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這片熱土,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代有風騷, 蜚聲中外,文化資源豐富。這裏有一千餘年的文物古跡,如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南海神廟,有近代中 國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有中國“將帥搖籃”之稱的黃埔軍校舊址,有東江縱隊增從番獨立大隊隊部舊址,有嶺南建築的瑰寶—玉岩書院、橫沙書香街、深井古民居、蓮塘古村等。文物繁盛,數不勝數。
2022 年末,黃埔區有常住總人口 132.47 萬人,每平方千米集聚常住人口 2733 人。戶籍總戶數 19.19 萬戶,戶籍總人口數 67.32 萬人,比上年增長 5.7%。戶籍總戶數 18.18 萬戶。戶籍人口以漢族居多,有少數民族 46 個,其中,漢族人口 66.04 萬人、少數民族人口 1.28 萬人。戶籍總人口中,男性 33.69 萬人,女性 33.63 萬人。
2022年,黃埔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麵係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保持平穩,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疫情防控精準有序經濟運行穩定恢複,全年GDP完成4313.76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921億元、增長2.7%,投資總額位居全國經濟開發區和全省各區第一。舉辦3次集中動工投試產活動,100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60個重大產業項目投試產,連續4年獲“傑出投資促進機構獎”“傑出投資促進項目獎”兩項國家級大獎。助企紓困力度加大,全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超150億元,增長近五倍。疫情防控精準高效,向區內重點企業和重點人群統籌發放防疫暖心包15萬份,全省首推“哨點雲”平台,知識城方艙醫院、黃埔方艙醫院等方艙醫院建成使用。
科技創新動能加速釋放,創新要素有效整合加速打造“2+3+N”戰略科技創新平台集群,廣州實驗室順利入軌,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啟動分平台建設。科技創新能力連續5年位居全國經開區第一,廣州科學城雙創示範基地第三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全區R&D投入增長22.1%,研發投入強度達國際先進水平。獲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範園區、全國首批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區級人才工作局,設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現代經濟體係逐步完善,產業結構日益優化 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61.7%,其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增長17.6%。工業競爭力連續5年排名中國工業百強區前三,全國首推區級“專精特新”專項政策,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知識城合景悠方開業,數字經濟綜合創新水平位居全市第一,全區上市企業77家。
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對外開放活力迸發 推動營商環境5.0改革迭代出新,推出23個領域、125項創新舉措。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建成運行,穗港智造合作區、穗港科技合作園加快產業升級。黃埔區獲批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與銀川經濟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東西部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合作新篇章。
城市功能優化提升,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重大平台積厚成勢,《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落地實施,科學城全麵建設“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黃埔港著力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生物島創建全國首個生物安全智慧島。完善城市更新3.0創新政策,批複舊村改造項目9個、舊廠改造項目1個,新開工400萬平方米、竣工217萬平方米。落實古樹名木保護責任,建立古樹名木電子地圖和24小時監控係統。交通基建全麵提速,開展196個市政道路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穩步推進,隆平院士港投入運營。
社會民生事業紮實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新開辦12所公辦學校,新增學位2.3萬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投入運營,知識城南方醫院基本建成,全國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落地。新建市區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3家,引進文化產業項目18個實施“社工+誌願者”戰略。培育社區誌願者隊伍157支,服務社區居民上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