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起,廣州市較早地邁進了老齡化城市行列。2018年,我市戶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71.89萬人,比上年增加了7.79萬人,占比從上年的18.07%提升至2018年的18.32%;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15.82萬人,占比從上年的 12.03%提升至2018年的12.35%。老年人口係數逐年上升,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高齡、失能、獨居、空巢等老年人群數量逐年上漲, 預計今後一段時期還將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長,2020年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86萬人。據有關部門測算,80%以上的老年人處於帶病生存的狀態,醫養結合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呈現出總量大、增速快、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對於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和2030年,65~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分別達到60%及以上和90%及以上;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複科比例均達到100%;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比例、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綠色通道比例均達到100%;加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養老機構建設,為居家養老提供依托;逐步建立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體係,支持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推動夯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基礎。
行動措施:
1.加強老年健康宣傳教育。鼓勵老年人知曉更多健康核心信息,正確認識衰老,合理膳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睡眠和心理健康。倡導老年人簽約家庭醫生,接受家庭醫生團隊的健康指導。鼓勵老年人製定年度體檢計劃,定期測量血壓、血糖等,監測呼吸、脈搏、血壓、大小便等情況。鼓勵和支持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為組織開展適宜老年人參與的健康活動。依托養老機構設施,創新養教結合的老年教育模式,為入住長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康複教育一體化等服務。依托街鎮、社區(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場所開展社區老年健康教育,宣傳帶動社區長者進行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加強老年人自救互救衛生應急技能訓練。麵向全社會宣傳健康老齡化的新理念,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老年友好的氛圍。
2.引導老年人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引導老年人主動學習膳食知識,均衡營養,有意識地預防營養缺乏,延緩肌肉衰減和骨質疏鬆。選擇與自身體質和健康狀況相適應的運動方式,量力而行地進行體育鍛煉。參加定期體檢,做好慢病管理,主動參與老年人健康管理,積極采取有效幹預措施,延緩病情進展,減少並發症,提升健康生活質量。引導老年人生病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主動監測用藥情況,記錄用藥後主觀感受和不良反應,複診時及時向醫生反饋。引導老年人及其家屬要了解老年期癡呆等疾病的有關知識,發現可疑症狀及時到專業機構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倡家庭成員學習了解老年人健康維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照顧好其飲食起居,預防老年人意外傷害。
3.鼓勵社會參與老年健康服務。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發揮社會力量作用,支持社會資本發展老年健康產業。鼓勵有資質的社會組織開展有益老年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悲傷撫慰等心理健康服務。培訓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培養和壯大養老服務隊伍。鼓勵健康服務相關企業結合老年人身心特點,大力開展健康養生、健康體檢、谘詢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運動康複、健康旅遊等多樣化服務。
4.開展老年健康指導和綜合幹預。積極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推廣老年期常見疾病的防治適宜技術,依托嶺南中醫院特殊發展傳統食養服務,重點開展老年及慢性病人群的食養指導。著力提升家庭在老年健康管理、日常保健、意外傷害防護、康複照料等方麵的能力。為貧困、空巢、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服務。加強對老年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管理和康複治療,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
5.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科學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申請設立相應的內設醫療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鼓勵將養老機構內設的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當地醫聯體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老年人醫療、康複、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預防期保健、患病期治療、康複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及安寧療護一體化整合型健康養老服務,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並按規定享受稅費、投融資、用地等有關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專業服務機構並鼓勵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
6.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係。構建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複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係。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鼓勵以城市二級醫院轉型、新建等多種方式,合理布局,積極發展老年醫院、康複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數量,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康複、護理床位比例。加強康複醫院、護理院、護理站和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推廣老年期常見疾病的防治適宜技術,開展預防老年人跌倒等幹預和健康指導。完善基層服務網絡,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發揮家庭醫生(團隊)作用,為老年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和家庭病床服務。推進社區護理站建設,推動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重點加強社區護理與康複病床設置,鼓勵城市二級以上醫院的醫師、護士到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
7.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態提供更多中醫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積極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推動中醫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複療養機構等開展合作,推動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老年病科和康複科,增加老年服務資源,提供老年健康服務。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特色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複、護理服務,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範基地。
8.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優化老年人住、行、醫、養等環境。加強居住區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重點對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公共建築節點進行適老化改造,新建小區必須建設無障礙設施,有條件的微改造老舊小區建設無障礙設施,其他舊小區逐步推進改造。支持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持續推進幸福社區提升計劃和老舊社區微改造,並逐步擴大實施覆蓋範圍,應當優先滿足符合住房救助條件的老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加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養老機構建設,為居家養老提供依托。
9.推廣長期護理保險成效。總結推廣我市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經驗,穩步擴大覆蓋對象範圍。建立健全長期照護項目內涵、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行業規範和體製機製,加強對長期護理保險協議定點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定期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協議定點服務機構申報及評估工作,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協議定點服務機構覆蓋範圍。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包括長期商業護理保險在內的老年商業保險產品,不斷滿足老年人個性化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按規定將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等醫療康複項目納入本市醫保支付範圍。
10.加大老年健康照護人才培養力度。加強老年醫學、藥學、護理、康複、心理健康等緊缺人才培養和培訓,加強老年健康相關職業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水平評價。鼓勵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提供崗位;重點建設一批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與養老服務類示範專業點。探索建立符合老年健康事業特點的人事薪酬製度,創新人才使用、流動與服務提供模式,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製;加強醫教協同,建立完善老年健康人才培養供需平衡機製。組織在崗醫療護理員進行規範化培訓,提高醫養結合機構人員專業服務水平。
11.支持老年健康用品產業和科技創新。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與高新技術企業深度合作,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大型隊列研究,研究判定與預測老年健康的指標、標準與方法,研發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促進老年健康產業升級換代,推進老年人緊急救助、跟蹤定位、健康監測等安全智能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使用。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積極組織申報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和醫養結合示範縣(區),大力發展健康管理、健康檢測監測、健康服務、智能康複輔具等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
12.積極開展老年健康體係創新和政策探索。對標國內國際老年醫學發展前沿,推動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建設成為老年醫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參與建設並指導廣州市老年醫院。推動市老年醫院建成國內一流、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的具有老年醫學特色的高水平三級綜合醫院,創建全國示範性老年醫院品牌。同時,以市老年醫院為龍頭,輻射中心城區和街道社區,逐漸形成“市區街三級、醫養護結合”的醫養結合服務體係和功能布局。結合市老年醫院、市老年病康複醫院建設實際,推動製定老年病專科醫院考核標準,編製老年常見病診療規範,在全市範圍內推廣老年醫療機構服務經驗。根據老年人患病特點,合理設置符合老年病種特點的費用結算標準和方式,不斷完善醫療配套支持政策。
13.實施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開展老年人群營養狀況監測和評價,落實老年人營養不良風險評估等營養專業衛生標準。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結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充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針對老年人不同的慢性病病程進行個性化指導,為居家養老人群提供健康指導和谘詢。推動實施老年人膳食指導等營養專業衛生標準,指導醫院、社區食堂、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機構、長者飯堂營養配餐;支持有相關專業特長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社區、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機構等開展疾病預防、營養配餐、營養教育、中醫養生等非診療性健康服務。
14.構築老年健康精神文化生活圈。依托市老齡委 “兩台一報一微信”宣傳平台,聯合我市主流新聞媒體開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宣傳活動,大力開展老年健康宣傳教育。以示範性基層老年協會為基點,開展“長者學堂”公益講座活動,結合老年居民需求,選取有特色的主題內容和講師,講授包括黨的方針政策、健康保健、運動養生、法律常識等內容,促進老年居民學習實用知識、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開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與康複等內容的教育活動,打造老年文體活動品牌。聯合涉老部門搭建更貼近老年群眾日常生活、更具專業性和趣味性的老年文化、體育交流平台,組織舉辦各類展示老年人風采的文體比賽活動。深入開展基層老年協會規範化建設,促進基層老年協會活動常態化開展,逐步拓寬辦好基層老年協會長者公益學堂,開展各類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科普知識普及,增強全社會對老年人健康生活的認識,推動健康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