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來,我局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定期報告規定》(粵府法治辦〔2016〕7號)、《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全麵推進依法行政工作,不斷完善法規製度體係,著力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切實強化法製監督,有效推動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
一、我區氣象依法行政工作基本情況
區氣象局目前行使40項行政職權,其中行政審批事項3項、行政處罰23項、行政強製3項、行政確認1項、行政檢查6項、行政獎勵1項、其他行政職權2項,公共服務1項。2018年未發生行政訴訟案件等情況。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氣象依法行政組織領導
2018年,我局及時成立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依法行政領導小組,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一把手”親自部署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並就如何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打造法治型部門帶頭開展法治課,多次在例會中強調相關科室要將法治政府部門建設任務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去,切實增強法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嚴格依法辦事,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全局形成了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製,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和糾正製度,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相統一。完善行政權力清單,編製行政許可、行政執法等權力運行流程圖,並在本局網站予以公布。大力推行網上審批等便民、利民措施,並接受社會和各界的監督。
三、強化依法行政,氣象行政審批推進“信任製”“零跑動”製度
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職責,認真落實並推進依法行政工作職責,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機製,落實依法行政的風險防控製度,實施決策責任追究製度,努力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規範行政審批行為,不斷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政府信息公開製度。積極參與區內行政審批體製改革試點工作,將“權責清單”、“服務清單”進行動態梳理。同時,繼續深化防雷“放管服”改革,按照“寬進嚴管、成熟先行、同步配套”的原則,積極推動兩項氣象行政審批事項“承諾製信任審批”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將“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等行政許可事項精簡為“立即辦”事項,極大縮短承諾件辦結時限,大大提高了服務質量與辦件效率。為區創建全國最優、國際一流的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提供最優氣象安全服務。
四、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
一是進一步完善重大決策程序製度建設。貫徹落實民主集中製,建立完善《“三重一大”決策製度實施細則》,凡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由集體研究討論,並在紀檢組的監督下做出決定。2018年組織召開“三重一大”會議17場,切實規範決策行為,提高決策水平,防範決策風險。二是充分發揮常年法律顧問作用。根據《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行政單位聘請常年法律顧問辦法》等規定,聘請具有豐富執業經驗的律師作為局常年法律顧問,協助我局起草相關合同協議、法律文書,開展規範性文件、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等工作,為重點難點工作、重大決策事項提供法律谘詢服務,提升全局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五、法製宣傳入基層,堅定落實依法行政知識的宣傳學習
一是認真落實領導幹部學法製度,局內工作人員特別是執法人員積極參加條線及地方組織的法製講座、知識競賽等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執法人員進行執法培訓。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將憲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法規納入黨組學習內容,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落實公務員學法製度,充分利用網絡大學堂、廣州普法網、普法微信等媒介進行學法,全局機關幹部均按要求完成年度學法任務。二是充分發揮廣州(黃埔)國家基本氣象站的科普教育基地平台,多渠道、多舉措開展氣象科普宣傳。圍繞“3·23世界氣象日”“5·12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等,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係列氣象科普、普法活動,共組織或參加活動9次,參與活動人數約3200人次,發放材料約8000份。聯合區內中國石化等6家企業開展“雙導式”同堂聽課專項工作, 加強企業防雷安全生產普法宣傳,強化危化企業氣象安全主體責任和防雷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通過係列活動,擴大氣象科普和普法宣傳覆蓋麵和影響力,讓社會公眾和企業樹立防災減災意識、提升抗災自救能力。
六、嚴格履行行政執法責任製和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嚴格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責權統一”的總體要求,深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製配套製度建設,及時根據市一級下發的《廣州市氣象局關於印發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及實施標準的通知》進行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的學習。按區法製辦要求,實施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對行政審批項目進行清理並按時上報。實施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和責任追究,清理並明確行政職權,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和管理。同時,加強氣象行政管理職能,全年對93家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場所、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進行防雷專項檢查,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60人次,排查隱患48處,開具整改建議48份;開展危險化學品場所新建建築工地檢查3次,出動檢查人員9人次。開展黃埔區高溫(危化品企業)防雷安全專項檢查。加強教育係統防雷安全督查“回頭看”工作。強化了區域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突出體現了服務型政府行為。
七、全麵行政審批網上辦事工作,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一是健全行政執法機製。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內部自糾自查和監督檢查機製,不斷規範執法程序,並加強案卷管理,確保行政執法案件及時移送。全麵落實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製度,落實《廣東省<行政執法證>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執法人員持證執法,定期開展行政執法培訓,嚴格執行執法崗前培訓製度,組織年度執法人員培訓,嚴厲杜絕不符合行政執法人員資格條件的人員執法。全年未發生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案件,電子監察也未出現扣分。二是積極落實網上審批製度。根據區政府《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完善規範性文件製定工作的通知》及區法製辦《關於做好規範性文件報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對規範性文件進行審查,經審查,我局本年度無新增規範性文件備案。在梳理本部門規範性文件的同時,積極跟進省網上辦事大廳建設,配合黃埔區完成“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或者係留氣球活動審批 ”等事項填報,全麵實現基層氣象行政許可網上審批。全年網上審批辦結率達到100%
八、完善行政監督機製,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
2018年,我局嚴格貫徹落實行區政審批電子監察係統的監控要求,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均接受電子監察係統監管,2018年積極響應“三重一大”、“黨風廉政考核”等電子係統應用,進一步加強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的監督、管理和考核,加強行政權力庫、權力運行平台、政務服務網、行政監察平台和政府法製監督平台的使用和維護,切實規範行政權力,防控廉政風險,提高行政效能。
九、2019年依法行政工作計劃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局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和對廣東提出的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要求,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做好各項工作。
(一)進一步深化信任籌建改革,強化依法行政工作。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夯實氣象行政改革成果,加快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細化並落實信任籌建改革舉措,將更多的氣象行政許可項目納入信任籌建範圍,結合各項目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一步推動“來了就辦、一次搞掂”、“承諾製信任審批”等係列氣象行政改革品牌,將“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或者係留氣球活動審批”等兩項氣象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流程服務的梳理,提升氣象依法行政能力和提高辦事效率。深化“同堂聽課”講座。製作黃埔本地專屬防災減災讀本。加強氣象安全生產監管。紮實推進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涉氨涉氯企業領域的防雷防靜電安全專項整治。切實做到“一切為了企業,一切為了投資者”。
(二)進一步推進氣象災害防禦製度化程序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服務。繼續做好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建立以預警信號為先導的氣象災害防禦應急聯動機製,強化與各級防災減災及應急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深化防災減災資源整合與協調配合。積極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黃埔區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係統、決策輔助係統等局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爭取中央省市氣象部門和區委區政府支持,盡快啟動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科技創新中心(災害性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爭取在我區設立省級氣象改革創新服務試驗區。
(三)進一步強化氣象防災減災隊伍法治思維和法製觀念。繼續將全體幹部職工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作為提升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的重點,完善依法行政學習培訓計劃,開展多形式法製學習教育,將法治思維和法製觀念貫徹於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全流程,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推行依法行政中的積極作用,為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