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身是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科學的運動鍛煉可以預防疾病,愉悅身心,促進健康。目前廣州市成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率低於學生和老年人,缺乏運動健身成為多種慢性病發生的重要原因。部分居民在運動鍛煉時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能根據自己的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分等實際有效開展。定期適量運動健身有助於預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壓、心髒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能促進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分別不低於95%和96%;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3次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持續時間30分鍾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人數比例保持50%左右;人均體育場地麵積分別達到2.5m2及以上;城市慢跑步行道綠道的人均長度持續提升;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5名及以上;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100%。
提倡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操;鼓勵個人至少有1項運動愛好或掌握1項運動健身技能,參加至少1個健身組織,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至少半小時;鼓勵醫療機構提供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服務,鼓勵引導社會體育指導員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提高健身效果,預防運動損傷;鼓勵公共體育館持續提供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
行動措施:
1.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一批全民健身路徑、小型足球場、籃球場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進建設城市慢跑步行道綠道,努力打造百姓身邊“15分鍾健身圈”,讓想健身的群眾都能找到適當的場所。完善財政補助、服務收費、管理運營、安全保障等措施,推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優化“群體通”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台,鼓勵支持社會體育場館向社會惠民開放。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管理運營體育場地設施。鼓勵和支持新建工作場所建設適當的健身活動場地。
2.構建科學健身體係。建立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方法,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構建運動傷病預防、治療與急救體係,提高運動傷病防治能力。鼓勵引導社會體育指導員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提高健身效果,預防運動損傷。
3.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動,順應市民需求,大力開展橫渡珠江、“市長杯”係列賽、戶外運動節、越野賽、路跑等形式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發揮各行業各部門優勢,鼓勵支持舉辦青少年、老年人、職工、殘疾人、來穗人員等各類人群運動會或健身大會。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各類健身賽事活動。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