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橋和如虹飛架的彩龍橋,並稱廣州“周莊”雙橋。
文昌塔是南灣讀書人心中的高峰。
麻石街巷古風悠悠。
夢裏水鄉,人們總以為必須到江南,但其實,在河湧密布的廣州就有一個“小周莊”。嫋嫋六百年,如夢似幻,這便是黃埔南灣水鄉,屢獲影視作品翻牌——《三家巷》《危情姊妹》《大話黃飛鴻》及《外來媳婦本地郎》都曾來這裏取景。
移步換景 處處有味
南灣水鄉,自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2008年亞運會對南灣湧、古村落進行修舊,水鄉風貌與嶺南古韻大放光芒,可謂移步換景、處處有味。
交通指引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黃埔東路2415附近
公交:在廣州乘地鐵五號線到地鐵文衝站A出入口下,走到文衝村委站轉乘B31、B29、B30到BRT南灣站下。出站過天橋到“黃埔春暉學校”前行到“南灣水鄉”—— 黃埔區南灣公園附近。
自駕:走黃埔大道中,途經茅崗立交橋,再沿黃埔東路往黃埔區穗東街方向便到。
廣州“周莊”雙橋
既然被稱為廣州“周莊”,自是少不了古樸石橋。進村就可遠望的蟠龍橋和如虹飛架的彩龍橋,並稱廣州“周莊”雙橋。傳說南灣村曾有神龍現身,因此橋中帶龍字,橋下搖船穿行,水鄉味道慢慢細品。
“南海碣石”常春岩
常春岩是一塊約二十畝大的海蝕岩,昔日岩前就是大海,現在岩上還保留著海浪衝擊的痕跡,是廣州最有名的古海蝕遺址之一,有南海碣石之稱。當年,曆史名人湛若水、陳白沙、李鼇峰在南灣書館教書時,湛若水在石壁揮墨大書“常春岩”,陳白沙、李鼇峰各書“赤壁騰飛”“龍飛鳳舞”。
“南天砥柱”文昌塔
南灣村布局非常講究,祠堂前的廣場喻義“紙”,水塘喻義“墨”,建一座塔喻義“筆”。文昌塔建於1840年,是南灣讀書人心中的高峰,曆代學子入學時必先拜此塔。文昌塔高3層,一層供奉文曲星,二層供奉財神,三層供奉文魁星,高約25米,塔頂很尖,每層都有孔,最上層為圓孔,塔身寫著“南天砥柱”和“羊城塔支筆,倒寫天上文”。
三大宗祠故事多
南灣水鄉有三大祠堂:麥氏宗祠、初泰麥公祠、敬祖麥公祠。其中麥氏宗祠最大最古老,始建於清朝雍正年代,在道光辛卯年間重修,是三進石腳青磚馬頭牆建築。祠堂內有古壁畫30多幅,有四條降龍木圓柱,曆經百年仍光滑如初。天井有“曬書台”,用於晾祠堂內保管的珍貴書冊。每逢節日要吃千人流水宴,都要從麥氏宗祠裏的序睦堂開始。
初泰麥公祠始建於清朝光緒乙亥年,是鍋耳式青磚石腳兩進建築,匾額為李鴻章題寫的。
敬祖麥公祠又名貽燕堂,始建於民國二年,是三進青磚石腳馬頭牆建築,敬祖大廳為一石舞台式建築,可供演戲之用。
人民會堂有乾坤
人民會堂始建於1958年,正門兩側刻有毛澤東詩詞“四海翻騰雲飛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裏麵果然大有乾坤——全蓋頂金鍾架戲院式會堂,有舞台、後樓,可容納八百多人活動,經常有村民在此唱粵劇。
龍泉古井從未枯
這是一口清代古井,井淺而闊,水清而甜,冬暖夏涼,水源充沛,能供幾百人飲用,百餘年來從未幹枯。
護龍古廟護航行
古廟位於南灣湧畔,始建於明代末年,重修於光緒乙未年,為兩進建築,左右均有青雲巷和耳房,廟匾由清人湛清錢書寫。廟門兩旁有一對聯“廟對鼇洲一點文星朝北極”“地臨獅海千層銀浪彙南灣”,過去往來於南灣的船隻均先到廟裏以求平安。
“秋楓古堤”好納涼
堤上有兩棵四百多年樹齡的“秋楓”和多棵幾百年樹齡的古榕,每棵大樹遮陰直徑幾十米,這樣的夏日裏,這裏是民眾休憩的好地方,也是民間娛樂的最佳場所,日常都有人下棋,彈唱、演戲。
麻石街巷很古風
昔日,南灣村都是麻石街巷,目前,大部分都保留下來,其中最有名的南約大街全長300餘米,麻石打橫鋪設,兩旁是鍋耳式青磚石腳的古屋,古風悠悠,讓人期待走來一位打著油紙傘的姑娘。
廣州日報 2019-6-26 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