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圖為建設中的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項目。 劉麗慧 攝
生物島實驗室效果圖。受訪單位供圖
加快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是培育壯大新動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日前,《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3年)》(下稱“實施方案”)正式公布實施。
實施方案提出,該區將優先保障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的資金、用地、用電、用能、人才等要素資源。鼓勵銀行以“投貸聯動”“專項債+金融機構融資”等方式提供長期資金支持,並引進民間資金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預留重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用地空間,在用地條件中明確5G基站建設和用電配套需求。
實施方案提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牽引,強化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交通、能源、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為該區建設萬億產業“集群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提供強大基礎支撐。到2023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內一流水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強化信息基礎設施
夯實數字經濟基礎
實施方案提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以5G、千兆光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未來網絡等新型網絡為核心,加快構建適應生產環境和生產需要的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打造國內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
5G網絡方麵,擴大5G基站建設規模,到2023年全區爭取建成6300個5G基站,在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交通樞紐以及商業區等重點區域實現連片優良覆蓋。在知識城、生物島等重點區域探索多功能智慧燈杆試點項目,同時開展5G應用示範試點建設,建設“5G+智能製造”“5G+智慧交通”等應用產業園。
在知識城擴大千兆光網覆蓋麵,推進千兆光纖進園區、進工廠,2023年實現主要城區XGPON全覆蓋,推動知識城國際出入口成為廣州通往全球的主幹道。此外,該區積極推進麵向5G技術的物聯網建設,持續加大NB-IoT(窄帶物聯網)建設覆蓋範圍,支持開展園區智慧化管控,實現園區各個係統集中化管理。
在工業互聯網方麵,該區聚焦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開展基於5G的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重點依托中新廣州知識城,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建設,在汽車、電子、能源、化工、食品飲料、電氣機械等重點行業建設運營一批標識解析二級及以下其他服務節點,到2023年建成4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累計標識解析注冊量超過70億。
同時,聯合工信部電子五所等國家級研究機構建設中國工業互聯網中心,發展壯大一批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重點支持關鍵業務環節開發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在未來網絡建設方麵,該區支持海格通信北鬥產業園建設,加大在北鬥導航智能芯片、高精度定位智能終端產品、室內外無縫定位等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加強北鬥衛星模擬源、功能模塊及終端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太赫茲通信技術,建成全國首個太赫茲通信應用示範區。
打造創新基礎設施集群
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堅持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雙輪驅動,高質量建設重大戰略創新平台集群,持續打響“黃埔實驗室”品牌,加快先進算力基礎設施與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技術設施建設,構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新格局。
實施方案提出,該區推動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高質量發展,聚焦信息與智能科學、材料工程、生命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高端傳感器和智能製造等領域,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國家技術創新體係戰略節點。同時加快推進人類細胞譜係大科學研究設施、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慧眼大設施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全力組建國際先進水平的呼吸疾病領域廣州實驗室,支持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等設立國家實驗室或其分支機構。
實施方案提出,該區依托中科院係大院大所構建科技創新平台體係,打造一批高質量的技術供給平台。籌建黃埔大學,吸引國內知名高校在黃埔設立一流學院或重點實驗室。推動超高清視頻、機器人、輕量化高分子材料、高檔數控機床及關鍵功能部件、CPS離散製造數字化等6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和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到2023年,新建25家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和省級以上企業創新平台。
黃埔加大力度建設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基礎設施。實施方案提出,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為核心載體,推動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研究院、廣東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著力突破類腦智能、智能互聯與大數據關鍵技術。支持和培育區塊鏈企業,引導企業開展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打造區塊鏈產業發展生態。
推動傳統基建智能升級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計體係
近年來,黃埔區推動傳統基建與新基建深度融合,補齊傳統基建短板,增強對交通、物流等傳統基建的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改造,構建標準兼容、協同融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係。
實施方案提出,將加大力度建設黃埔交通大腦,實現智能公交的可感知、可運營、可管理。到2022年底建成實現公共交通數字出行的一張網、一碼通、一票通,構建一站式“支付+出行+生活”新生態。支持在魚珠片區開展車聯網直連通信頻段試運營,探索車聯網發展技術路線和技術標準。結合5G商用,深化推進科學城5G智能公交測試基地及智慧公交產業園、生物島5G自動駕駛應用示範島建設。推動黃埔老港智能化係統升級改造,鼓勵廣州港、黃埔新港實現碼頭智能理貨、智能巡檢、設備遠程控製、實時定位等5G應用示範落地。
在能源設施方麵,該區在知識城建設智能電網示範工程,加快建設全國首個花瓣式智能電網。推進智慧充電樁建設,打造“如約充電”等網絡平台,至2022年底,中心城區等公用充電設施服務半徑小於1公裏,全區充換電設施數量突破5000個,充換電站點突破400個,充換電服務能力達到25萬千瓦。
該區聚焦電商、視頻直播等領域,支持汽車、食品、生物醫藥等骨幹企業整合傳統零售和渠道電商資源。打造廣州黃埔全球中心倉、保稅全球維修中心、保稅研發中心、文化藝術品保稅交易展示中心,推動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的發展。
此外,該區積極打造智慧農業,探索建立無人作業農場,開展基於5G網絡的農業機械化作業、農用無人機植保、農用裝備實時互聯等應用示範;推進智慧水產養殖,普及應用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精準投喂、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製無人機巡航等數字技術裝備;推廣“直播電商+扶貧助農”新模式,加快農產品大數據平台和農企征信平台建設。
布局新基建四大區域
排項目120個
“新基建”,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熱詞,其與高新技術發展緊密相連,是發展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重要載體。3月5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樞紐核心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工業互聯網、5G等“新基建”重點領域,已呈現布局早、發展快、基礎好的良好勢頭。
目前,該區正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區域定位和資源優勢,謀劃布局“新基建四大區域”,即:魚珠片區規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科學城創建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範區;知識城構建通信網絡國際數字樞紐;生物島建設生物安全智慧島。四大區域共謀劃鋪排了七大體係120個“新基建”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
為此,該區早在2020年率先推出“新基建10條”,在資金、人才、技術、製度創新等方麵對“新基建”給予支持,重獎製造業數字化。據悉,這是全國首個區縣級“新基建”產業政策,將有力推動該區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樣板。
據悉,“新基建10條”有四大亮點:
——重獎“新基建”高端項目和人才。對新引進的全球頂尖數字技術企業,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5%分階段給予獎勵,單個項目獎勵總額最高5億元。
——強化“新基建”底層技術支撐。“新基建10條”提出,3年投入1億元,培育一批操作係統、數據庫、中間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簽軟件、網絡安全軟硬件領軍企業,構建完備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態,爭創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級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
——發展“新基建”新業態新模式。“新基建10條”鼓勵發展電子競技、數字醫療、空中互聯網、數字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比如遴選正式上線運營且產生重大影響力的電競遊戲軟件項目,按其軟件開發投資額最高給予1200萬元資助。
——探索“新基建”製度創新。該區注重通過製度創新給予“軟”保障,明晰數據產權,鼓勵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科學規範的數字安全製度體係,推動公共數據逐步開放,加強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同時,鼓勵數字經濟標準化建設,對主導(含參與)國際標準製定、修訂的企業單位,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獎勵。
“‘新基建’立足於科技端,其所帶來的製造技術創新,將重塑製造型企業從設計到售後服務的整體價值鏈,勢必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基礎改造,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廣州開發區政研室主任李耀堯說。
據悉,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製造業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89%,關鍵工序數控化率55.8%,位居全國前列。
(蔣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