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海洋創新發展之都
5月22日~23日,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海洋科學分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辦。
本屆論壇彙聚了海洋領域多位院士及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以“深海資源綠色開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為海洋科技發展與成果轉化應用搭建了高層次交流平台,也為提升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對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係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在分論壇了解到,廣州力爭到2025年全麵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創新活躍、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顯、海洋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以南沙區為核心的海洋科技創新核,創建海洋產業創新聯盟和海洋高端智庫,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
論壇期間,還舉行了廣州海洋實驗室與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學技術局、南沙資產經營集團、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公司簽約儀式及廣州海洋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儀式,希望以此為牽引推動海洋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與廣州南沙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簽約儀式。
生態管控是綠色開采的首要前提
在特邀報告專場,嘉賓分別圍繞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海洋烴類能源有序開發、海洋生態遙感監測等內容做主題演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為推動我國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表示,據IPCC情景模型預測,預計到21世紀末,地表平均溫度可能上升2℃到6℃。作為最大的碳彙體,海洋能夠實現全球碳循環的83%,每年吸收人類釋放的1/4二氧化碳。“能源活動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大力推動能源領域碳減排是做好‘雙碳’工作、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係的重要舉措。”
張偲表示,可燃冰是21世紀公認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的新型綠色能源。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領域,我國已從“跟跑”變成“並跑”並實現了“局部領跑”,走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前沿。
生態管控是綠色開采首要前提,認知冷泉環境監測意義重大。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潘德爐表示,“可燃冰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是人類的能源戰略資源,冷泉是‘眼睛’,是‘向導’,是我們研究的好對象,冷泉區海洋環境遙感監測麵臨挑戰,事在人為。”
廣州海洋產業創新聯盟成立
本屆論壇專門設置了海洋科學技術、海洋創新發展等專場,除了圍繞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資源挖掘與深海生態環境保護、藍色生物經濟、海洋產業創新發展等話題進行探討,同時邀請密切關注和參與廣州海洋高質量發展的政、產、學、研、金及媒體代表開展圓桌對話。
在廣州海洋強市創新發展專場上,廣州海洋產業創新聯盟正式宣布成立。該聯盟在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導下,由30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發起成立,旨在打造成為推動海洋產業創新發展、促進交流合作的共建共享平台。
在現場,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介紹了近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成效和瓶頸,解讀我國“十四五”時期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係、海洋科技創新體係、海洋經濟治理體係、海洋生態文明體係“四大體係”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海洋開放合作格局“兩大格局”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並建議廣州應當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現代海洋產業體係建設、助力南海大開發、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等發展建議。
據悉,下一步,廣州將聚焦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對標全球領先海洋城市,建設高質量科技產業融合、高品質綠美活力海岸帶、高水平海洋治理的現代海洋城市,建設世界海洋創新發展之都,實現海洋領域更高水平開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