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嵒誕現場
掃碼可聽音頻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柳卓楠
在廣州市黃埔區的蘿峰山中,有一座始建於南宋的古書院——玉喦書院,也稱蘿峰寺,距今已經有800餘年曆史,是廣州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書院之一。每年農曆五月二十,這裏都會舉行“玉喦誕”,是蘿崗鍾氏後人為紀念其先祖鍾玉喦而舉行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也是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日前,這裏剛剛舉行完2022年玉喦誕文化節,受疫情影響,這次活動並未大範圍舉行,僅保留了傳統的拜祭儀式。鍾玉喦是誰?玉喦書院流傳800餘年,背後又有哪些故事?今天,《粵講粵有古》帶你走進這座神奇的古書院。
玉喦書院始建於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藏身蘿峰山中,山水環繞,幽靜至極。踏上石階,走向書院,隻見正門左側的偏門上刻著“種德”二字,這裏是玉喦書院的起源。
鍾玉嵒之父鍾遂和在1167年告老還鄉後建立了種德庵,意為“培育美好品德”,是鍾氏族人讀書學習的地方。鍾玉嵒在此讀書,中進士,當朝為官,後來辭官還鄉後在種德庵的東麵擴建“蘿坑精舍”,作為講學的場所。鍾玉嵒去世後,其子鍾仕紳為紀念父親的功德,在院內塑鍾玉嵒像以留後人拜祭紀念。並將“蘿坑精舍”更匾為“玉嵒書院”,正式設立為書院,並成為鍾氏曆代承傳家學之地。
玉喦書院自明代開始便聲名遠播,曆史上眾多文人墨客曾來此遊覽,書院內可謂“藏寶無數”。院內如今還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匾額、石刻、碑文,有韓愈的“鳶飛魚躍”匾額、朱熹的“忠孝廉節”字匾、文天祥的《幕府雜詩》四首、海瑞的聯句、衡陽王的題匾、鄭板橋的四季竹刻、張之洞的詩碑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裏也是嶺南建築的一個代表之地,是集書院、祠堂、寺廟、園林於一身的獨特文化建築。蘿崗鍾氏文化協會秘書長鍾民憲介紹,玉喦書院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一個地方,既有書院,也有佛堂,還有道觀,800餘年來未曾消亡。現保存有餘慶樓、玉喦堂、種德庵、天尊堂、觀音殿、山高水長亭、文昌廟等名勝古跡。
院中最特別的一處建築形製,就是玉喦堂與餘慶樓七個屋簷構成的“七簷滴水”。所謂“七簷滴水”,是指下雨時雨水通過屋簷的七個位置,滴向地麵的金魚池。“七簷滴水”是王公貴族才有的建築樣式,民間不可私自建造。這緣於當年鍾玉喦曾對三皇子有救命之恩,三皇子命人仿皇宮“八簷滴水”的格局重建“蘿坑精舍”,為了不僭越禮製,特地建為“七簷滴水”,並將此建築格局沿用至今。
而書院內另一寶藏之地則是文昌廟旁的一棵“千年荔枝樹”。這是廣州目前有記載的樹齡最老的古樹,樹齡已有1021年,保護級別為一級古樹。奇特的是,這棵千年荔枝樹經曆千年滄桑,依舊枝繁葉茂,在2021年出現罕見大豐收,一棵樹上竟然結出了“甜岩”和“山枝”兩種荔果,成為一時美談。
玉喦書院在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蘿崗鍾氏後人也於2008年成立了蘿崗鍾氏文化協會,協助政府保護本地區古建築、曆史文化遺產,查找、考察散失的蘿崗鍾氏曆史,傳承鍾氏百年文脈。鍾民憲介紹,目前協會承擔了玉喦誕、蘿崗香雪、蘿崗會景、 端午午時茶、蘿崗果製工藝等6個非遺項目,他們將發揮鍾氏後人的力量,不斷努力傳承傳統文化。
(羊城晚報 2022.6.22 A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