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衛生健康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施智慧健康行動,充分利用5G通信、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不斷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成果,有利於增加醫療資源有效供給、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水平、降低看病就醫成本,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衛生健康服務,對於實現“健康廣州”的總體目標,提升人民群眾對於醫療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區級平台全部達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以上,全市三級醫院達到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以上,二級醫院達到三級以上;全市所有三級醫院達到醫院電子病曆係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四級以上,二級醫院達到三級以上。
到2030年,市區兩級平台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達到五級以上。
行動措施:
1.完善健康醫療數據應用標準。不斷完善和推進區域健康信息化、醫院信息化、基層衛生信息化、公共衛生信息化的標準建設與應用,製定標準統一、安全穩定、管理規範、資源共享的廣州市健康醫療信息標準和共享體係,全麵支撐健康醫療決策、健康醫療業務和公眾服務開展,推動醫院互聯互通和電子病曆應用達到較高水平。
2.優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體係。加快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基於電子政務外網和電信營運商網絡等資源,逐步完善全民健康業務網絡。到2022年,廣州市11個區和屬地化三級醫院通過光纖專線形成衛生健康網,有條件的區建設區內的衛生健康信息網。縱向上聯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下聯各區區級平台,通過市區兩級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互聯互通;橫向實現屬地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統一接入,打通各政府部門健康信息共享通道,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建成統一、動態更新的全員人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曆和衛生健康信息資源庫,實現各領域健康醫療數據彙聚和共享交換。到2030年,在實現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信息互聯互通互認的基礎上深化信息化應用,逐步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體係。
3.創新智慧醫療服務模式。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積極發展在線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等,全麵實現包括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移動支付、費用結算、檢驗檢查結果等診療信息在線查詢。推動全市公立醫療機構接入市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平台,促進患者診療信息互聯互通,減少重複檢驗檢查費用。到2022年,借助分級診療係統和區域診斷中心,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享受大型綜合醫院的同質化醫療服務,發揮家庭醫生的“守門人”作用。到2025年,通過互聯網醫院,實現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的在線複診網上開藥,提升就診便利性;全市普及應用電子健康碼,整合各類就診卡,實現各級醫院就醫服務“一碼通用”,對接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金融支付,推行醫療保障“一站式”結算。到2030年,從院前居民掛號預約、院內就診到院外康複隨訪,全流程醫療服務與醫學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與個人健康管理高效協同、與群眾生活方式有機銜接。
4.深化智慧公共衛生服務應用。推動公共衛生業務信息係統向集成化整合化方向發展,完善和規範智慧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到2022年,基於廣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逐步推進疾病預防控製與管理、婦幼健康管理、慢病在線管理、衛生監督執法、血液管理、急救管理、衛生應急管理、精神衛生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業務係統的數據融合,基於大數據分析彌補公共突發事件監測、應急能力不足,建立院前急救係統、醫院、區域影像檢驗心電中心信息係統的高效聯接,協同開展重大疾病救治,實現醫療與公共衛生之間數據互聯互通,減少基層重複錄入。積極構建新型疾病監測預警係統,強化智能監測預警。進一步優化疫情監測、排查、預警和防控工作,推動建成覆蓋全市的感知網絡、天地一體的信息網絡。到2025年,重點建設公衛數據全生態係統,提高數據的開放性和透明性,拓展疾病防控、婦幼保健、預防接種、衛生應急、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方麵的應用。到2030年,從基礎能力、標準體係、平台支撐、業務協同、技術應用、安全管控等多方麵深入開展公共衛生數據共享應用,有效支撐公共衛生精細化管理、創新發展和公眾健康服務。
5.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依托廣州市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探索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與運營新模式,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與養生、養老、居家護理等服務業協同,鼓勵社會開辦集康複、醫療、休閑、養老為一體的智慧醫護型養老機構,推動“互聯網+”健康養老、健康文化、健康醫療旅遊、體育健身、健康環境、健康飲食、中醫藥養生等產業發展。到2022年,基於大數據推動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醫院對成本的全麵控製,將可控成本細化到崗位、量化到績效;與醫保係統實現互通融合,提高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費用支付手段、醫療費用監管等方麵的綜合分析與調控能力,達到對醫療醫保醫藥數據的綜合監管與融合展示。到2025年,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醫療行業內綜合監管模型,實現政府與行業主管部門對醫療衛生資源、醫療服務、醫療質量、醫療費用、藥品和醫用耗材招標采購和使用情況、運營績效等的全過程、全方位、全智能監管,科學進行醫院績效評價,提升醫院運營管理水平。到2030年,融合健康醫療、教育、民政、生態環境、大氣、體育、社交、生活等領域健康醫療數據,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在支持優質醫療健康服務供給、臨床科研、科學決策、精細管理、個人健康管理、教育、體育、醫學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相關產業發展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6.建設國家級專科疾病大數據中心。結合廣州市呼吸係統疾病和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學科龍頭的優勢,基於健康醫療大數據,提高呼吸係統疾病和腎病等專科疾病的診治水平。到2022年,依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設國家級呼吸係統疾病專科大數據中心、“雲+AI(人工智能)”專科聯盟、國家級呼吸健康大數據應用平台及呼吸疾病診斷人工智能平台。到2025年,依托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建設國家級腎髒病醫學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腎髒病防控體係,提升我市器官衰竭研究和腎髒病防治水平。到2030年,實現以大數據驅動預防、診療、康複三位一體的慢病管理模式運行的目標,推動慢病數據化精準管理,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治療。
7.普及個人智慧健康管理應用。基於廣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建立動態更新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和健康畫像,開展個人自我健康管理和個性化健康服務。到2022年,居民可以便捷查詢個人居民健康檔案,通過“廣州健康通”推送健康知識和年度健康報告,運用物聯網技術,結合家庭醫生簽約管理,實現對居民健康的實時監測、疾病預防、慢病篩查、主動幹預、個性化評估,實現自我健康管理。到2025年,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不斷加強健康教育、健康宣傳,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到2030年,整合健康大數據和社會行為數據,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預警、評估和宣教,智能化推送個性化健康服務,實現居民健康信息與生活、學習、工作、娛樂信息緊密融合,個人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8.融合新技術驅動智慧醫療。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切實提升區域和醫院的智慧診療水平,不斷加強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到2022年,運用人臉識別和大數據技術,實現在線實名認證,解決線上線下業務場景中身份核驗與認證安全性問題,提升“電子健康碼”應用效果;建立商業保險便民服務平台,實現大病醫療補充險“一站式”支付線上服務。推廣市婦兒醫療中心人工智能研究結果,提高AI技術和平台在影像識別、自動學習病曆文本診斷方麵的應用。到2025年,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臨床輔助決策領域的深度應用,探索智能影像診斷、智能輔助診療、智能語音錄入、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等創新應用,提高精準快速輔助診斷水平。到2030年,實現區塊鏈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實現健康信息安全流轉,實現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間數據密文流轉授權和調閱,實現數據全程可追溯、可審計;利用5G技術加速智能醫療發展,通過5G開展遠程手術、遠程影像、遠程會診、遠程培訓等應用示範。
9.深化衛生監督移動執法信息化建設。建設可供全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衛生監督機構共同使用的衛生監督移動執法信息管理平台,推動市衛生健康、衛生監督各部門間的數據對接,實現衛生健康行政執法數據在市級信息共享平台的共享應用。到2022年,全麵實現打通全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監督機構提供互聯互通的現場移動執法工作模式,提供完整的監督執法信用檔案,為衛生行政執法過程記錄和管理奠定技術基礎。到2030年,全麵對接智慧廣州建設,在多個衛生監督執法專業領域實現以數據監測、遠程監管為特征的移動執法,加強事前事中事後智能化監管,提升健康醫療執法監督科學化、規範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