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是保證健康的基礎。近年來,廣州市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部分膳食指標已優於全國平均水平或趨於改善,但居民膳食食物、營養素攝入和許多健康相關指標與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WHO)、國家有關健康指導值有一定距離,麵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根據廣東省膳食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我省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7.8g(WHO推薦值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30.1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膳食指南》)推薦標準為每天25~30g);奶及奶製品人均攝入量為38.0g(《膳食指南》推薦量為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g);蔬菜和水果人均每日攝入量為362g(《膳食指南》推薦標準為蔬菜每天300~500g,水果每天200~350g)。2015年廣東省18~29歲常喝飲料的人群從飲料中攝入的添加糖所提供的能量超過了總能量的5%(WHO推薦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低於總能量的10%,並鼓勵控製到5%以下或不超過25g)。與此同時,孕婦、老年人群貧血情況仍然存在,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纖維攝入明顯不足。
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顯示,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15.9%,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2012年廣東省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27.1%,肥胖率為9.1%,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10.4%和4.2%;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7.3%,肥胖率為4.5%,與2002年相比分別上升了3.6%和1.9%。合理膳食以及減少每日食用油、鹽、糖攝入量,有助於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在2019年基礎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礎上提高10%;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於7%和5%、貧血率分別低於10%和9%,孕婦貧血率分別低於14%和10%;合格碘鹽覆蓋率均達到90%及以上;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每1萬人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北部山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積極參與國家區域性營養創新平台和省部級營養專項重點實驗室建設,推動營養學科建設和專業教育,加強營養健康體係建設。
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高於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於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攝入量不低於500g,每日攝入食物種類不少於12種,每周不少於25種;成年人維持健康體重,將體重指數(BMI)控製在18.5~24kg/㎡;成人男性腰圍小於85cm,女性小於80cm。
行動措施:
1.全麵推動實施《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廣東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實施方案》及《廣州市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因地製宜開展營養和膳食指導,適時開展人群膳食調查和營養監測。將健康行動計劃和市級國民營養計劃的相關內容有機結合,使國民營養計劃的各項工作任務得到進一步落實。實施北部山區重點人群營養幹預,將營養幹預納入健康扶貧工作。推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北部山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
2.加強營養健康體係建設。研究建立市級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加強營養健康法規、政策、標準等技術谘詢和指導。加強營養科研能力建設,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養營養專業人才,推進營養教育體係建設。探索實施營養師/營養指導員製度,在托幼機構、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社會福利機構等集體供餐單位配備專兼職營養師,在社區配備營養指導員。強化臨床營養工作,不斷規範營養篩查、評估和治療。繼續推進社區營養門診工作,加強對社區醫務人員的規範化營養培訓,逐步將營養谘詢指導和宣傳納入日常服務。推進“健康促進示範單位”建設,不斷提高國民營養、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積極參與國家區域性營養創新平台和省級營養專項重點實驗室建設,推動營養學科建設和專業教育。開展輿情監測,依法打擊和處置各種形式的營養和食品安全謠言,積極發揮政務公開的輿論引導作用,及時為公眾釋疑解惑。依托信息技術,加強營養與健康信息化建設。
3.發展營養導向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一是發展優質營養型食用農產品產業。推動傳統食用農產品向優質食用農產品轉型,提升食用農產品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等基本營養成分含量。擴大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規模。二是加強對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的支持和指導。開發利用地方特色農產品資源,加大針對不同人群健康需求的保健食品、營養強化食品的科學研究和開發力度,對相關產品研發給予政策傾斜支持。三是加大營養主食、雙蛋白工程等項目實施力度。開展主食加工業和奶業提升行動,落實主食產品和奶製品加工標準。開展傳統米、麵製品營養強化產品及馬鈴薯、紅薯等主食產品研發。實施雙蛋白工程,加大對以優質動物、植物蛋白為主要營養基料的優質雙蛋白食品產品研發力度。四是加大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推進《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推薦措施在加工食品行業中的應用,引導餐飲企業、集體食堂積極采取控製食鹽、油脂和添加糖使用量的措施。五是配合推進食品營養標準體係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鼓勵企業進行“低糖”或者“無糖”的聲稱,積極推動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包裝正麵標識(FOP)”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的監督管理。配合國家、省研究推進製定特殊人群集體用餐營養操作規範,探索試點在餐飲食品中增加“糖”的標識。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