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養是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並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是反映個人整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質提高的綜合性指標。2018年監測數據顯示,廣州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25.4%,基本醫療素養、慢性病防治素養和傳染病防治素養是薄弱環節。不同地區和人群健康素養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地區、中老年人和低文化程度者是關鍵短板。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在影響健康眾多因素中,行為與生活方式因素占60%,生物學因素占15%,環境因素占17%,而衛生服務因素隻占8%。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培養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是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重要路徑,也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的有效措施。
行動目標:
到2022 年和2030 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於27%和37%;建立並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資源庫;完善健康科普工作管理、健康知識發布及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績效考核等機製;整合健康教育工作平台,實施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進健康促進區建設;圍繞中小學生、老年人和職工等重點人群,有針對性開展健康傳播與幹預,提高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健康大講堂及探索建立健康體驗館等健康教育品牌;提升社會各界健康教育骨幹健康科普能力;充實健康科普誌願者隊伍,營造全社會健康文化氛圍;以行政手段推動健康促進政策深入社會各階層,落實各健康教育專項工作,實現將健康知識傳播融入生活環境,穩步提高我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行動措施:
1.掌握居民健康科普需求。調查影響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掌握居民對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了解居民對健康科普活動的接受理解能力、傳播渠道及表達形式等。以需求為導向開發健康科普信息,精準選擇傳播渠道,提高健康科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建立健康科普專家庫、資源庫。建立健全市、區健康科普專家庫。完善健康科普專家準入機製和管理辦法,為健康科普政策製定、科普信息開發和健康傳播活動推薦專家資源。建立完善市級健康科普資源庫,為各級各單位開展健康科普活動提供素材。針對市內重點人群、重點健康問題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健康相關領域的盲點、誤區和謠言,組織編製健康科普核心信息。儲備各類健康知識和篩選科普核心信息,設計開發平麵傳播材料、聲像傳播材料、健康科普課件和讀物。
3.健全健康科普工作機製。
(1)建立縱向到底的健康促進行政管理網絡,出台引導健康科普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健康科普工作。
(2)建立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傳播和監管機製,報刊、電台和電視台等對公益性健康節目和欄目、健康科普公益廣告等,在時段、時長、收費上給予傾斜保障,設置一定比例的免費健康科普公益廣告時段。加強健康科普輿情監測,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3)整合健康城市、衛生城市、健康促進區、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等建設平台健康促進資源,推進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將健康理念滲透到居民生活各個方麵。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分批推進健康促進區建設工作。
(4)鼓勵醫療衛生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人員參與健康科普工作,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建立激勵約束機製,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納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納入醫務人員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
(5)完善醫保支付政策,鼓勵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簽約醫生團隊開展健康管理服務。
4.開展健康科普專項行動。按照上級工作部署,繼續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健康中國行、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國民營養行動計劃、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健康知識進萬家、婚育新風進萬家等專項行動,增強全民健康意識。針對三類重點人群,有針對性開展健康科普工作。
(1)中小學生。大力開展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科普教育,按《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落實健康教育課,從小培養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增設健康素養的內容,將《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納入我市中考範疇,在道德與法治科目考試閉卷內容中設置一道選擇題,分值2分。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向學生普及健康科普知識,從小從早夯實健康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
(2)職業人群。以全市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為基礎行動機構,按健康促進企業、機關、單位開展日常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所有中大型企業及所有機關事業單位開展職業人群“五個一”健康促進活動,即:每天一次工間操,每周記錄一次身心健康狀況,每季度舉辦一次健康講座或谘詢活動,每半年舉辦一次大型文體健康活動,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工廠企業依法依規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
(3)老年人。以社區為單位,開展老年人“健康聯盟”健康教育活動。每個社區針對轄區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多發病組建最少一個“健康聯盟”,組織患有相同慢性病的老年人建立互助、互促小組,互相交流防病經驗,互相鼓勵戰勝疾病。以聯盟為單位定期開展健康素養66條、常見慢性病防控及中醫養生保健、心理調適、營養等健康教育講座、谘詢活動。
5.開展公眾健康傳播活動。
(1)加強各類終端宣傳推廣。充分利用電台、電視台和報刊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媒體平台,開展立體式、全方位的健康科普知識宣傳,提高科普效率。
(2)加強健康教育陣地建設。舉辦廣州市健康大講堂,拓展市12320衛生熱線健康科普平台,打造健康科普傳播品牌。探索設立廣州市民生命健康體驗館,為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提供直觀互動的健康教育服務。
(3)加強健康科普環境建設。把健康素養宣傳融入各類休閑運動場所,市、區兩級建設改造一批健康公園、健康主題廣場、健康綠道、健康小屋、健康驛站、健康療養院、健康運動長廊、健康文化長廊等健康主題場所,營造健康文化氛圍。積極建設健康科普基地或健康體驗館。
(4)加強醫療機構健康教育職能。提高醫生診療過程健康指導的主動性。三級醫院要組建健康科普隊伍,建設新媒體健康科普平台。引導醫療機構網站增設特色健康科普專欄,開發健康教育處方等健康科普材料,主動為居民提供健康講座和谘詢服務。
(5)加強健康教育“五進”傳播力度。組織實施健康素養進黨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行動,針對不同群體的主要健康問題,普及相應的健康知識與技能。
6.提升健康科普能力。
(1)健康科普專業人員能力建設。健康科普專業人員係統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健康傳播的知識與技能,具備開展需求評估、開發信息作品、組織傳播活動、實施項目科研等專業能力,並為政府部門調整健康科普工作方向提供政策建議。
(2)醫務人員健康科普能力建設。醫務人員應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具備主動提供健康指導的服務意識和傳播技巧,具備撰寫科普文章和舉辦科普講座的能力,能針對患者健康狀況開具個體化健康處方。全科醫生還應具備主動實施健康危險行為幹預的能力。
(3)中小學校健康科普能力建設。中小學校應具備開展健康科普活動的教學設置和教育資源,落實聘任兼職衛生健康副校長,至少配有一名專(兼)職人員負責健康科普工作。校內教職工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識與技能,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健康知識與技能,自覺采納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
(4)主流媒體健康科普能力建設。報刊、電台和電視台等主流媒體應發揮宣傳主陣地作用,具備主動參與意識和辦好優質健康科普欄目(節目)的能力。記者和編輯應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識與技能,具備發現和甄別健康知識盲區和誤區的能力。
7.建立健康科普誌願隊伍。
整合衛生計生隊伍、社區網格管理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康科普誌願者隊伍。鼓勵社會團體、機構及個人參加健康科普誌願者隊伍。定期對誌願隊伍開展培訓,更新健康知識與技能,增強協助開展健康科普活動的能力。
8.開展健康素養水平監測。
(1)15歲至69歲人群健康素養水平監測。掌握轄區內15歲至69歲人群健康素養水平情況,分析製約健康素養提高的主要問題和影響因素,製定綜合幹預策略,為調整健康科普工作重點和政府製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2)中小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監測。掌握轄區內中小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為教育部門組織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活動提供科學依據。
9.開展交流合作與技術推廣。
(1)健康科普經驗交流與適宜技術推廣。總結推廣我市在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方麵的適宜技術,學習借鑒國內外在健康科普、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中的先進經驗,提升工作實效。
(2)健康科普工作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健康知識信息開發和傳播渠道研究和效果評價,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製定精準傳播策略。
(3)健康類支持工具研發與推廣。鼓勵研發推廣健康類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設備,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運用大數據分析健康影響因素和重點幹預領域,為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