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日前,廣州市黃埔區出台《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全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圍繞四大目標,以11項核心任務、100條具體舉措對黃埔區“百千萬工程”進行總體部署。
據悉,《實施方案》對黃埔區全麵推進“百千萬工程”作出總體謀劃和部署要求,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同時立足黃埔區位優勢和科研實力,聚焦實現“雙高 ”同步,促進城鄉等值,提出打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黃埔樣本。
圖為黃埔區大吉沙島隆平稻香園。通訊員 李劍鋒 攝
目標:“四步走”推動城鄉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
根據《實施方案》,黃埔區將細化製定一年、三年、五年目標及十年遠景目標,“抓好一三五,做實百千萬”,實現“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在全區17個鎮(街)、61個行政村(社區)全麵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全區實現城鄉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
2023年開局起步,重點實現十個目標:一是區、鎮(街)指揮體係運轉順暢,二是主要工作機製建立健全,三是相關配套政策務實管用,四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有新招實招,五是差異化目標引領科學有效,六是資源要素投入明顯加強,七是新型幫扶協作更加緊密,八是社會力量得到廣泛動員,九是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充分發揮,十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提質增效。
到2025年,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基本建立,城鄉公共服務和公共資源配置更加合理,農業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94%;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部消除,農民收入水平穩居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1.6以下。行政村100%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區級以上文明村占比達到100%。解決中新廣州知識城片區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到2027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農民持續增收體製機製更加完善,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顯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城鄉融合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建成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鄉村。
展望2035年,農村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生態環境詩意優美、綠水青山觸手可及,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故土鄉情燈火可親,農民在城鄉之間可進可退、自由流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任務:“一街一主業+N”產城融合行動打造黃埔樣本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黃埔區怎麼幹?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高質量推進“三城一島”聯動發展、高質量實施“一街一主業+N”產城融合行動等11項核心任務,並將11項核心任務細化為100條具體措施。
具體而言,高質量推進“三城一島”聯動發展提出優化“一核兩軸三區多點”布局,全麵推進三大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聯動周邊城鎮發展,加快實施西區振興計劃,建立中高端航運服務產業體係,推進生物島科技成果轉化,打通“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轉化醫學—產業轉化”全鏈條。
高質量實施“一街一主業+N”產城融合行動著力在16街1鎮加速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特色創新平台、特色綠色城區,在全區61個村(社區)實施“一村一特色”。其中,新龍鎮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黃埔街打造現代港口經濟集聚區,紅山街打造科教智慧新城,魚珠街打造“老城市新活力第一街”,夏港街打造大灣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街,大沙街建設以數字經濟產業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文衝街以區塊鏈為特色打造廣州數字穀,南崗街打造黃埔東部商業新高地,穗東街打造海絲國際創新城,長洲街形成廣州生態文化旅遊首選地,聯和街打造智造中心示範街,永和街打造廣州東樞紐金走廊,蘿崗街打造香雪總部集聚區,長嶺街打造生態山水城、人才宜居地,雲埔街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街”,九佛街打造生物醫藥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龍湖街打造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化街區。
高質量推進科技創新賦能引領提出規劃引領構建“一核兩園多點”的農業空間總體格局,引導優質農業資源向長洲島、大吉沙、麥村、洋田村等重點農業產業園集聚,將一批高端農業科技研發項目納入城鎮開發邊界。推動都市型鄉村產業創新,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進荔枝種質資源示範基地和國家水稻公園建設。培育一批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
此外,高質量提升鄉村治理科學水平提出構建“五治融合”鄉村善治體係,推行經濟社社長任命製,依托黃埔區統一預約係統,推動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聯動,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助力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高質量推動區域協調合作發展提出將積極探索城鄉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雙向流動政策創新和試點。
高質量推動人的現代化提出加快來穗常住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推動公共資源按照常住人口規模配置。進一步拓寬“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招生範圍,不斷提升鄉村治理“帶頭人”能力素質,積極探索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街區、園區、鄉鎮、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