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多是宋末元初名將後裔,清朝時曾被稱為“法國人島”——
安來市曾是盛極一時的商業街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柳卓楠 實習生 張小悅 通訊員 鄭嘉俊 黃蓉芳
提起廣州黃埔長洲島,大眾熟知的多是島上那所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在島的另一側,其實藏著一個有700多年曆史的古村——深井村。或許你已想到了一道廣府名菜“深井燒鵝”,但這裏不僅有燒鵝,還有許多“古跡”“古事”。深井村曾被清政府指定為法國海員的休憩地,因而被稱為“法國人島”,是我國對外開放、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早的地區之一。廣州黃埔區日前發布《黃埔區村史》叢書,村史編修發掘出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始建於南宋的深井古村。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實地走訪深井村,探尋700年古村的“前世今生”,了解古村在新時代的新變化。
深井古村 處處有“古”
始建於1895年的深井文塔、樹齡超過170年的百年榕樹、深井古八景之一“鵝嶺聽鬆”、前山淩公祠、景客淩公祠、淩氏大宗祠……開村700多年的深井村,處處有“古”。據《長洲街道村史》記載,深井古村在北宋年間已有建製,原稱“寧仁裏”。南宋時期,抗元名將淩震任廣州都統,其後人遷居至此,先後易名“金鼎村”“深井村”,在明清時發展成大村。
如今,村內共有15個姓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淩姓,多是宋末元初名將淩震後裔。村中出了不少有功名的人物,僅在清朝,已知的文武進士就有5名,村內以“進士”冠名的巷有3條。位於深井村岐西坊的愚園,就是民國時期時任廣東省警察廳廳長淩鴻年的故居。
漫步在村中青磚石板古道上,總能看到一些曆史印記。位於深井村東北部、長約400米的安來直街,就是建於清末民初的安來市舊址,這裏曾是盛極一時的商業街。位於安來三街轉接點的安來市古井,也是一口有故事的古井。據村民淩文星介紹,這口井在清末民初安來市建市時就開挖,井深約10米,井口寬0.4米,井水當年可供100多戶人家和多間茶樓飲用。“當時外國商船船員上岸後,都來這裏打水。”雖然深井村自1987年起通了自來水,但村民至今還在用安來古井的水。如今,這口古井也已被列入黃埔區文物保護單位。
“在我們深井村,很多老一輩的人會說法語。”淩文星說。據了解,1757年,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規定凡載洋貨入口之外國船“必須下錨於黃埔”。當時的深井被清政府指定為法國海員的休憩地,深井村的法國人便多了起來,於是被稱為“法國人島”。清雍正十三年,廣東巡撫楊永斌在向乾隆呈送的奏折中曾專門提到“黃埔深井村民多會番語,與洋人私自交易”。顯而易見,深井村是我國對外開放、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早的地區之一。
以“用”促保 古村新顏
目前深井村有祠堂、廟宇10多間,石腳古老大屋34間,規模略小的一百多間。全村古街巷縱橫交錯,大部分古建築依然保存完好。跟其他一些已經“空心化”的古村落不同,深井村是一個“實心村”,現有常住人口4300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活化利用和保護古村落、古建築群,守住文化根脈,留住城市記憶?
黃埔區的答案是,從村民的民生需求出發,以“用”促保,將曆史古遺存的活化利用常態化、生活化。在《長洲島曆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中,長洲島正以深井村古樸安靜的街巷、院落空間,重現深井村的文化底蘊,開展麵向中小學、家庭、遊客的文化教育科普活動,包括假期夏令營、培訓課堂、周末學堂等。目前,深井村已劃定傳統村落的核心保護範圍5.16公頃、建設控製地帶33.85公頃,並打造一條以深井碼頭、聖堂山公園和文塔公園為入口,由北往南依次經過安來直街-正吉大街-岐西大街-叢桂西街-中約下街-居安裏的長約1200米的“曆史徑”。
如今,村裏的淩氏大宗祠成了村民大會、嫁娶宴會等重要活動的舉辦地,古戲台成為村民們開展文體活動的場所,前山淩公祠成為免費詠春拳培訓班地址,景客淩公祠被收藏家和手藝人租用進行藏品展示,安來直街上也有了新的店鋪……村裏還有不少“網紅打卡點”,如集書店、咖啡館、音樂liveShow為一體的觀止堂書院以及咖啡廳等。
正如在安來直街上經營中醫館的蔡小姐所說:“古建築一定要‘用’起來,用,就是一種保護。”因為越來越多地被“用”起來,深井村這個擁有700多年曆史的古村,也再次煥發出了新活力。
(羊城晚報 2022.6.8 A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