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近年來,隨著預防接種工作持續推進,以及政府、部門、單位和個人防控責任落實,我市傳染病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艾滋病感染快速上升趨勢得到遏製,病毒性肝炎發病率穩中有降,瘧疾自2009年以來已無本地感染瘧疾病例報告,血吸蟲病自1969年以來無本地感染病例報告,包蟲病自2011年以來無病例報告。2003年至今無氟骨症患者病例報告,2010年我市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然而,我市地處亞熱帶,國際交流頻繁,人員流動大,在傳染病防控方麵始終麵臨著巨大挑戰。2018年結核病報告發病率為66.35/10萬,距離防控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全市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有10453例,防控壓力持續加大。病毒性肝炎的報告發病率達140.64/10萬,仍處於法定傳染病報告首位。我市氣候特征極易適宜蚊媒孳生,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防控壓力極為巨大。各級各類學校眾多,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傳染病聚集性疫情時有發生。國際上,非洲地區的埃博拉病毒病、中東地區的中東呼吸綜合征、南美地區的寨卡病毒病等傳染病仍舊在當地流行,輸入我市風險日益嚴峻。國內外新發突發急性傳染病威脅始終存在。因此,實施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對於控製我市傳染病和地方病流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行動目標:
2022年:健全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加的傳染病防控機製,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麵,提高宣傳效果,努力提升居民防病意識;有效落實各病種防控措施,將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控製在0.15%以下,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控製在55/10萬以下,5歲以下兒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麵抗原流行率不超過1%,保持瘧疾和血吸蟲病消除狀態;以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飲水型氟中毒和水源性高碘危害保持控製標準;為高風險成人免費接種乙肝疫苗,為重點人群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製定疾病診療係統、監測係統對接規劃。
2030年: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法治體係,實現政府、部門、單位和個人傳染病防治責任均有法可依;實現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水痘疫苗應急接種的全麵實施;實現全市疾病診療係統、監測係統數據實時對接。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控製在0.2%以下,5歲以下兒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麵抗原流行率不超過0.5%,肺結核得到有效控製。
行動措施:
1.加強傳染病防控體係建設。以廣州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聯席會議製度為抓手,增強部門合力,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強化政府、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的落實,加強執法體係建設,明確獎懲機製,提升執法力度。通過培訓、多部門實戰演練、技術考核等形式,全方位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健全傳染病監測與預警體係,提升突發傳染病檢疫查驗、排查、隔離留驗能力。加快推進疾病控製綜合信息平台建設,進一步加強疾病控製多部門數據的整合利用以及深度挖掘。強化病原微生物檢測能力的提高,重點提升新冠肺炎等新發突發急性傳染病和未知疾病的實驗室快速檢測能力。鞏固完善傳染病救治體係,加強院感防控能力建設,加強重症醫療科、感染性疾病控製科建設,完善負壓病房等設施設備配備,提高新發突發急性傳染病早期篩查能力、隔離救治能力;進一步加強衛生應急體係建設,強化隊伍的規範化管理,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裝備,平戰結合,持續維持高效能應急響應能力。科學開展衛生應急風險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分析,加強重大輸入性傳染病風險控製策略和技術研究。強化疾病預防控製工作機製、力量、經費保障。加強與國內外公共衛生機構和科研院所合作,發揮廣州地理、經濟和政治優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區域性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2.強化疾病健康教育及健康幹預。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12320健康熱線、社交平台等新媒體,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傳染病與地方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動員全社會參與。編製發布傳染病與地方病防治核心信息,出版推介一批疾病防治科普讀物,突出權威性、科普性、趣味性。利用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界肝炎日、4·25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世界防治碘缺乏病日等衛生健康主題日開展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宣傳和幹預,深入推進百千萬誌願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活動。將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知識納入中小學生健康教育課程。利用學校廣播、宣傳欄、師生家長微信群等進行傳染病早期預警與防病宣傳,通過“學校至家庭”、“小手拉動大手”方式傳遞防病知識,引導少年兒童從小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傳,鼓勵衛生應急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的“五進”活動,結合512防災減災日等切實推動衛生應急社會參與,不斷普及和提高公眾衛生應急意識。向普通中小學校,選派兼職衛生副校長,指導學校衛生健康宣傳教育、疫情處置、常見病多發病控製等學校衛生工作。
3.提升疫苗管理能力和預防接種服務水平。依法依規,全麵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以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在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過程中的監管責任。按照全省統一的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追溯信息係統部署,推動全市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利用信息化技術探索創新預防接種服務模式。各區加強各類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和數字化管理,有效落實“三查七對一驗證”,合理設置各類接種門診服務時間,確保預防接種專職人員配置,采取有效的宣傳模式及時通知適齡兒童接種疫苗,強化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監測和評估,有效提高預防接種服務質量和可及性。繼續保持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高水平接種率。分階段逐步實現為戶籍老年人、托幼機構幼兒、在校中小學生、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和醫務人員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並為戶籍老年人增加肺炎疫苗的免費接種。逐步探索並建立為高風險人群提供免費乙肝疫苗接種服務的新機製。保障經費預算,實現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水痘疫苗應急接種的全麵實施。
4.落實艾滋病性病綜合防治措施。提高宣傳教育針對性、警示性和有效性,廣泛開展艾滋病綜合防治宣傳教育。強化社會綜合治理,打擊賣淫嫖娼、聚眾淫亂、吸毒販毒等違法行為,加強合成毒品等物質管控,加強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的監管。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組織采取有效措施對易感染艾滋病人群開展綜合幹預,全麵落實賓館、旅店等公共場所擺放安全套有關規定。動員社會各界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支持社會團體、企業、基金會、有關組織和誌願者開展艾滋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防治宣傳、艾滋病感染者關懷等公益活動。落實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措施全覆蓋。落實血站血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建立健全以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血站為主體,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補充的艾滋病實驗室檢測網絡。擴大檢測服務範圍,對抓獲的涉嫌賣淫嫖娼、聚眾淫亂、吸毒販毒人員以及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全部開展艾滋病和梅毒檢測。醫療機構按照“知情不拒絕”的原則開展艾滋病和梅毒檢測。將艾滋病和梅毒檢測谘詢納入婚前自願醫學檢查和重點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健康體檢內容。推進將艾滋病、梅毒檢測納入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探索將艾滋病檢測納入個人健康體檢。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開展“互聯網+檢測+綜合幹預”、自我檢測、傳遞檢測。擴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覆蓋麵,及時對符合治療條件的患者開展規範性治療、用藥指導和病情監測。推廣艾滋病檢測、谘詢、診斷和治療的“一站式”服務和個案管理模式。加強監管場所內和相關救助安置場所感染者和病人規範化治療。
5.加強結核病防治。積極探索結核病防控的有效策略,探究適合廣州實際情況的“防、控、治、管”可行模式。加大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主動篩查力度,及時發現結核病患者。將結核病檢查列為新生入學體檢和教職員工入職及年度常規體檢的必查項目。將結核病篩查納入監管場所(監獄、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強製隔離戒毒所、強製醫療所等場所)入監(所)和流動人口等人群的健康體檢項目,加強老年人、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結核病篩查力度。不斷提高各級醫療機構結核病診療質量,加快結核病防治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醫療機構、結防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間信息的互聯互通。進一步落實流動人口跨區域雙向轉診工作機製,做好患者管理治療銜接。進一步完善耐藥性監測體係,擴大耐藥結核病篩查範圍,提高耐藥結核病實驗室診斷能力,持續提高肺結核病原學陽性率和耐藥篩查率。逐步建立傳染性肺結核(含利福平耐藥肺結核)及特殊人群住院隔離治療機製。加強科技攻關,推進醫學轉化與實踐應用。強化結核病患者全程管理,統籌運用各級財政補助資金、醫療救助以及社會籌資,提高肺結核等重大傳染病醫療保障水平。
6.加強病毒性肝炎綜合防治。實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治策略,通過加強預防接種工作,加強臨床培訓,規範報告和診療行為,提高報告和診療水平,積極預防和減少由乙肝、丙肝引發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發生。繼續做好新生兒乙肝疫苗常規免疫接種工作,新生兒首劑乙肝疫苗24小時內及時接種率和全程接種率繼續保持在高水平。大力推動成人乙肝疫苗接種工作,探索成人乙肝疫苗接種新機製,逐步建立和推廣為成人,尤其是醫務人員、乙肝病毒表麵抗原攜帶者或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救援人員、慢性腎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病患者、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或有多個性伴侶者和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高危人群,提供免費乙肝疫苗接種服務機製。落實母嬰傳播綜合幹預措施,強化及早篩查的首診負責製,主動提供乙肝免費檢測與谘詢,對乙肝病毒高載量孕婦進行幹預服務,對所有乙肝病毒表麵抗原陽性孕產婦新生兒於出生後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首劑乙肝疫苗,完成全程接種後1-2月隨訪免疫效果。加強醫源性感染管理和監督檢查,健全醫院感染防控管理製度,定期開展無照無證行醫等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整治工作。加強對采供血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采供血行為,加強血站血液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篩查。加強對美容、紋身等可能發生經血傳播乙肝、丙肝等公共場所執法監督,落實消毒措施。在性傳播高風險人群中推廣使用安全套。優化檢測策略,加強傳染源發現工作。做好病毒性肝炎治療藥品供應,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消除社會歧視。
7.科學防控登革熱。健全各級政府主導,各部門分工負責,各類企事業單位(業主)和居民廣泛參與的登革熱防控工作機製。落實以環境衛生整治、清除室內外蚊蟲孳生地為重點的綜合性防蚊滅蚊措施。充分發揮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指揮、組織和協調作用,強化四方責任,強化健康教育,做到群防群控。全麵落實物業小區及老舊居民區、建築工地、城中村、公園景區、車站、學校等重點區域滅蚊防病工作措施。明確蚊媒控製執法主體,強化執法工作落實。加強全市消毒殺蟲隊伍監管,提升專業水平和能力。強化街鎮政府主體責任,推進登革熱防控示範社區建設,保證每個街鎮至少建成1個示範社區。將登革熱防控工作納入日常街鎮考核,保障蚊媒控製經費及人力投入充足,疫情處置規範有效,嚴防重大疫情發生。
8.加強流感等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強化學校及托幼機構、養老院等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的流感、手足口病、諾如病毒感染、水痘等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強化學校及托幼機構防控傳染病的主體責任,落實校醫配備、衛生設施、晨檢和因病缺勤、以及入學驗證等工作。擴大活禽限售區,推進“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落實“1110”措施和休市製度,引導公眾逐步改變活禽消費行為。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製,提升新冠肺炎等新發、突發急性傳染病預警監測、快速篩查、實時分析、集中研判、應急處置等能力。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製,全麵加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建設,完善綜合醫院傳染病防治設施建設標準和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絡,提升重大傳染病應急救治能力。加強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完善廣州市突發急性傳染病衛生應急隊伍網絡。推進各區建立突發急性傳染病衛生應急工作機製,提高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處置效率。加大支持市疾控中心傳染病現場流行病學學科和病原快速檢測學科建設,實現傳染病風險綜合預警。
9.加強境外輸入性傳染病防控能力。進一步加強輸入傳染病聯防聯控工作機製建設,關注全球疫情形勢,開展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指導科學防控。健全口岸醫學媒介生物監測及各類重大傳染病監控機製,加強疫情流行國家入境人員的衛生檢疫,強化新發、烈性傳染病的監測與預警能力,關口前移,主動預防、控製和應對境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外防輸入”融入全市疫情防控大局,構建多層次、全鏈條、立體化的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製,及時通報疫情,提高多部門信息互通效率,完善現場處置、病例轉運、社區管理等防控措施,形成閉環管理。加強醫療機構輸入傳染病培訓演練,提升疾病識別診斷能力。對商務、旅遊、務工等出入境人群開展境外傳染病健康宣教,及時發出健康預警。進一步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係,強化衛生應急隊伍規範化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裝備,平急結合,持續維持高效能應急響應能力,加強重大輸入性傳染病風險控製策略和技術研究。
10.鞏固地方病和寄生蟲病防治成效。繼續落實食鹽加碘策略,維持人群碘營養適宜水平。加大對鹽業市場依法管理力度,保障合格碘鹽市場供給。繼續保持原飲水型氟中毒病區的集中式供水,有效控製飲水型氟中毒。原血吸蟲病流行區堅持以農田水利改造、加強監測、健康教育等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防止疫情輸入和複燃,確保維持血吸蟲病消除狀態。加強瘧疾消除後階段監測,做好臨床醫生瘧疾診治能力培訓,嚴格執行瘧疾病例“1-3-7”管理模式,做到早發現和規範治療瘧疾病例,確保持續維持本地瘧疾消除狀態。嚴格動物、動物產品檢疫監管,開展畜間流行病學調查和監測。維持包蟲病非流行區狀態。
11.規範城市寵物飼養。建立寵物飼養管理和服務的電子信息係統,完善寵物登記建檔。定期開展宣傳教育,規範市民寵物飼養行為,加強對寵物飼養者責任約束。進一步推進寵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提升獸用狂犬病疫苗注射覆蓋率。規範寵物的防疫、檢疫,做好寵物狂犬病等動物間疫情的監測,強化寵物診所的監管工作。推進向社會公眾提供寵物絕育、預防寵物擾民等飼養寵物知識的培訓服務。加強寵物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妥善處理流浪寵物,杜絕寵物擾亂公共場所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