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
一橋飛架連三地,橫空跨海躍伶仃。
正值“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開通五周年,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它,集橋、島、隧於一體,如一條海上巨龍連接珠海、香港與澳門。這座“一國兩製”框架下粵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境基礎設施,正在三地居民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紐帶作用。
車暢、人興、財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離不開便捷的交通網絡。在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和世界級機場群的同時,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橋隧正“成團出道”——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先後開通,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一次次傳來“捷報”……
隨著灣區“動脈”不斷打通,“一小時優質生活圈”已基本實現,也讓一個宜業、宜商、宜居、宜學、宜遊的大灣區藍圖逐漸從願景走向現實。
港珠澳大橋開通五年以來,共驗放出入境旅客超過3600萬人次
港車澳車“北上” 加速灣區融合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總書記在會見建設者代表時指出,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複興橋。
港珠澳大橋
諄諄囑托,殷殷期望。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以來,迅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黃金通道”,客流、貨流屢創新高。粵港澳大灣區融合正在加速,數千萬人的生活從此大不同。
今年10月18日早上8點,來自武漢的導遊蘇桂萍帶著38名來自湖北的遊客在標有“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的大廳門口完成“打卡”拍照,隨後他們將過關前往香港開啟4日港澳深度遊。每天早上出境高峰時段,像這樣頭戴統一顏色標誌鴨舌帽的港澳遊旅行團擠滿了大橋口岸出境大廳的平台。
“很多有意赴港澳旅遊的遊客都想借機一睹港珠澳大橋的風采。”蘇桂萍介紹說,“我從事旅遊行業10多年了,大橋口岸通關體驗很好,它不像普通的陸路口岸那麼擁擠,對於攜帶大件行李的團友更加友好。”
據介紹,在大橋口岸珠港旅檢和隨車人員驗放廳的出境通道,海關與安檢創新性采用“一機兩屏”模式,海關監管前置,旅客行李物品隻需一次過機查驗,雙方共享過機圖像,實現海關查驗與口岸安檢“一次過檢”。兩道關卡合二為一,將旅客出境查驗等待時間縮短50%。
2023年以來,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共驗放出入境旅客超過1154.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6%,港澳居民占比超過六成;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往來粵港澳三地的內地旅行團超過4萬個,人數超過200萬人次。
珠海市旅行社行業協會副會長潘彥謙說:“現在越來越多香港居民利用周末或者公眾假期通過大橋到粵西一帶遊玩。”僅僅今年8月份,大橋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居民近100萬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2.2倍。
港珠澳大橋拉近三地的空間距離,讓灣區居民更好地共享大灣區發展紅利,現在港珠澳大橋已經成為內地對港方向最熱鬧的口岸之一。
五年來,選擇在珠海生活的香港居民逐漸增多,珠港跨境學童成為出入境旅客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一輛滿載香港學童的大巴駛入口岸,6分鍾不到就完成全部邊檢查驗手續。為便利跨境學童出行,港珠澳大橋邊檢站製定“人車固定、一車一團、資料預錄、一鍵驗放”的專項驗放方案,學生全程不用下車,便捷高效。
2023年1月1日和7月1日“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實施,為珠港、珠澳“雙城生活”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港車北上’方便了出行,通過港珠澳大橋40分鍾就可以過來,通關也很方便。周末經常帶著家人去珠海吃飯購物,感受不一樣的城市風光。”香港單牌車主唐憲表示。
五年來,三地不斷放寬大橋的通行政策,開車“北上”正在成為大灣區居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在今年1月和7月相繼實施的“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帶動下,今年口岸出入境車流量已達235萬輛次,是2019年同期的3.6倍,14次刷新單日車輛通行紀錄,“港車澳車北上”總量已超92萬輛次,占總量的39%。
為滿足港澳居民自駕“北上”的熱切需求,邊檢機關積極推動數據共享共用,簡化邊檢備案手續,對已經辦理邊檢“一站式”駕駛人備案或旅客快捷通道備案的駕駛人,係統自動備案資料共享,實現邊檢備案環節的無紙化、電子化。同時,對珠海公路口岸44條小車通道的邊檢查驗係統進行多次優化升級,全麵保障通道即開即用,通行效率較五年前提升40%以上。
據統計,在港澳單牌車的帶動下,今年以來,經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居民超過702.1萬人次,是2019年的1.7倍。
大橋開通後,港澳青年赴大灣區其他城市創業、就業的熱情持續升溫。今年8月19日,2023年南國書香節珠海分會場上,香港青年趙文聰和搭檔阿權“打卡”書香節視頻火出圈。趙文聰說,“港車‘北上’落地後,他一周往返珠海香港好幾次,現在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樂於來內地創業就業。”
據悉,港車、澳車北上不限製配額,符合條件的車輛每次停留時間達30天,全年在內地累計停留時間為180天。海關備案環節全程實現網上辦,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入境香港、澳門私家車實行“免擔保”政策,進一步降低申辦成本。目前,已有超過4.3萬輛香港和澳門單牌車完成海關備案。
隨著越來越多的港澳車主完成港車、澳車北上備案,港澳人員往返廣東探親、旅遊、開展商務活動更為便利。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一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對無異常且未布控的車輛,海關卡口驗放時長不超過20秒。目前大橋口岸客車通道單邊最大驗放量已由年初的500輛次/小時提升至800輛次/小時。”
實現全天候通關 暢通物流大動脈
港珠澳大橋將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鍾,口岸24小時跨境快速通關更讓港珠澳大橋成為大灣區的物流大動脈。
為進一步做好港珠澳物流合作支撐,珠海以港珠澳大橋延長線為軸,自東至西布局建設大橋口岸跨境電商作業場所、粵港澳物流園、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高欄港綜合保稅區等重要載體。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作為重要節點,加快推進“智慧邊檢”建設,通過自主研發軟件,不斷提升貨車“一站式”邊檢查驗係統效能,將車輛整體通行時間縮短一到兩分鍾,以通行效率的“換擋提速”,助力港珠澳大橋加快實現交通樞紐向物流樞紐、經濟樞紐升級。
五年來,該站共查驗貨車超過159.5萬輛次。自今年1月1日至10月17日,經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貨車已超過44.5萬輛次,同比增長32.1%,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537.7%。
7月1日起冰鮮冷凍肉類、蛋類、奶類和蔬果等全品類內地鮮活食品在指定時段經港珠澳大橋供港。針對鮮活產品運輸條件和運輸時長要求高、通關時間多集中在淩晨時段等特點,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充分發揮24小時通關優勢,提供7×24小時全天候通關服務,使鮮活產品能夠隨到隨驗、快速通關,為第一時間供應香港市場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已經是珠江西岸地區供港鮮活水產品和冰鮮禽肉的主要口岸。
高效的通關效率,穩定的通關環境,同樣吸引了眾多物流企業通過大橋運輸產品。
廣東中躍供應鏈有限公司作為首家入駐粵港澳物流園的企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通過港珠澳大橋,客戶通往香港的運輸成本較傳統海運降低了25%,時效提升80%。同時得益於口岸的24小時通關的優勢,車輛可以多次往返香港,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和成本優化,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廣東中躍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建庭說。
截至2023年9月底,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口總值達7187.5億元。目前,大橋口岸進出口貨物收發地已實現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全覆蓋,市場涉及國家(地區)從2018年的105個增加至230餘個。
借力“大橋經濟” 崛起經貿新通道
今年9月15日,200公斤茂名高州市分界鎮生產的桂圓肉在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的監管下,順利通關經港珠澳大橋運往香港市場。這是今年7月1日開放全品類內地鮮活食品在指定時段經大橋口岸供港後的首票桂圓肉,也是茂名首票出口桂圓肉。
“這是茂名桂圓肉的首票出口訂單,對於擦亮分界鎮‘中國桂圓加工第一鎮’農業品牌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我鎮桂圓肉加工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分界鎮人民政府農辦主任鍾慶洲介紹。
10月17日,一輛裝載著廣東寶萊特醫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的2000台電子血壓計、脈搏血氧儀、病人監護儀等醫用設備的粵港兩地牌貨車駛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不到3分鍾辦結出口手續就駛離口岸,這批貨物接下來將通過香港機場運往非洲。
廣東寶萊特醫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珠海高新區內,其產品出口歐美多個國家,由於航班時間等原因,貨物經常選擇淩晨通關,經大橋口岸前往香港機場搭乘國際航班。“我們公司生產的醫療器械暢銷150餘個國家地區,港珠澳大橋的開通,讓我們出貨更方便了,從出庫裝車到運抵口岸通關,2小時就能完成。”據該公司總經理周國軍介紹,港珠澳大橋海關“提前申報”等便利措施,疊加大橋24小時通關的優勢,現在該公司的貨物大都優先選擇從大橋口岸出口。今年以來,該公司出口監護儀等醫療器械產品貨值已超2000萬美元。
從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對港貨運正式開通,到2020年8月對澳貨運通道開通;從2020年3月出口跨境電商業務開展試運行,到2023年3月跨境電商零售一般出口、B2B直接出口、出口海外倉三種出口模式全業態落地大橋口岸……在一係列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在海關的全力支持下,經大橋口岸進出口貨運業務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據海關統計,大橋口岸進出口總值突破第一個1000億元用時2年,突破第二個1000億元用時7個月,今年9月底突破第七個1000億元用時僅6個月,加速趨勢明顯。
“大橋口岸貨運類別越來越豐富,包括飛機發動機、黃金首飾、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高價值、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成為大橋口岸主要進出口商品,進出貨車量穩步增長,近期貨車已達到每天2000輛次。”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四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橋的開通對粵西地區的輻射帶動尤為明顯。五年來,粵西地區(江門、湛江關區)企業經大橋口岸進出口貨值412.6億元,其中今年1-9月粵西地區企業經大橋口岸進出口貨值8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約28%。”
搶“時”搶“鮮”,是珠海搶抓“大橋紅利”的一個縮影,也蘊含著珠海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的長遠謀劃。2022年8月,珠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加快建設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明確其定位是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的獨特優勢,進而帶動內地與港澳之間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快速融合發展,將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打造成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粵西、連接內地大西南地區、促進國家東西部協作的經貿新通道。
香港海關署理關長陳子達透露,香港海關正與珠海共同推進“空陸鮮活產品專屬快線”,配合簡化通關程序及檢疫安排,促進鮮活產品往來海外及大灣區。同時,香港海關正與內地及澳門海關研究將“跨境一鎖計劃”推廣至澳門,並已成立專案小組,探討“粵港澳三地一鎖計劃”相關運作流程。
大橋見證灣區崛起
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城市群如同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江畔,璀璨而奪目。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推進兩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搭起一座又一座跨海大橋,建造一個又一個超級工程,刷新一項又一項世界紀錄。
橋,意味著連通。南沙大橋、獅子洋通道等跨江、跨海大橋相繼建成,極大縮短了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間的距離以及兩岸居民互來互往的時間。這些橋梁通道如同一個“A”字形“拉鏈”,正把大灣區城市群“縫合”在一起。
橋,意味著跨越。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交通重大工程項目正穩步推進,沉管隧道、鋼箱梁吊裝、人工島建設等技術一次次突破,不斷刷新著世界橋梁建造紀錄。
橋,意味著融合。港珠澳大橋不僅跨越了“一國兩製三地”或無形或有形的界限,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內聯江水,外通大洋,越織越密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見證著一個世界級灣區的崛起。飛越珠江的大橋、深埋海底的隧道不僅是現代化中國畫卷裏的顏值與科技“擔當”,更是支撐起交通強國建設的“脊梁”,讓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從夢想變為現實,讓交通線路延伸向美好生活。
長橋臥波,“朝飲西關茶,午啖橫琴蠔,夜臨維港灣”的生活已成為不少大灣區居民的真實寫照。蛟龍出水,遇水架橋、海底“繡花”,灣區城市群正攜手共進,打通交通“大動脈”,引領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澎湃大潮。
虎門大橋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
★全長約16公裏
★雙向六車道
★總投資額30.2億元
1997年6月9日,虎門大橋建成通車,東起東莞虎門鎮,西接廣州南沙區,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第一座跨海大橋。虎門大橋主橋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鋼箱梁懸索橋,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公路現代懸索橋,在中國橋梁建造史上有諸多技術創新。
虎門大橋
虎門大橋曾是珠江口東西兩岸唯一的跨海大橋,車流量居高不下,遠超設計通行能力的每天8萬車次。如今橫跨珠江的交通選擇日益增多,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已有所緩解。
港珠澳大橋
★2018年10月23日開通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世界上最長鋼結構橋梁
★大橋主體工程項目全長約29.6公裏
★大橋設計使用壽命可以達到120年
總長約55公裏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製”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一橋連三地,該橋通車後,從珠海、澳門陸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時間,從過去的3小時縮短為45分鍾。珠海連接線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唯一通道。項目的建成,對港澳居民進出內地,為內地居民往返港澳新增一條便捷高速通道。
在伶仃洋上方作業的橋梁建設者
南沙大橋
★2019年4月通車
★全長12.89公裏
★雙向八車道
★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總投資111.8億元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通車,完成了舉世無雙的同一項目有兩座超千米的世界級跨江特大橋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後,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民生工程、創新工程。南沙大橋起於廣州市南沙區東湧鎮,先後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鷗島、坭洲水道後,穿越虎門港,終點與東莞市沙田鎮相接。南沙大橋通車後,從廣州南部到東莞的車程,可縮短約半小時車程,緩解了珠江東西兩岸的交通壓力。
南沙大橋
深中通道
★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全長約24公裏
★全球最高的海上大橋
★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全長24公裏,其中橋梁工程長約17.2公裏。中山大橋是項目關鍵控製性工程之一,為主跨580米的雙塔斜拉橋,主塔高213.5米,由120根斜拉索連接主塔與橋麵,如“豎琴”躍於海麵。作為橫跨珠江口岸的又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通車後,將極大縮短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間的距離,作為連接“深莞惠”與“珠中江”之間唯一的公路直連通道,深中通道將深圳至中山約2小時的車程縮短為30分鍾。
深中通道
黃茅海跨海通道
★預計2024年年底竣工
★全長約31公裏
★設計時速100公裏/小時
★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計劃投資129.8億元
作為港珠澳大橋西拓通道的重要組成,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又一大型跨海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台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台山市鬥山鎮。項目建成後,珠海橫琴自貿區、高欄港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之間的直連距離隻有39公裏。根據規劃,黃茅海跨海通道計劃於2024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大灣區主要城市間將實現一小時通達。
黃茅海跨海通道
獅子洋通道
★預計2028年建成通車
★全長約35.1公裏
★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雙層懸索橋
★珠江口第一條雙層過江通道
獅子洋通道項目位於南沙大橋和虎門大橋之間,起於廣州南沙區,上層終於東莞虎門鎮,下層終於東莞沙田鎮,全長約35.1公裏,雙向八車道。全線設置11處互通立交、1處服務區、2處應急救援分中心,其中主橋獅子洋大橋采用主跨2180米雙層鋼桁懸索橋的方案“一跨過江”,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跨徑最大的雙層懸索橋。項目對改善珠江東西兩岸廣州南沙和東莞交通流結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促進珠三角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獅子洋通道
港珠澳大橋大事記
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到內地投資的香港實業家之一、工程師出身的胡應湘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興建內伶仃洋大橋的設想》,成為提出港珠澳大橋具體修建設想和計劃的第一人。根據他的設想,從珠海東岸上建橋連接伶仃洋上的兩個天然島嶼,再伸延至香港最西麵的淺水區,可以最短距離連接到香港。而這一設想,終於在35年後成為現實。
2003年8月
國務院正式批準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並同意粵、港、澳三地成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全麵開展各項前期工作。
2009年12月
港珠澳大橋工程正式開工。
2011年9月11日
島隧工程西人工島最後一個鋼圓筒振沉成功,西人工島順利成島。
2016年9月27日
主體工程橋梁工程全線貫通。
2017年12月31日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點亮全線燈光,至此,主體工程的施工任務基本完成,基本具備通車條件。
2018年10月24日
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通車試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