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深化改革創新中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持之以恒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推動各項工作出新出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並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現將我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報告如下:
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法治政府建設責任
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始終將法治政府建設擺在全局突出位置來抓,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對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優化政務服務、全麵推進政務公開方麵加大創新力度。對照省、市、區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明確各處室、事業單位的職責。認真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及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年終述法工作。
(二)完善決策機製,全麵提升行政決策質量
2020年我局無區級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我局在開展工作中,注重完善局內重大決策的程序,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2020年,我局及時完成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及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未製定規範性文件。
(三)踐行法治宣傳,大力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營造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更新我局“普法責任清單”並向社會公布。堅持行政審批和普法宣傳有機結合,向服務企業宣講審批改革、免費服務等各項惠企政策。開展新冠肺炎依法防控、《民法典》、憲法等專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利用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電子屏幕滾動播放宣傳視頻、向區網格員推送宣傳頁、向企業群眾發放宣傳手冊,向社會公眾普及防疫常識及相關法律知識,營造良好的普法學法氛圍。
(四)落實“三項製度”,全麵提升行政執法水平
我局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公示製度,完善公開行政執法事前信息,及時公開行政執法事後信息,接受公眾監督,增強透明度;執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規範事中公示,落實行政執法案件網上辦理,做到審批留痕。同時為執法處室配備執法記錄儀,做好現場執法記錄。嚴格執行執法人員持證執法,確保我局執法人員100%持證上崗。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製審核製度,配強法製審核人員,充分重視法製審核人員及局常年法律顧問的意見建議,全年未發生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案件。
(五)堅持依法防控,助力企業有序複工複產
2020年,我局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利用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電子屏幕,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同時,聚焦企業複工複產爭分奪秒,迅速推出特殊時期審批服務組合拳,出台相關政策迅速為企業複工複產提供政策供給。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2020年,我局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開展,加大創新力度,積極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多項法治建設創新舉措獲媒體廣泛報道,榮獲全國第二屆(2020)數字政府特色評選50強活動“政務服務”創新獎、2020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獎等多項國家、市級獎項。
(一)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1.搭建疫情期間審批綠色通道。推出疫情期間規劃、施工、環評、水務等審批工作意見,最快隻需1份材料即可當天作出審批決定;對建設單位在疫情期間無法按時補充完善施工許可承諾函中所需材料的行為,不作失信處理,主動延長承諾時限3個月,約22個項目享受“疫情審批綠色通道”。
2.全麵優化工業用地提容審批流程。實行集中論證後同步開展方案審批和控規調整,8個審批環節壓縮至3個,僅需提供2項報批材料,審批過程無需承擔任何費用,企業從申請到取得設計方案審查用時從約1年壓減至最快2個月。
3.推出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在線輔導零見麵+即來即審即辦結”審批模式。免於辦理設計方案審查、汙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並聯辦理項目立項備案、工程規劃許可證、人防意見書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實行全信任審批、全流程網辦、即來即辦、當場發證。
4.深化並推出新的承諾製信任審批事項。全信任審批辦理新建建築工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核發合並防空地下室審查事項;率先實施“三階段”施工許可。企業可分“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0.000以下”、“工程整體”三階段申報,審批承諾時間最長3個工作日,申報材料從30多份減少到最少8份,可為企業節約3-6個月的籌建時間,真正實現“拿地即動工”,已為20多個重大項目核發施工許可證。
5.升級並係統化啟動“全流程”訂製式審批服務。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結合建設項目特點和實際情況,為企業量身訂製個性化報批流程,主動研判項目可能遇到的政策和技術問題,統籌全流程報批程序和時間,已為近10個項目提供了訂製式審批服務。
6.升級“十大免費服務”。全省首推聯合測繪免費服務,規劃條件核實測量、人防測量、不動產測繪三合一,實現一次委托、統一測量、成果共享。免費服務貫穿企業報批全流程,每1萬平方米可為企業節約20-25萬元籌建成本。
(二)優化政務服務環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1.政務服務便民化深入推進。首發100項“智能秒批(核)”目錄清單,“人工審批”邁向“智能審批”;全國首推 “智政務+新郵政” 服務模式,推出“政郵專窗就近辦”、“政郵專員上門辦”、“智能終端自助辦”;全省首推“黃埔創新創業‘金鑰匙’”, “一匙、一碼、一庫”提供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打造“5G+政務”黃埔區政務服務科學城智慧分中心,企業和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2.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深入落實“好差評”工作。在初步建立“四級四同”標準化政務服務事項體係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審批服務優化,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同步做好辦事指南優化。2020年,我局致力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加強日常管理,實行月度通報機製,及時督促差評工單整改,確保差評件件有整改、有反饋,實現全區政務服務機構、人員、事項“好差評”全覆蓋。
3.暢通政務公開渠道,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實效。我局承接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區級政務公開工作職能,督導全區各單位及時做好政務公開工作。2020年,我局圍繞群眾和企業關注熱點,進一步打造門戶網站“黃埔特色”,落實內容保障,加強政務新媒體規範管理,拓展政務公開廣度深度,全麵推進我區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工作,創新拓展線上線下政務公開專區設置,最大程度滿足群眾查閱政府信息的需求。
(三)聚焦“數字政府”建設,全麵推進陽光政務
1.“數字政府”建設全麵提速。通過“一門式”的政策兌現係統,構建企業用戶在線申請、部門在線審批、兌現結果在線反饋的一體化流程,實現對政策兌現業務的統一、全流程管理;以電子證照工作為支撐,推動實現“一網通辦”,全力推進我區電子證照工作,目前我區已開通182項發證證照,累計發出證照286萬多張;完善全省首個“粵商通”專區,升級至10大模塊42個功能點;上線試運行區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平台。
2.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係。一是依托《廣州市政務信息共享管理規定》,編製區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實施細則,提高區共享平台的數據質量;二是彙聚編製區級可開放的公共數據目錄。牽頭梳理履職工作中產生的可供開放的數據資源,明確數據更新周期和開放類別,編製區級公共數據開放目錄,並將相關數據集彙總報至市政府數據開放平台;三是建設黃埔區網絡安全框架升級項目,定期開展網絡安全檢查以及應急、攻防演練,提高區級係統抵禦和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
3.基層治理水平穩步提升。一是根據工作實際情況的變化對網格劃分、移動終端、網格事項等進行調整,規範了網格員工作流程、事項上報規則,提高事項采辦質量;二是修訂網格工作補貼方案,進一步激發網格員隊伍在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進程中的積極性;三是進一步優化工單處理流程,規範工單辦理,細化對各承辦單位的工單辦理情況、滿意度的評價規則。
三、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我局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
(一)目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工作量與人員配置不匹配,工作壓力繁重,改革工作無法大而全、全而精地抓落實;
(二)“數字政府”管理製度有待完善,政務數據共享應用工作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四、2021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安排
(一)繼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局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好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二)加強對各項法律事務的合法性審查,落實行政執法三項製度,加大學法普法力度,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提升製度建設質量,規範工作流程;
(三)以法治建設為基礎,繼續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進一步提升我區營商環境軟實力;
(四)繼續推進就近辦工作,提升政務服務;
(五)建立健全“數字政府”管理機製,開展政務服務事項數源供需摸查工作,推動我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出新出彩。
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
2021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