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擁有工業法人數量3.4萬多家,近年來完成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塵、噪聲、有機溶劑、高溫等)申報的用人單位1.4萬多家,企業勞動者總人數132.7萬多人。同時,我市還有652家涉及放射診療的醫療機構存在電離輻射等危害程度較高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此外,因大量用人單位尚未開展職業病危害申報工作,預計實際職業病危害接觸企業數和勞動者總數遠大於上述統計數據。為進一步提升我市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職業健康防護意識和能力,我市需要深入組織開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行動目標:
到2022年、2025和2030年,勞動工時製度得到全麵落實;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穩步提升,並於2030年實現工傷保險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實現明顯下降並持續下降;轄區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80%及以上、85%及以上和90%及以上;重點行業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分別達到85%及以上、90%及以上和95%及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率分別達到80%及以上、90%及以上和95%及以上。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分別達到80%及以上、85%及以上和90%及以上;職業病診斷機構報告率分別達到85%及以上、90%及以上和95%及以上。
提倡重點行業勞動者對本崗位主要危害及防護知識知曉率達到90%及以上並持續保持;鼓勵各用人單位做好員工職業健康管理、評選“職業健康達人”,其中國家機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國有企業等用人單位應支持員工率先樹立職業健康形象,並給予獎勵。對從事長時間、高強度重複用力、快速移動等作業方式以及視屏作業的人員,采取推廣先進工藝技術、調整作息時間等措施,預防和控製過度疲勞和工作相關肌肉骨骼係統疾病的發生;采取綜合措施降低或消除工作壓力。
行動措施:
1.加強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各區各部門利用宣傳媒體以及公共交通、公共場所等宣傳平台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健康公益宣傳活動。依法依規從工傷保險基金安排工傷預防費用於職業病預防宣傳培訓。市職業病防治院建設職業健康體驗館等科普宣教平台,組織編製發布重點職業病防治核心信息,出版推介一批重點職業病防治科普讀物,製作一批職業病防治警示教育視頻、公益宣傳短片和知識普及手冊,使勞動者熟知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後果,能夠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編製塵肺病、噪聲聾、化學毒物中毒等重點職業病的防治核心信息,將其納入公民健康素養監測或重點職業病監測範疇,掌握重點行業勞動人群的職業病防治素養水平。在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全麵開設職業健康教育課程,普及防治知識。
2.創建“健康企業”。各企業要創新健康促進手段,及時應對產業轉型、技術進步可能產生的職業健康新問題。市職業病防治機構負責技術指導和質量控製,各區加強對轄區內創建企業的業務指導。結合本地實際、注重社會效果,力爭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健康企業”。倡導用人單位評選“健康達人”,並給予獎勵。
3.強化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堅守職業健康紅線,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要嚴格落實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和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製度,各審批核準備案單位要督促落實,按要求向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通報信息,建設項目所在的區、鎮街兩級政府要加強監督檢查。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加強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日常監測、定期檢測與評價,公布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和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等內容,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予以警示。用人單位嚴格落實職業健康監護製度,依法組織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配合開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等工作。現有不具備職業病防治基礎條件或等級強度的用人單位要加強工作場所職業病防護設施改造升級。對長時間、高強度、重複用力、快速移動等作業方式,采取先進工藝技術、調整作息時間等措施,預防和控製過度疲勞和相關疾病發生。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預防工傷事故,減少職業病危害。充分發揮產業、職業健康等行業協會作用,強化行業自律,規範行業職業病防治工作。
4.建立健全職業病綜合防治體製機製。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明確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壓實職能部門監管責任、嚴格責任追究製度。製定區域內職業病防治五年規劃,切實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市、區、鎮街三級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製度,加強對區域內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職業病防治工作中跨部門、跨地區的重大問題,推動職業病防治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將職業病防治工作落實情況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考核。探索實施小微企業職業健康技術幫扶機製,指導小微企業選用合格原輔材料,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完善職業健康管理製度,開展職業衛生培訓、職業病危害定期監測等工作。
5.監測重點職業病危害。結合“數字政府”建設,依托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和廣州市職業健康信息係統,建設覆蓋全市的職業病防治信息係統,逐步實現危害項目申報、重點職業病監測、職業健康監護、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報告管理等數據信息的集約化智能化動態化管理。
6.加強重點職業病診斷治療。加強塵肺病診斷能力建設,優化診斷、鑒定流程,提高診斷、鑒定效率和準確性。勞動者具有粉塵接觸史且臨床表現以及輔助檢查結果符合塵肺病特征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作出塵肺病相關臨床診斷。符合職業性塵肺病相關診斷標準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盡快作出職業性塵肺病診斷。對診斷為塵肺病的病人,各區要加強醫療診治,建檔立卡,實現一人一檔一卡,及時隨訪調查,掌握其健康狀況並報告。鼓勵各區政府為符合條件的塵肺病人診斷和診治提供適當補貼。至少要確定一家基本滿足本地區需要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轄區內職業病診斷、治療、康複工作。力爭將市職業病防治院建設成職業病專科三甲醫院或綜合三甲醫院。建設職業病防治專科聯盟等醫聯體。以市職業病防治院為中心,依托各區職業病防治機構,製定區域性職業病臨床診療規範,建立輻射全市職業病專科培訓基地。將職業病診斷、救治等職業衛生相關知識納入全科醫生及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內容,提高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職業病篩查、診療、康複能力。
7.加大職業健康監管和執法力度。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職業病診斷機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和放射診療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落實用人單位和職業病防治相關技術服務機構“黑名單”製度,定期向社會公布並通報有關部門。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存在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力度,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整治,落實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落後工藝、設備和材料的淘汰、限製目錄管理製度,強化對用人單位工傷保險參保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引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進行工藝改造和轉型升級,推廣應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加強全市放射衛生工作,不斷深入開展醫療機構核醫學、放射治療等嚴重醫用輻射防護的專項整治,深化重點工業企業、重點崗位放射防護的專項治理工作,保障患者、放射工作人員和勞動者的職業健康合法權益。
8.提升職業健康技術支撐與危害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充分發揮各級職業病防治機構和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支撐作用,按照區域覆蓋、合理配置的原則,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建設,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完善職業病防治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協調發展的職業健康檢查服務體係。加強職業病防治服務質量控製,依托市職業病防治院、市疾控中心分別建立職業病衛生質量控製中心和放射衛生質量控製中心。到2020年每個區應具備疾病預防控製職業衛生技術支撐能力(即CMA確認的能力),每區至少有1家以上醫療機構能承擔本轄區內職業健康檢查的能力。加強區疾控中心放射衛生技術能力建設,具備工作場所放射防護檢測及醫用常規X射線診斷設備質量控製檢測能力。製定我市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違規不良行為記分管理製度,推動形成布局合理、服務規範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體係。製定全市職業病防治機構規範化建設指導意見,規範各級職業病防治機構職能定位、人才隊伍、場所設備等基本建設,出台一批重點行業領域職業病危害治理技術規範。鼓勵和支持職業病防治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將職業病防治關鍵技術及防護裝備、用品等產品研發作為重點支持方向列入我市科技計劃申報指南,力爭在部分領域取得創新成果。製定出台全市群體性職業病危害(含放射性)事件處置預案,構建政府領導、屬地負責、部門協作、分級響應、科學應對的處置機製。加強輻射全市的化學中毒和核輻射醫療應急救治網絡,積極創建國家核輻射應急救治基地(中心),提高我市化學中毒和核輻射應急救治水平。
9.完善職業病病人救治救助和保障製度。做好工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慈善、商業保險等有效銜接,加強職業病病人的醫療保障,減輕病人醫療費用負擔,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對診斷為職業病的勞動者實施分類救治救助,做到“應治盡治”。已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職業病病人,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應依法支付其工傷保險待遇;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職業病病人,由用人單位按規定承擔醫療和生活保障費用。製定出台我市職業病醫療救助和生活保障的指導意見,加強對符合條件的職業病病人醫療救助和生活等方麵的救助。建立全市職業病救助保障政策,加強對符合條件職業病病人醫療救助和生活救助。
10.強化基層職業健康監督執法力量。在鎮街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工作良好機製。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按照轄區監管工作任務,確保基層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工作不斷、力度不減。建立職業健康考核機製、完善指標體係,形成政府領導、部門監管、用人單位負責的職業健康監管聯防管控長效機製。在衛生健康部門承擔職業健康監管職能的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