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組織的“灣區行投資考察”活動上,剛剛收獲政策“大禮包”的全球投資者紛紛坐上“掘金”大巴,奔赴南沙、廣州知識城以及佛山、東莞等多個目的地,實地感受大灣區優越營商環境和強勁的發展動能。
在知識城,投資者們見證了新材料、光學儀器等產品的創新魅力,在佛山,投資者們則感受到了數字化工廠、綠色工廠的先進性,熱烈的氛圍中,投資者紛紛跟有關企業對接接洽,共謀投資機遇。
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投資政策宣講會。
廣州釋放產業集群“引力”
走進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規劃館,巨大的產業規劃沙盤、豐富的展示內容,讓前來考察體驗的投資者們看得入神,聽得津津有味。
投資者們參觀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規劃館。
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廣州開發區“三城一島”戰略空間之一。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作為廣州改革開放主陣地、科技創新主引擎、實體經濟主戰場,堅持製造業當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已形成汽車製造、新型顯示、綠色能源、新材料、美妝大健康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高端裝備、集成電路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
其中,由烯灣科技和科學城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烯灣科城(廣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集先進碳納米材料研發、生產及多元化應用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整個大灣區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同時也有很多金融支持,對外資來講,它也保持著非常開放包容的態度。所以使得我們科研類企業可以在廣州黃埔真正落地量產,然後實現了三大領域的突破。”烯灣科城(廣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雪鬆表示。
隨後,考察團來到了卡爾蔡司光學(中國)有限公司,據悉,目前蔡司光學廣州知識城廠區已成為其全球唯一實現全技術類型、全產品種類覆蓋的製造基地。同時,蔡司光學也通過上百項行動,為邁向碳中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其中包括百分百使用綠電來支持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化公司能源結構、實現工廠內部循環經濟、達成每年節能降耗5%的目標等。
佛山企業秀出“真功夫”
進入百威(佛山)啤酒有限公司的生產園區,前來參觀的客商都聞到了陣陣濃鬱的麥芽香氣。這裏有224個發酵罐,每個發酵罐中儲存有600噸啤酒原液。據該公司廠長胡晨光介紹,自百威(佛山)建廠15年以來,啤酒產量從每年20萬噸提升至了每年160萬噸,而這一驚人成就正是整個佛山製造業強勢發展的縮影。作為一家傳統製造業企業,最令前來參觀的客商們稱奇的,是百威(佛山)工廠近年來進行的數字化轉型嚐試。客商們均駐足於眼前的幾塊大屏可視化麵板。“百威(佛山)擁有整個集團內的第一家數字工廠。”據胡晨光介紹,近年百威(佛山)和華為開展合作數字工廠項目,目標是把所有底層數據實現標準化並整合到同一平台。
對於佛山製造企業在生產製造上的轉型,隨團考察的廣州碳中和科學研究院院長、廣東省低碳產業技術協會秘書長楊麗對企業做法表示了讚賞。楊麗向記者說道:“大灣區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科技製造業當家。在工藝流程與產品結構調整上,佛山企業做得很到位,同時也有為其他上下遊供應鏈賦能。作為‘工業強市’的佛山,為全國的傳統製造行業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高端裝備、新型儲能、生物醫藥、海洋牧場、金融服務……一批大灣區新興產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亮出硬實力,招商大會上的五場專題產業對接會成為大會亮眼的“明星”。這些“明星”組合在一起,便是廣東以及大灣區產業配套完善、引領科技潮流的縮影。
“產業友好型”的營商環境、前瞻前沿的科創研發,以及充沛的金融支撐集聚在大灣區,三大硬實力為全球投資者創新創業提供了沃土。專家更認為,我國全麵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將大大有利於大灣區吸引全球高端製造業投資,大灣區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升級將迎來新機遇。
引力:“產業友好型”營商環境首屈一指
華潤微電子大灣區業務負責人李冉回憶起在大灣區創業的經曆時仍深感“激動與感慨”。“剛進入大灣區時,我們麵臨著巨大資金需求、技術難題、對人才的高度依賴以及項目實施的高複雜性。”李冉說,“到目前,潤鵬半導體12寸集成電路項目已經封頂,該項目生產線總投資達到220億元,投產後產能有望達到4萬片/月,年產值約90億元。”在招商大會上,李冉談及期間克服種種困難的經曆時認為,深圳乃至大灣區提供的“無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務”助力很大,“項目的土地準備隻用了46天,辦理施工資質等關鍵環節也能確保持續穩定推進。”
“產業友好型”營商環境在南沙也有體現。南沙開發區投促局副局長薑俊介紹,今年以來,南沙新簽約、開工項目投資額或產出達百億級項目17個,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超260個;南沙於10月份還出台了全市首個法治化營商環境規劃,推出96條硬招、實招,為市場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法治保障。
動力:前沿研發為投資者打造“技術寶庫”
廣東擁有超過7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擁有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現代農業與食品、汽車等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在產業集群的構建過程中,“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生態鏈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是關鍵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佛山季華實驗室正是科研賦能製造業的“寶庫”之一。季華實驗室副主任孟徽在招商大會上介紹,季華實驗室建設5年多來,不斷集聚整合國內外優勢創新資源,已逐漸成長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新動力,對招商引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季華實驗室可以與從全球引進的製造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實驗室的研發人員和企業共同開展研發活動,幫助他們解決技術難題。”孟徽說,“另一方麵,實驗室還可以鏈接到全國的一些優質企業與單位,從而形成產業的生態鏈合作,幫助滿足企業的需求。”孟徽預期未來還將有七八十家企業與實驗室產生深度合作。
給力:真金白銀讓金融扶持落到實處
“當前廣州正著力構建新一輪‘1+1+N’金融政策體係,預計今年底明年初還將密集出台一係列政策,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請大家拭目以待。”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交流合作處處長王粒芽在招商大會廣州市投資政策推介會上的表態讓投資者們期待值“拉滿”。
王粒芽介紹,廣州的金融扶持政策最為核心的就是《關於支持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幹規定(修訂)》。實施近六年來,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累計支出資金已超20億元。廣州還實施了一係列對金融機構的獎勵辦法,對法人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地區總部、金融市場交易場所和股權投資機構最高分別給予2500萬元、200萬元、2000萬元和1500萬元的落戶獎勵。
扶持政策給力,金融機構發力。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李智軍告訴記者,廣東中行今年先後聯動中銀香港、新加坡分行、法蘭克福分行等機構,服務省政府跨境經貿推介。一係列舉措反映到數據上,便是廣東中行今年國際貿易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分別超2600億美元和7000億元,市場占比超1/3,在代表國際貿易新趨勢的外貿新業態服務領域,市場占比超1/2。
潛力:新型儲能有望成未來的萬億產業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產業處副處長彭濤在招商大會新型儲能專題產業對接會上透露,今年1~9月,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的營業收入約2900億元,裝機規模達100萬千瓦,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形勢向好。
廣東省能源研究會秘書長於文益表示,隨著技術迭代升級和用戶需求不斷成熟,新型儲能有望成為新的萬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大灣區完全可以利用其產業體係、人才儲備和優越的營商環境等方麵的優勢和特點,繼續吸引廣大企業在此生根發芽。”於文益告訴記者,廣東省目前正在爭取工信部在儲能領域唯一的一個國家級新型儲能製造業創新研究中心。珠三角九市在儲能方麵都各有所長,“深圳、東莞和惠州主要集中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佛山、珠海和中山優勢產業集中於技術密集型產業。”於文益說,“大灣區各城市的儲能產業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的核心競爭力,能促進各地產業轉型升級,並提升大灣區產業創新價值。”
“我來這裏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看好粵港澳大灣區所提供的機遇。”輝瑞中國區總裁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在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大灣區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因為這裏具備卓越的條件、有一流的大學、優秀的學者、一線醫院、完備的數字化科技、醫藥行業以及來自政府的鼎力支持。”
大灣區的產業環境對生物醫藥行業巨頭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彭振科特別提到,大灣區先行先試的氛圍很重要,因為“這能讓我們將治療重疾的一些突破創新產品引入這一區域,在美國、歐洲上市的產品能同步惠及大灣區居民”。
雲舟生物科技(廣州)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及戰略副總經理黃銳也觀察到,近年來全球很多生物醫藥公司都會選擇在大灣區落地其中國總部,生物醫藥行業在大灣區蓬勃發展。“這得益於大灣區優良的營商環境、產業利好以及豐富的人才資源吸引。”黃銳透露,目前公司在大灣區對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產業進行了長遠的規劃布局。
專家:取消製造業外資準入限製利好大灣區
不久前,商務部宣布全麵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這對大灣區企業來說是個利好。國家高端智庫CDI研究員宋丁認為,在國內製造業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如果對外資過度限製的話,其實也就相當於也限製了我國自己想要的很多產業要素,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缺口就未必能順利補上。“大灣區應率先接軌國際經貿負麵清單製度,投資整體都往更加開放的方向來發展。”
不過,宋丁也提醒,在國際經濟下行壓力仍存、全球貿易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更需要引入的是有質量、有品牌、有規模、成長性好的產業,“這就要求我們對當前的國際產業布局有更多了解,盡可能減少投資風險,一方麵要加大放開力度,讓更多外資能進來,另一方麵也要對投資有全流程掌控,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