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六大樞紐”
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行動計劃》提出,經過三年努力,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製度體係基本建立,共商共建共享體製機製運作更加順暢,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充分釋放,市場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在全球範圍集聚和配置各類資源要素的能力明顯增強,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居全球前列。
支持南沙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
《行動計劃》從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市場一體化水平等方麵共提出18項具體舉措。
技術、項目和資金將能更便捷、更快速進入南沙。
具體來看,在優化市場準入環境方麵,提出製定出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支持廣州南沙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方麵,在外商投資準入負麵清單之外的領域清理取消港澳企業在招標投標、政府采購、權益保護等方麵存在的差別化待遇。
在營造規範便捷、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方麵,《行動計劃》提出全麵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逐項明確許可條件、審批程序、審批時限、收費標準等內容,並向社會公布。同時,推進政務數據共享,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推動政務數據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跨係統、跨業務共享利用。
從營造循環暢通、合作共贏的開放環境來看,一方麵,提升“引進來”吸引力。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標《全麵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形成更多突破性製度創新成果。另一方麵,增強“走出去”競爭力。推動大灣區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帶動大灣區產品、設備、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管理服務等“走出去”。
在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麵,提出擴大金融業對港澳開放,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深化務實合作。做好“債券通”之“南向通”,推動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提速。探索在大灣區內符合條件的區域試點開展跨境征信合作,建立粵港澳征信產品互認機製,提升跨境融資信用服務能力。
專家:《行動計劃》具有“高、通、寬”三大特點
“《行動計劃》的發布對廣州來說是很大的利好,可以用‘高、通、寬’三大特點來概括。”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導張振剛告訴記者。
具體來看,“高”強調三年的實施,將推動廣州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通”體現在人員通、標準通、“債券通”之“南向通”等,特別是人員通將進一步推動港澳科研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來到內地發展。“寬”則意味著通過放寬市場準入試點,特別是廣州南沙,未來先進的技術、優質的項目和資金能夠更加便捷、更快速地進入南沙,利好招商引資。“暢通經營主體對市場準入隱性壁壘的意見反饋渠道,建立意見處理回應機製”表明,之後還會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這對廣州來說也是一大突破。
“通過營商環境的高水平提升,將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世界級人才樞紐、數據樞紐、製造樞紐、科技樞紐、金融樞紐、教育樞紐等‘六大樞紐’,彙聚世界一流的資源要素。”張振剛表示,《行動計劃》出台後,廣東省、廣州市也將會出台一係列落實落地的措施,對於在新的發展階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