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提交高質量發展答卷
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內,一塊巨石鐫刻著“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八個大字。李劍鋒 攝
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航拍圖。李劍鋒 攝
邁普醫學研發人員正在進行研發實驗。(受訪單位供圖)
永順生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三級生產車間工作實景。(受訪單位供圖)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視察,同在場的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時提出了“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重要論斷。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此後接踵而至的,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蓬勃生長期。從地方到中央,對中小企業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政策支持一路升級迭代;全國各地中小企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紛紛走上“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道路。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充分肯定了中小企業作為國家財富的重要創造者,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造就大企業的蓄水池,提供就業的主渠道的重要價值,也在全國各地吹響了支持中小企業“辦大事”的號角。
作為這一重要論斷的誕生之地——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更是不斷優化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創造的成長土壤,助力中小企業辦大事、成大事;聚集在這裏的逾4萬家民營中小企業,也幹成了許多令人矚目的“大事”。2021年10月,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在這裏正式落戶。
毋庸置疑,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中小企業發展,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生動實踐和典型示範。
四年來,這裏的中小企業辦成了哪些大事?這裏的中小企業為什麼能辦成大事?政府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提供了怎樣的土壤?記者對該區內多家已茁壯成長為上市企業的中小企業進行了樣本調查和分析,從中可以窺見這個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國家財富重要創造者:
民營中小企業逾4萬家,貢獻3個“80%”
談及中國中小企業的“辦大事”,一組常被人們提起的數據是“56789”——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約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我國90%以上的市場主體都是中小企業。
而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說到中小企業“辦大事”,更為人們所樂道的數據是3個“80%”。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逾4萬家民營中小企業,貢獻了三個‘80%’。”在一次調研座談會上,廣州市黃埔區科技局局長陳偉權曾不無驕傲地介紹,黃埔全區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全區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已成為全區穩產業、保市場、促創新、增就業的最強主力軍”。
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分層培育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鏈條中,中小企業“辦大事”的數據還有很多——
這裏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38家,占全市33.7%,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家,占廣州市48.5%;在日前公示的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黃埔29家企業榜上有名,占廣州全市一半以上;這裏逾2200家高新技術企業中,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達51家,占全市上市高企一半以上;這裏的獨角獸企業超過20家,瞪羚企業超過540家。
科技創新主力軍:
行業拓荒者勇闖“無人區”,填補空白
“18年前,我們公司創立之初,質譜儀領域在國內還是‘無人區’,質譜儀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振直言創業初期“很孤獨”,“不懂行的說我是騙子,懂行的說我是瘋子、傻子”。
然而,18年後,禾信儀器已躋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榜單。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質譜儀。2017年,禾信儀器自主研發的質譜儀,作為首個國產高端儀器,首次登上了科考船“雪龍號”。禾信儀器還帶動了整個質譜儀行業實現了從“0”到“1”,擁有知識產權200餘項,填補了質譜儀器領域多項國內空白,創造了中國大型尖端科學儀器出口歐美的首次紀錄。
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像禾信儀器一樣勇闖“無人區”的拓荒型中小企業有很多。
23年前,國內生物實驗室耗材行業的開創者——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華,揣著從國外帶回來的七八萬美元,闖進了生物實驗室耗材領域的這片“無人區”。“在這個領域,國外比我們先走了50年,我們當時是一片空白。”他說,如今潔特生物不僅打破了該領域長期以來海外壟斷的局麵,而且還促使同類進口產品價格下降了四成。
多項產品為國內首創的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當年一頭紮入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這一“無人區”時,也曾經曆過“整整3年沒有賣出一件產品,沒賺到一分錢”的窘境。用邁普醫學董事長袁玉宇的話來說,“每一步的技術創新幾乎都要麵對從‘0’到‘1’的難題”。如今邁普醫學已打破國外企業在神經外科高端產品領域的長期壟斷,其研發的“睿膜”更是率先實現了生物增材製造技術在軟組織修複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填補了國外國內雙空白。
無拓荒,難成林。沒有這些拓荒者的艱辛探索,哪有這些前沿技術的商品化和產業化?
造就大企業的蓄水池:
境內外上市公司73家,全市最多
很多人說,黃埔是企業和人才離成功最近的地方。這裏是廣州上市企業最集中、資本運作最活躍的區域,這裏是孵化上市公司的“搖籃”,造就大企業的“蓄水池”。尤其是“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重要論斷在這裏誕生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長成了“大企業”,迎來了在資本市場“敲鍾”上市的高光時刻。
2019年07月22日,從啟動資金僅幾十萬元的小微企業成長為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國內首批、廣州市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2020年1月22日,同樣從昔日“小作坊”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潔特生物,也在科創板上市交易,僅去年一年就實現了營收8.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9.8%;
2021年7月26日,邁普醫學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全市場首家按照創業板第二套上市標準成功上市的企業;
2021年9月13日,實現了多項質譜核心技術突破、入選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的禾信儀器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專注質譜儀第一股”;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廣東永順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全國首批北交所上市的公司之一;
2022年3月25日,多年來深耕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領域的廣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敲鍾”上市……
這些上市企業的成長史,正是“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最佳注腳。截至2022年6月30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達73家,其中A股公司數量累計達50家,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市第一、國家級經開區第一。
提供就業的主渠道:
“辦成大事”之後,開始做“更大的事”
小而不凡,心生呼嘯。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這些長期深耕於某一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苦練內功,無一不練就了一身“獨門絕技”,成為所屬細分領域的領航企業。這些“辦成大事”的企業,又開始做“更大的事”。他們搭平台,拓鏈條,豐富產業體係,因而也成了提供就業的主渠道。
潔特生物一路披荊斬棘,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在永和片區的園區,除了自用,更是“種下梧桐”,吸引大批生物醫藥方麵的高科技企業入駐;
邁普醫學一路負芒披葦,在成為廣州市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鏈的分鏈主企業之後,推動了更多海內外科技成果在大灣區落地轉化;
身經黃沙百戰的方邦電子,依托基礎技術深厚+深耕產業鏈優勢,打造了高端電子材料國產化平台,實現了消費電子產業鏈上遊高端材料的較大範圍國產化;
每日朝乾夕惕的禾信儀器,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推動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集聚國內外優勢產業資源,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努力解決質譜這項“卡脖子”工程技術,實現國家在高端科學儀器領域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積累了全球最大東方人種大樣本、大數據庫的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與基層醫院共建區域實驗室超過660個,服務1500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的遠程病理診斷服務每年超10萬例……
截至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建設5家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149家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超過30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小企業緣何能辦大事?
一個典型的服務型政府是關鍵原因
很多人問,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中小企業為什麼能辦成這麼多大事?
周振一語道破“天機”——“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一個典型的服務型政府”。在周振看來,沒有政府無微不至的幫助和服務,就不會有禾信儀器的快速發展。
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一直流傳著關於禾信儀器一個小小門牌號的故事。
2021年,廣州禾信質譜產業化基地項目進入工程收尾階段。然而,就在這時,禾信儀器發現,門牌號還沒辦下來!沒有門牌號,貸款就辦不下來。貸款辦不下來,整個項目進度就會慢下來。而按照正常流程,辦理門牌號至少需要1個月。關鍵時刻,廣州開發區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出馬了。該局迅速聯絡相關部門,啟動了“信任審批”。一周時間,門牌號辦下來了。這不是廣州開發區隻為禾信儀器而破例,而是一項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型審批模式。
讓周振心生感慨的還有政府關於上市獎勵的“免申即享”政策。2021年9月,禾信儀器在科創板上市,按照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相關政策,會有一筆上市獎勵。令周振驚訝的是,這筆上市獎勵的領取,既不用提出申請,也不用提供任何申請材料,“隻需在線上平台上點擊一次確認領取,經費很快就到了我們公司賬上”。
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有一個故事流傳甚廣,那就是廣州開發區金融局一位處長在微信朋友圈裏“尋找永順生物的董秘”。
2016年11月的某一天,時任廣州開發區發改金融局金融服務處處長的賈漫蓉,在她每天必看的各金融市場的公告上看到了永順生物在新三板掛牌的消息。她知道這個企業需要上市輔導,但手邊又沒有聯係方式。於是,她發了一條“朋友圈”——“誰能幫我聯係上永順生物的董秘?”。就這樣,永順生物找到了“組織”,在上市前後,得到了多方支持,並通過參加區金融局組織的政策分析、專題培訓、經驗分享、苗圃特訓等上市輔導,合理規劃上市路徑,成功抓住了新三板精選層晉層及北交所上市的曆史機遇。
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有一個很多人耳熟能詳的順口溜——“上管老,下管小,還要把人才的雙方父母照顧好”。
對此,袁玉宇感觸尤深。“每年我父母生日,即便是他們回了老家,人才集團也會把生日蛋糕送到老家。老人邀請親友們吃蛋糕時,很是驕傲。”他說,“我也覺得很欣慰。有了這樣的軟環境,我們這些科研人員沒有了後顧之憂,埋頭攻關就行。”
在全國首推100項智能秒批(核)事項;率先全國推出“專精特新10條”;在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國首創“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營商環境改革迭代升級至5.0……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這些改革,激發了中小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企業有呼、服務必應”的服務型政府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這,應該就是中小企業為什麼能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辦成“大事”的底層邏輯。
文/黃蓉芳、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