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加強中小學健康促進,增強青少年體質,是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麵發展的需要。根據2018年廣州市學生體質健康白皮書結果,我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7.3%。根據2018年廣州市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報告,我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73%,其中,6歲兒童為10.89%,小學生為31.98%,初中生為73.42%,高中生為79.70%。中小學生肥胖、近視等健康問題突出。
此外,隨著成長發育,中小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認知、情感、意誌、個性發展逐漸成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因此,在此期間有效保護、積極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分別達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和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符合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課率達到100%;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學校眼保健操普及率達到100%;寄宿製中小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製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製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達到70%及以上和90%及以上;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分別達到80%以上和90%以上;將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納入對學校績效考核,與學校負責人獎懲掛鉤,將高中體育科目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鼓勵中小學校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使學生每天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總和達到2小時;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分別不少於10、9、8個小時;中小學生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學校鼓勵引導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及以上水平。
行動措施:
1.構建多方參與工作機製。通過教育部門主導,加強部門間溝通,整合共享體育和衛生等各類團體和高校、醫療機構資源,形成體教結合和衛教結合工作機製,在師資培訓、教學研討、場地共享、經費投入等方麵形成合力,助力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發展,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積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各類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冬(夏)令營、訓練營和體育賽事等,吸引兒童青少年廣泛參加體育運動。(市教育局牽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打造健康的學習環境。各區政府應加大投入,推進實施學校體育衛生設施改造,新、改、擴建的學校必須嚴格按照《國家中小學校體育衛生建設基本試行標準》要求進行建設,尤其是體育場、教室采光照明、課桌椅配備、飲用水設備、食堂和廁所等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各級衛生監督部門每年對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室(教學場所)以“雙隨機”方式進行抽檢、記錄並進行公布。堅決治理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合有關部門每年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室采光照明、課桌椅配備、電子屏幕產品等達標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各區政府、校外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要根據監測結果,積極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為學生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學習環境。(市教育局牽頭,各區政府、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完善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加強作業和考試管理,切實減輕學生因升學壓力傳導的過重課業負擔。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和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推動學校將更多的課後托管時間用於安排學生體育鍛煉活動。(市教育局負責)
4.發揮中考體育引領作用。開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遊泳基地學校以及籃球、網球、足球特色學校、推廣學校評選,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實施體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工程,全麵推進“體育一校一品大課間活動”,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深入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工作,務實推進校園足球融合式發展。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落實“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體育大課間、其他體育鍛煉等情況列入督導評估指標體係,采取例行檢查、隨機抽查、飛行檢查等形式進行監督,對沒有按要求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程、落實校園體育活動時間的學校進行通報批評、責令整改,視情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問責等處理。(市教育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體育局、團市委、市足球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5.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各區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考核評價體係,與學校負責人獎懲掛鉤。建立聯係校醫、教師、家長的學生健康溝通機製。(市教育局牽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推進“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工作,落實《廣州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全麵加強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監測網絡、數據收集與信息化建設。組建我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專家隊伍,科學指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管理工作。繼續實施全市中小學校教室燈光照明設備改造,確保學校教室照明全部達標,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每年對各區、學校兒童青少年防控近視工作進行監測評估,對未實現年度學生預防近視工作目標的區人民政府和學校進行通報,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區人民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市教育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進兒童青少年營養改善、食品安全專項行動。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行動,鞏固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成果,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營養狀況監測和幹預。編修《廣州市兒童青少年膳食健康手冊》,研究製訂並推廣滿足我市學生營養需求的食譜指南。完善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學校食品安全責任製,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十項措施”, 探索委托第三方社會機構試點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確保師生“舌尖上的安全”。(市教育局牽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繼續開展健康學校(幼兒園)評審及抽查複評工作。培訓培養健康教育教師,開發和拓展健康教育課程資源。繼續與高等醫科院校合作,開展“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向學生普及常見病與傳染病防控、青春期教育、膳食營養及食品安全、急救救護及安全防護、良好生活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知識等。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因地製宜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周、心理文化節等校園文化活動。(市教育局牽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紅十字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9.加強學校衛生健康與體育專業能力建設。加強現有中小學衛生保健機構建設,按照標準和要求強化人員和設備配備。各區政府應加大投入,采取多渠道按照標準配置專兼職學校衛生人員、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和體育教師。加大對學校衛生人員、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和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鼓勵各區配備專、兼職體育與健康、健康教育教研人員,定期組織健康教育教研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市級健康教育案例展示活動。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支持開展體育與健康、健康教育、近視防控等方麵的課題研究,提高體育與健康、健康教育、近視防控等工作的科學性。推進基於廣州教育大數據的學校體育衛生信息化管理係統建設,基於網絡對全市學校體育衛生日常管理、課程教學、師資建設、場地器材設施和學生體質體能進行動態監管。(市教育局牽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0.落實國家網絡遊戲的總量調控、控製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的要求,鼓勵研發傳播集知識性、教育性、原創性、技能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優秀網絡遊戲作品,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製度,采取措施限製未成年人使用時間。(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