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60項合作 1/3涉及人才交流
南海之濱,獅子洋畔,在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南沙,粵港澳三地聯合召開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於11月11日閉幕。本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起點,高站位,高質量”,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三地醫療衛生與健康領域打造的交流合作盛會。
本次大會,是《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方案》印發一周年後,在大灣區優質醫療資源加速聚集、融合的高起點上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粵港澳衛生行政部門有關負責人,境內外院士學者、醫療衛生行業代表、生物醫藥產業代表雲集,高站位謀劃大灣區衛生健康大未來;達成60項簽約項目,涵蓋科技創新、產業合作、人才培養等全方位合作,兩天大會密集議程結出高質量成果。大會的召開,是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次生動實踐。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平行分論壇現場。
高起點
優質醫療資源聚集 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廣州是全國三大醫療高地之一,彙集了優質的三甲醫院資源,當下,廣州的公立醫院正在加快與港澳接軌。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努力踐行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共識,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共享,在傳染病防治、醫學專科建設、人才交流、中醫藥傳承創新等多個方麵的合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是三地衛生健康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8年以來已經召開了三屆。本屆大會首次公布了“塑造健康灣區十大案例”,全麵展示粵港澳衛生健康合作“成績單”——
粵港、粵澳聯合開展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通過人才交流帶動機構合作,促進大灣區醫療人才培養與發展;廣東自2021年起實施的“港澳藥械通”政策,指定醫療機構範圍已擴展至大灣區內地19家指定醫院,可以引進臨床急需的港澳上市藥品和先進醫療器械,為患者用藥用械提供便利……一係列鮮活生動的案例,見證了近年來大灣區醫療醫藥合作的累累碩果,更是為大灣區居民謀民生健康福祉的切實行動。
高站位
在全球範圍內貢獻粵港澳大灣區的“健康方案”
“在塑造國際一流灣區進程中,我們共同努力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的‘健康方案’並致力於全球推廣。”與會嘉賓的心聲,紛紛表達了對共築國際一流大灣區大健康的期盼。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基礎優越、人力資源豐富、衛生健康資源富集,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健康灣區建設基礎得天獨厚,前景十分廣闊。5.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逾8600萬常住人口、超10萬億的地區生產總值,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灣區之一。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灣區居民創造更多健康福祉,是本次大會關注的焦點。
“粵港澳三地要在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上共建共享,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鼓勵人員資源更好流動,推動雙向資源資格互認,創建遠程醫療協作,為大灣區全域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一如既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健康灣區建設,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推進內地與港澳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互認,做好相關考試的組織工作;支持大灣區深入參加國際醫院評審認證工作,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醫院評審、認證工作體係,推動我國醫院標準和醫療質量認證工作走向國際。
“什麼是真正的創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提出,新的發明再加上它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叫創新。
麵對“卡脖子”的問題要解決,需要帶有一份使命感。
數據顯示,2022年,廣州市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增加值1651.47億元,占GDP比重5.73%,同比增長8.5%;2023年前三季度,增加值達到1241.82億元。現有各類生物醫藥企業64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2家,規上企業139家、上市企業54家。
近年來,廣州實驗室、人類細胞譜係大科學裝置、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等戰略性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形成一支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和產業領軍人才等為引領的多層次人才梯隊。廣州陸續出台了《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幹規定(修訂)》《廣州市關於加快推動醫學檢驗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一係列政策措施,支撐廣州在抗體藥物、核酸藥物、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和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等細分領域形成一定優勢。
粵港澳三地的優勢互補,可以為未來帶來無限的機遇。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表示,廣藥集團已建成澳門首家GMP中藥製藥廠,培育了一批中藥領域人才。此外,大數據、AI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創新在中藥領域已有所體現。
高質量
“創新”“人才”“轉化”成三地合作項目“熱詞”
廣東省中醫院與香港中醫醫院聯合開展香港首家中醫醫院的開院籌備工作;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則將共同推動建立稀有血型獻血者數據庫,實行稀有血型獻血者資源共享……本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共達成60項簽約項目,涵蓋科技創新、產業合作、人才培養、稀有血型庫共享、罕見病救治等方麵全方位合作,推動粵港澳三地醫療衛生資源緊密合作,健康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醫療衛生人才培養交流,為塑造健康灣區提供重要支撐。
查閱60項簽約項目彙總可發現,其中,1/3項目內容描述都涉及人才交流。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院管理局的粵港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為例,雙方將開展不同專業醫務人員的交流合作,建立互動交流渠道,促進醫療機構間交流合作,提升兩地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造福兩地居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院管理局瑪麗醫院將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結對發展”,進一步加強人才交流和培訓,醫院管理層及策略單位定期交流和互訪,聯合舉辦學術會議,重點在罕見及複雜專病診治、前沿醫療技術創新、高精尖技術培訓、創新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麵共商共建共享,著力構建大灣區卓越醫療專科集群。
同時,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深港醫學技術概念驗證體係;探索醫學創新及成果轉化人才的培養模式;將創新醫療技術或產品可用性測試與臨床技能培訓有機結合,建立醫、研、企互動新常態,形成醫學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實踐與推廣平台。“創新”“人才”“交流”“共享”“轉化”等都是三地合作項目中的“熱詞”。
據介紹,廣東將更加緊密攜手港澳,協同推動三地衛生健康領域合作升級。通過深度推進與港澳共建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拓展實施“港澳藥械通”等政策,優化中醫科技產業園建設,持續促進三地優質醫療資源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務供給品質,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增進大灣區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方案》指出,南沙要提升與港澳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相互銜接水平,便利港澳居民就醫養老。記者從在日前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衛生健康合作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接下來南沙區將不斷強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硬件設施“硬聯通”,深入推進“港澳醫務通、港澳藥械通、港澳醫保通”等體製機製“軟對接”。
南沙區副區長琳琳表示,將依照香港及國際全科診室標準,進一步優化區內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理念及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水平,將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網絡覆蓋全區,進一步完善港式家庭醫生診室到綜合三甲醫院專科轉診機製,搭建起“家庭醫生診室-大型公立醫院”分級診療模式。
在積極吸引港澳醫務人員到南沙行醫之外,南沙區還著力培養自己的港式醫護人員。目前已引入金牌社區醫療培訓體係,打造港式家庭醫療服務團隊,從今年起分三批開展金牌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培訓;還將聯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等機構,開展醫療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夯實穗港醫療高質量融合發展的人才支撐。
目前“港澳藥械通”政策已正式落地南沙。琳琳表示,下一步南沙將用好、用活此惠民政策,穩妥有序擴充“港澳藥械通”目錄,把南沙的高水平醫院打造成全國首屈一指的臨床急需創新藥械聚集地,滿足就醫人員多層次、多方位用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