托黃埔街社工服務站的專業支撐,接續開展“570”(無欺淩)專項行動,今年以來成功轉介個案14個,超80%的青少年學會辨別校園欺淩和一種自我保護方法。區誌願者協會總部落戶街道,為青少年提供拓展、法律、誌願培訓等多元服務。
(二)聚焦中心,推動區域發展
今年來,街道法治工作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助力民生問題解決、推動重點項目落地,特別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役。針對轄內居住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流動人口多的特點,創新建立“1+8+6+N”(即一個指揮部、八個工作組、六個到位、N種社會力量)工作體係,設立83個防控崗,累計排查4.2萬餘戶、10.1萬餘人,巡查出租屋2.7萬餘套、登記核實來穗人員4.5萬餘人,上門訪視近2000戶、3000人,強製居家隔離200餘戶、700餘人,查處流動商販非法售賣口罩行為2宗、非法售賣活禽行為10宗,築牢疫情防控“防火牆”,有力保障轄內防控“零確診”良好態勢。率先選定酒店設立集中醫學觀察點,並成立臨時黨支部,累計接待入境人員51批1450人,實現零事故、零感染、零脫逃、零投訴,得到市、區高度肯定。街道主要領導帶隊走訪企業,落實“一係列暖企政策宣傳、一份防疫指引、一份防疫小貼士、一張登記表、一張承諾書”的“五個一”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口罩、測溫槍等一批防控急需物資。攜手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組建疫情法律服務團隊,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和員工普遍關心的合同違約、工資支付、勞動爭議、醫療社保等各類法律問題,向30餘家企業提供“點對點”公益法律服務,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40種法律文書範本。下沙社區在全區率先拿出真金白銀撐企暖企,為192家商戶減租421萬元。強化勞動保障監察,成功調解案件9宗,為85名勞動者追回勞動報酬103萬餘元。
二是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堅持依法治街,把一切工作都納入到法治框架中,依法依規踏踏實實地做工作、謀發展,有力推動 “4211”等重點目標任務落實。在法治護航下,公園西粵港澳大灣區數娛產業園建設順利推進,成功引進企業114家,較上年增加19家,初步形成公園西文化產業集聚帶,娛加娛樂集團為廣州市最大的MCN(網紅經濟)機構。全力推進大吉沙人居環境整治、生活汙水管網建設等五大工程,拆除曆史遺留違法建設40宗9434平方米,僅用時3個月,完成浮碼頭、連廊(碼頭驛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堤圍、魚塘景觀等示範社區建設項目升級改造,實現整島麵貌大改觀、環境大變樣。4月28日,農業公園正式開園,成為廣東省農業重大建設項目啟動與推進會暨廣州市農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的重要展示平台,創造了項目攻堅落地的現代都市農田“黃埔樣板”,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老舊小區微改造穩步推進,荔園小區項目被評為“市級容貌示範社區”,豐樂社區接續推薦參與創建。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鍵”,下沙珠江村片區改造項目展廳和樣板房開放,動遷簽約率突破80%,第一期長者安置區投入使用;新溪片萬象購物中心城市設計方案已出初稿,項目展示中心建設啟動;港灣一村二村改造實施方案經區城市更新領導小組一級會議批複通過,為全區首個舊城改造批複項目,轄區全年未發生因舊改而引發的越級上訪等問題。
三是助力民生問題解決。街道作為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多、民生領域欠賬多。用電、用水、加裝電梯、股民分紅等問題成為居民關注、投訴的熱點。強化人大監督,辦複市、區代表建議23件,合力打造黃埔東路中山大道(黃埔區婦幼保健院至港灣路路口段)暢通靚麗安全路網,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電網建設逐步推進。借力社區法律顧問,用好司法調解、居民議事等機製,街道老舊小區建成及在建加裝電梯共159台、超全區1/2,2020年新增電梯批複59台、占全區64%,為居民發放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補貼300萬元、居全區之首;困擾港灣北遠洋小區224戶、港灣三村328戶,1700餘名居民多年的用水難問題得到解決。
(三)剛性執紀,彰顯法治力量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尊嚴提升,是要讓法治本身更有剛性、更具權威,彰顯其力量和溫度。
一是從嚴執法監管。持續保持查控違法建設高壓態勢,對違法建設施行一案一檔,堅持“零報告”製度,實施“零容忍”態度,全年共拆除各類違法建設358宗、麵積27.2萬餘平方米。建立健全“城管+公安+司法”聯合執法工作機製,推行“721”(7分服務、2分管理、1分執法)工作法,聯動開展“六亂”“五類車”等專項整治,全年共勸導、整治“六亂”行為2.1萬餘宗、查扣 “五類車”961輛,立案處罰工地施工、燃氣類、垃圾分類等一般案件17宗、罰款12.718萬元。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有效落實,開展危險化學品“打非”等各類專項行動40餘次,立案處罰20宗,整改隱患1000餘處,悅濤社區獲推申報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全年轄區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堅決落實行政執法“三項製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部按照規定的時限和要求在廣東省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平台上公開本單位行政執法事前信息和事後信息。
二是堅守廉政底線。製定黨建工作責任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健全《關於進一步規範黨內談話工作製度》,建立責任明晰、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機製。健全完善“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工作製度,街道黨工委共研究重大事項210件。結合舊村拆遷攻堅任務,組織開展“六個一”活動、廉潔文化“八進”工作、舊村改造拆遷領域黨風廉政專題講座,防範舊村改造工作中的廉政風險,有序推進廉潔文化宣傳和氛圍營造工作。堅持運用“四種形態”管全麵、抓經常,及早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提醒、早製止、早糾正,全街未發生幹部違法問題。
三是深化社會治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提前介入美喇樂陶陶月子中心緊急關停、小區車庫水浸車主索賠等矛盾糾紛的調處,實現涉疫情0重大糾紛、0涉外事案件。全年轄內共接報案件類總警情1048宗,同比1125宗下降14.4%。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社會治理體係,承接市黨建引領小區社會治理試點,全麵推進“五治同創”陽光社區建設,經驗做法被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陸小榮作各街鎮學習借鑒的肯定批示。
二、存在問題
2020年,街道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依法行政意識不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執法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執法監管力量不足,行政執法的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堅決有力措施認真解決。
三、下一步計劃
(一)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把法治建設擺到突出位置,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行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開展法治街道建設重要工作、過問重大問題、協調重點環節、督辦重要任務,推動形成依法治街工作合力。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化,廣泛聽取意見、依法接受監督,不斷提高依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二)提升依法治理效能。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製改革,全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發揮好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作用。配齊配強一線執法人員,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堅強執法隊伍,提升執法力量,彰顯法治威力。轉變工作作風,強化規則和程序思維,推進行政執法精細化,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三)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把法治作為最好的營商環境來建設,營造守法守信社會氛圍,激發市場活力。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充分整合司法所、律師所等法律資源,積極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主動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健全民營企業維權投訴處理機製。
(四)開展立體法治宣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為契機,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聚焦城市更新、微改造、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多種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深化“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加大民生領域法律服務供給,培育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