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重點報道
黃埔區、廣州高新區
又雙叒獲央媒點讚!
今天,《光明日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專題以黃埔區、廣州高新區為重點案例,整版報道《廣東: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氣神》,“長鏡頭”欄目以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知識創造為例報道《廣州:知識創造托起產業騰飛》,“一線講述”欄目講述區發展改革局重點項目處張宏博處長《在大開發的浪潮中譜寫青春之歌》。
下麵一起康康
報道中黃埔的“高光片段”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發展】
廣東
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氣神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記者 吳春燕 唐一歌 通訊員 曾妮
開局多壯麗,奮進正當時。邁入新的一年,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先聲奪人”——
1月3日,廣東召開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謀劃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提出“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方向,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氣神,強化當好示範的曆史主動,探索新路徑,激發新動能,實現新突破,勃發新氣象,在高質量發展中闖出一條新路來”。
組團包機出海“搶訂單”,“逆向招工”確保春節生產不打烊,海外招商活動馬不停蹄,車展、購物節等大型展會接連開幕……自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以來,廣東就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開啟了一係列推動經濟回暖的“大動作”,實幹奮進的景象在廣東各地湧現。立足新起點,展望新征程,以闖勁兒聞名的“排頭兵”又將以怎樣的作為扛起高質量發展的大旗,令人矚目。
1.夯實製造業“家底”
挺起現代產業“脊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製造業當家,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廣東以“省市聯動、分級負責”機製,狠抓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在廣州,因湃電池、粵芯半導體三期等一批50億級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在揭陽,年產千萬噸級的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全麵進入投料開工試生產階段;在湛江,投資百億歐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已經投產;在珠海,一座光伏新能源產業新高地正在加速興起……
走進位於珠海市金灣區的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太陽能矽片生產基地內,全自動機械臂來回運作,高速晶圓切片機運轉不停,每天可生產逾百萬張薄如蟬翼的大尺寸單晶矽片。截至2022年10月底,該企業產值超過150億元,而自主研發、技術含量最高的N型大尺寸矽片占據全球N型產品市場份額的25%。“我們願借勢發力,爭做‘橋頭堡’,利用自身資源及發展優勢,吸引更多上下遊企業駐足大灣區投資建廠。”企業負責人表示,高景太陽能50GW大尺寸單晶矽項目全部達產後,將在技術、品質、規模等方麵處於全球領先水平,“我們爭取打造成為全球光伏單晶矽領域的標杆企業,為廣東實體經濟做優做強做大貢獻力量。”
在廣東大力建設的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既有新能源、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後生可畏”,也有汽車、智能家電、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的“實力擔當”。作為全國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大省,廣東具有汽車產業規模大、集聚效應強、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雄厚等方麵優勢,但也存在企業綜合競爭力有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對此,廣東積極實施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從動力總成、底盤係統、智能網聯、車身係統、工業軟件、倉儲物流等領域築牢產業發展六大關鍵環節,建立起安全可控的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配套體係。2022年,廣東汽車產業首次實現了超萬億元營業收入,成為廣東第8個產值超萬億的產業集群。
在廣東,大力培育新動能之外,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沒有“落下”。技改投資,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廣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據統計,2022年1—11月,陽江、湛江、珠海、深圳市工業技改投資分別增長36%、17.1%、14.1%、12.2%。截至目前,廣東省累計推動超5.3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動超2.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2.建設世界級灣區
推進高水平開放
2022年12月3日,LH796航班平穩降落在香港國際機場,勇於“破冰”的佛山市經貿代表團,從歐洲帶回超5億元的意向訂單。今年,廣東“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之一——“粵貿全球”品牌工程將持續發力,在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際市場舉辦展會超100場,帶動1萬家企業出海搶抓訂單。
搶抓機遇在年關,一場場招商大會接續舉辦。2022年12月9日,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會舉行,涉及亞馬遜、英特爾、馬士基等投資主體在內的315個項目洽談簽約,涉及意向投資總額8790億元。2022年12月21日,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辦的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南沙開幕,吸引了來自十幾個國家及地區的數百家世界知名企業參與。大會達成合作項目853個,投資總額達2.5萬億元。
數字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優良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在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體係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是全球範圍內最具創新實力的區域之一,這為企業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提供了最有持久生命力的助力。矢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村田英昭則表示,廣東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和世界接軌程度高,投資環境卓越,接下將繼續在廣東進行投資活動。
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建優建強橫琴、前海、南沙等合作平台,不斷深化軟硬聯通,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在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的中心,正是廣東自貿試驗區麵積最大片區——南沙。近10年來,南沙GDP年均增速10%以上。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方案》,賦予南沙重大政策利好,越來越多國際知名企業將目光投向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上,南沙區共簽訂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50億元。“南沙已具備建設麵向世界的高水平開放門戶的製度基礎與微觀條件。”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豔華表示,南沙先後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綜合保稅區、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國家級重大平台政策,發展勁頭勢如破竹。
而作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另一重要“動力源”,橫琴也不甘落後,加快布局科技產業。據了解,橫琴集成電路產業增長迅速,截至2022年11月,橫琴規模以上集成電路企業營收合計26億元,同比增長57.3%,實質開展業務企業超過40家,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橫琴對接澳門窗口、背靠南粵大地,具有構建集成電路產業國際國內雙循環戰略支點的獨特優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聶新平表示。
3.優化發展環境
提振市場信心
作為經濟總量第一大省,廣東向來重視營商環境建設,目前,廣東市場主體已突破1600萬戶,穩居全國第一。
“沒有政府無微不至的幫助和服務,就不會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振介紹,2021年,廣州禾信質譜產業化基地項目進入工程收尾階段,但門牌號還沒辦下來。按照正常流程,辦理門牌號至少需要1個月。關鍵時刻,廣州黃埔區迅速響應,聯絡相關項目建設服務部門,啟動了“信任審批”。一周時間,門牌號就辦下來了。
在廣州黃埔區,這並非特例,而是一項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型審批模式。在全國首推100項智能秒批(核)事項、全國首創“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在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係列改革措施、高效專業的政府服務激發了中小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
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種好引鳳來棲的梧桐樹,讓更多的企業擼起袖子加油幹,激活廣東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2022年,廣東在營商環境建設領域奪下多項“全國冠軍”。比如,在獲得電力方麵,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報裝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其他地區報裝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業用電報裝“零投資”,接電成本全國最低。針對跨境貿易,廣東也在全國率先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地市、口岸及功能全覆蓋。目前,港澳企業登記注冊已實現“灣區通辦”,已有超1萬家港澳企業通過便利途徑實現登記備案。
佛山的“守信快批”當天發證、深圳的企業注銷聯動辦理、廣州基於風險等級的差異化監管……得益於一批便利化政務服務的先進經驗,2022年市場主體對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同比提高4.35分,廣東三年連獲“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
從1年看5年看10年,正如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廣東經濟之所以能持續健康發展,就是因為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廣東的根本出路,也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唯一出路。
△知識城 李劍鋒/攝
【長鏡頭】
廣州:
知識創造托起產業騰飛
記者 吳春燕 唐一歌 通訊員 黃蓉芳
在廣州東北端,一座現代化新城鋪展開來,讓人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樣子:
山林湖泊間,嶄新的高樓大廈林立,集成電路、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各大科創企業成抱團之勢,令人目不暇接;
國際人才自由港服務大廳、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內,總有忙碌的身影;
走進一個個合作平台、創新創業基地,來自新加坡、中國香港、澳門等地的科研人才和創業青年三五成群,熱烈討論著最前沿的技術突破……
這裏是中新廣州知識城,隨處都能感受到知識創造的熱度。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曆經12年開發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已累計注冊市場主體3.4萬戶,注冊資本超7500億元,並仍在持續吸引著高端產業、前沿技術、頂尖人才的集聚。
△知識城 賈自豪/攝
“未來,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就能充電。”這不是癡人說夢,而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正在開發的氮化镓微波無線能量傳輸係統。
“通過把充電器埋在路麵以下,或設在路旁,汽車不用插充電樁就能實現遠程無線充電。”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誌宏告訴記者,這是一個係統工程,其中用到的功率器件、無線發射模塊等關鍵元器件,都將依托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镓進行開發。
落戶知識城兩年來,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既著力於前沿技術的攻堅克難,也為上下遊企業提供了公共服務平台,讓企業離大規模量產更近一步。
△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
據了解,集成電路產業是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的一個重點,從上遊的原材料,到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等下遊的應用市場都有布局,這讓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形成很大的集聚優勢。“廣東省有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的決心,知識城政策利好空前,且擁有連通港澳、新加坡的天然優勢,對外合作暢通。所以我們非常有信心,將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做到國際先進水平。”劉誌宏說。
在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規劃下,像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這樣的科創平台正在知識城加快集聚,助推成果轉化效能大幅躍升。
近兩年來,國際數字樞紐運營中心、華南腫瘤實驗室等16個重點實驗室啟動營運;2平方公裏科教創新區開創科研產業深度融合新模式;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建成6大研發平台;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高加速試驗台投入使用;專利申請、授權及PCT國際申請等知識產權指標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在這裏,知識創造源源不斷地轉化為世界一流的先進生產力。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向知識城彙聚。
錨定知識密集型的經濟發展戰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製藥三大產業集群正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加速崛起,高質量發展格局顯現。
△知識城集成電路產業園 賈自豪/攝
目前,超100名戰略科學家、1260名高層次人才在這裏安家落戶。“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開放路徑和樣板打造,立足國際視野,整合了大灣區乃至全球高端創新資源,促進了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為我國高質量吸引外資提供了新範例、開辟了新空間,對塑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灣區節點’、提升區域創新發展競爭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表示。
【一線講述】
在大開發的浪潮中譜寫青春之歌
講述人:
廣州開發區發展改革局重點項目處處長張宏博
記者吳春燕、唐一歌整理
2012年,我大學畢業後來到廣州開發區工作。這裏是廣州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的地方,是首批國家級開發區。工作10年來,我親眼見證了這裏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工業園區蝶變為“產城融合”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
△廣州科學城 賈自豪/攝
發展改革部門主要負責謀劃發展、推進改革,為黨委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助手。我和同事們的工作,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編製全區的重點項目計劃並組織實施。
為了讓項目的落地執行更高效,我們成立了重大項目穩投資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並聯審批工作專班,靠前服務,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多年的重點項目“跟”下來,我在服務項目建設方麵已駕輕就熟。一接到項目的求助信息,我和同事們可以馬上理清思路、找到方法、跟進辦結。
回想剛參加工作時,我對於用地規模、用地指標都分不清楚,還經常被不同階段的證照搞得“雲裏霧裏”。在前輩“傳幫帶”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很快熟悉了項目運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掌握了審批的前置要件和審批時限,在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浪潮中,很快鍛煉成長起來。
粵芯半導體項目是省市重點項目,項目一期、二期順利投產,填補了之前廣東、廣州芯片生產的空白。為了保證項目三期按照既定計劃進場施工,從完善用地手續、上報選址方案、首期用地移交,到列為信任籌建、指導施工招標、總包單位進場,我們把每一個前期工作環節都明確到具體責任人,把解決時限倒排到天。在大家齊心協力的推動下,這個超百億級先進製造業項目如期順利開工建設。
△粵芯半導體
在“審批大提速、效率大提升”的支持下,我們的項目建設不斷刷新著“開發區速度”,投資額達350億元的華星光電t9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18個月,成為業內最快封頂、最快搬入、最快點亮、最快量產的液晶麵板生產線。
△華星光電項目航拍 李劍鋒/攝
項目建設哪有什麼朝九晚五,加班加點是常態。我們努力對企業和項目做到“無事不擾、有呼必應”,同事們經常開玩笑說:“感覺我們比企業和項目還著急。”雖然辛苦壓力大,但我們更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始終覺得,能夠為這個偉大時代做一些事情,為祖國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是我們的幸運。
周末和家人在區裏逛,家人看的是花團錦簇,我卻習慣了看路邊的建築,隨手一指,便能馬上說出這是什麼項目、啥時候建成、是生產什麼的。
今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關鍵之年。我們編製完成了2023年的全區重點項目計劃,等到區“兩會”審議通過後,這些重點項目將加速落地,帶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衝刺2500億元大關,助推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黃埔樣本”。這意味著,我們的城市將更加美好。
△知識城 賈自豪/攝
發展正當時
新的一年
黃埔,繼續拚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