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重大發展平台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潮起珠江、灣區之心,在南沙,超千套人才公寓開放申請,助力南沙五年人才增長率超100%,南沙綜合保稅區繼續領跑,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A類”。投資熱土、全球矚目,在黃埔,作為改革開放後首批國家級經開區,廣州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上市企業數量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居全國經開區第一。
開局就是衝刺,大項目建設同樣如火如荼:創新驅動、轉化加速,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作。產業壯大、活力湧動,廣汽因湃電池等關鍵零部件項目落地建設,廣汽埃安投產全國第一條超跑生產線,芯粵能等項目建成投產。內聯外通、樞紐賦能,白雲站順利通車運營,地鐵十一號線(市區環線)第一列車在赤沙車輛段正式進駐……
當“二次創業”的號角吹響,隻有爭分奪秒,才能將宏偉發展藍圖變成生動火熱的施工圖景。在一個個大平台、大項目的建設現場,每刷新一次進度條,都為廣州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澎湃動力。
大平台建設集聚成勢 產業承載力不斷提升
走進粵港澳合作三大平台之一的南沙,自《南沙方案》發布後,南沙的開發開放同步按下了“加速鍵”。
廣州南沙
在南沙創享灣,來自香港的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主任、理事長孫弘睿對南沙的政策、產業、金融、生活配套如數家珍,紮根南沙8年的他,不僅切身體會到南沙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希望“反哺”南沙,幫助更多香港年輕人抓住南沙高速發展期的機會。來自澳門的青年歌手吳淦軒自2022年到南沙成立自己的音樂公司以來,參與了超20場大灣區城市的商業演出,雖然是“新南沙人”,卻同樣深刻感受到大灣區資源空間的深不可測。如今,越來越多港澳青年選擇在南沙追夢。以“創享灣”為龍頭,南沙已建成13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計帶動港澳台僑就業共838人,累計入駐港澳台僑企業(項目)共729個。
隨著《南沙方案》中明確的三個先行啟動區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建設如火如荼,新鴻基慶盛樞紐站場綜合體順利封頂,南沙大型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完成校園二期整體設計規劃,獲批7個省市重點實驗室。南沙麵向世界的腳步同樣大步流星。去年,南沙成功舉辦了世界媒體峰會、亞洲青年領袖論壇、大灣區科學論壇等國際高端會議,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9個(累計270個),集聚高層次和骨幹人才約2萬人,近三年翻兩番。新質生產力加速起勢,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南部組團竣工交付,國內首個固態氫儲能加氫站建成,國內首套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完成海試,“南沙既是國家戰略集中承載地,又是內聯外通的樞紐要地,更是環境優越的投資寶地。”南沙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楊帆介紹,近年來,南沙推進一批創新性、引領性改革,以發展環境“優無止境”促進經濟發展“穩中求進”。
每一次突破,都標誌著南沙在邁向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麵向世界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對廣州而言,之所以要做優做大重大平台,正是因為重大平台能承托起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東邊,廣州高水平規劃建設東部中心,新塘站、增城站投入使用;在北邊,北部增長極乘勢而上,錨定光伏、儲能、氫能三個萬億級產業新賽道,建設大灣區“綠能穀”。還有中新廣州知識城綜保區成功獲批,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拔節生長,天河中央商務區、國際金融城、廣州民營科技園、白鵝潭商務區等平台都在不斷提升產業承載力,讓大平台的集聚優勢更加彰顯。
基建大項目內通外聯 全力以赴推進“四網融合”
近日,廣州地鐵赤沙車輛段迎來了“新住戶”——十一號線(市區環線)第一列車正式進駐,這裏將成為廣州地鐵首條環線列車的“大本營”。十一號線列車可謂是個“大塊頭”,足足有8節編組,全長185.6米,載客量可達3460人。這是繼十三號線啟用“巨無霸”列車後,廣州地鐵第二條采用8節編組A型車的線路。
走進車廂,客室沿用了十八、二十二號線的LED燈帶、中頂環形燈及側頂板黑色鏡麵電子標識,既通透明亮,又科技感十足。廣州地鐵介紹,這是中國標準A型地鐵列車又一次在廣州應用,車輛全麵采用中國標準,應用自主化攻關部件,實現整車節能15%以上,每列車減重600公斤以上,還具備自動發車、跳躍、對位隔離等自動運行功能。
載客量大、智慧先進,十一號線不僅列車亮點多,線路本身更肩負了“內通”的使命。作為廣州首條地鐵環線,十一號線貫通越秀、荔灣、海珠、天河、白雲五區,是強化廣州地鐵線網整體性、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的環形骨架線路。線路全長約44.2公裏,全線共設車站32座,其中換乘站24座,堪稱“換乘王”。截至2023年底,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6%,今年內完工指日可待。
廣州地鐵表示,接下來將結合十一號線建設進度,加快推進列車調試工作,為後續的開通運營提供有力保障。通車後,線路將助力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總裏程突破700公裏大關,為市民出行提速。十一號線連接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琶洲等多個對外交通樞紐,將進一步提升廣州的樞紐能級,強化城市的門戶地位。
“內通”的另一邊,是“外聯”。建設中的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正全力推進鋪軌工程。在市民熟睡的深夜裏,工程人員通宵作業,內燃機車利用高鐵“天窗”時間,推送鋼軌運輸車組進入工程線開展軌道敷設。“洞通、軌通、電通”是新線建設的三大節點目標,截至2023年底,琶洲支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7%,全線區間洞通,已吹響軌通的衝鋒號。
廣州地鐵介紹,琶洲支線是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的重要線路,是穗莞深城際鐵路進入廣州市核心區的重要通道。線路由琶洲至蓮花,全長17.7公裏,設計時速160公裏,在琶洲站與廣佛環線接軌、在蓮花站與佛莞城際接軌。琶洲支線雖然不長,但貴在“接軌”,線路開通後將銜接起佛莞城際、廣佛環線、地鐵七號線、地鐵八號線、地鐵十一號線等軌道交通線路,輻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四個城市,進一步加強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實現城際進入廣州中央商務區。
廣州地鐵集團總經理劉智成表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的重要支撐,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廣州地鐵集團正以“內通外聯”為導向,全麵推進10條(段)211公裏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佛莞城際等11條(段)411公裏城際鐵路建設,統籌負責廣河高鐵白雲機場T3至江村西段線路,以及32個國鐵、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道路項目投資建設,全力以赴推進“四網融合”,全麵提升廣州軌道交通發展能級。
產業大項目持續“放量” 加快形成新生產能力
近年來,隨著大手筆引進產業大項目,推動大產業提質升級,廣州正繪出一幅風勁潮湧的製造業發展畫卷。
早兩年落戶的超視堺、維信諾等項目,產值增長越發“穩中有進”,成為拉動廣州經濟增長的重要企業。這兩年投產的TCL華星t9等項目,在逐步釋放產能的同時,也讓TCL將另一條“增長曲線”代表項目——中環太陽能電池項目落戶廣州。還有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新能源車企,持續保持高位增長,在正向拉動廣州經濟方麵始終走在前列。
走進位於增城的廣州國顯科技有限公司(維信諾)第6代柔性AMOLED模組生產線項目,項目規劃年產能約5500萬片模組,如今,產能仍在持續爬坡中。作為廣州首條全柔AMOLED模組生產線,產線聚焦中小尺寸全柔AMOLED模組,涵蓋智能手機、穿戴和車載等應用領域,同時具備高擴展技術空間。正是這樣的“擴展空間”,讓小屏幕為大顯示產業發展爭取了更大的可能性。隨著廣州開展“百人助百企”服務,駐點在維信諾廣州項目的廣州市工信局辦公室主任肖澤與企業一線員工同吃、同住、同生產、同勞動,不僅要解決企業當前麵臨的問題,也要思考為企業開拓發展空間,他不斷牽線搭橋,橫向拓展企業的產業鏈,為的就是讓“小小一張屏”,不僅能在智能手機端“遙遙領先”,未來也能在車載交互、智能家居等更多的場景裏生根發芽。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麵向未來,廣州一方麵加快推進為廣州產業“挑大梁”的重點項目,另一方麵也在著眼長遠前瞻布局構築發展新優勢的未來產業。高景太陽能,僅用75天就實現打下第一根樁到產品下線全過程,在這個百舸爭流的新賽道上搶得先機;由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實現商業首飛演示,讓未來“空中出租車”項目更加觸手可及。
億航無人駕駛航空器全球商業載人首飛演示。
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從建設到投產,一個個大項目所帶來的“動力”和“效益”,絕不僅限於建設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GDP,更在於重大項目“加速跑”,更快形成了新的生產能力,有力帶動了廣州產業的優化升級和增量發展。麵向未來,廣州將持續提升重大平台承載力,加快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重大項目,讓更多標誌性、引領性的大平台、大項目持續“放量”,為廣州重大戰略布局的落地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數說廣州大平台
南沙已建成13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截至2023年11月底,累計帶動港澳台僑就業共838人,累計入駐港澳台僑企業(項目)共729個。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完成校園二期整體設計規劃,獲批7個省市重點實驗室。
去年,南沙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9個(累計270個),集聚高層次和骨幹人才約2萬人,近三年翻兩番。
數說廣州大項目
國內首個固態氫儲能加氫站建成。
國內首套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完成海試。
十一號線通車後,將助力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總裏程突破700公裏大關。
琶洲支線由琶洲至蓮花,全長17.7公裏,設計時速160公裏,開通後將銜接起佛莞城際、廣佛環線、地鐵七號線、地鐵八號線、地鐵十一號線等線路,輻射廣州、深圳、東莞、佛山四個城市。
廣州地鐵全麵推進10條(段)211公裏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佛莞城際等11條(段)411公裏城際鐵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