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港深“科技集群”連續四年全球第二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回首這五年,《規劃綱要》的宏偉藍圖正以一步一個紮實的腳印逐漸實現,從2019年起步時的“爆發力”,經過五年來的“加速度”,到今天的“大步跑”,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處處是機遇、萬類爭上遊的興盛繁榮國際一流灣區。
日前,專訪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邀他聚焦香港在融入大灣區建設、與包括廣州在內的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入合作等方麵的舉措與成效,暢談香港將如何發揮“超級聯係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和機遇。
陳國基在專訪中特別點出“穗港深”這三個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創新能力: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已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二位。他同時表示會持續深化穗港兩地高水平合作。
陳國基
多措並舉多方合作 促進生產要素高效流通
問:自2019年2月18日公布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已經五周年。這五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如何發揮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獨特優勢,推進大灣區建設?
陳國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更是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香港必須勇於擔當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應有之力。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大灣區建設的工作,與粵澳兩地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為推進大灣區建設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製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要推進大灣區建設,最重要的是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種重要生產要素的高效便捷流通,提升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互聯互通水平。
在金融方麵,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擔當帶動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和推動內地投資者走向海外市場的雙向橋梁角色。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推動兩地資本市場聯通。
“跨境理財通”自2021年正式啟動以來,深受市場歡迎。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六項政策措施,包括發布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的實施細則、擴大深港跨境征信合作的試點範圍等,不僅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加強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更有利於香港進一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以法律服務為例,香港是國家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彙聚眾多國際法律人才和企業。香港的普通法製度也深受國際投資者信任。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建設香港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包括爭取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內地自貿區擴展至適用於整個大灣區,為深圳以至大灣區的企業提供一流的專業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增強外資企業到大灣區內地城市投資的吸引力。
便捷人才“南下北上” 更多青年逐夢大灣區
問:對於大灣區人才交流方麵,大灣區城市間的人員流動越來越暢通頻繁,香港特區政府亦推出多項便利政策,未來如何讓更多青年逐夢大灣區?
陳國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處處有機遇。在中央和廣東省的全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已在不同領域推動多項便利措施,支持香港居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並協助大灣區內地人才前往香港開拓新機遇,充分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角色。
以青年發展為例,特區政府十分支持香港青年登高望遠,把握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要機遇,已推出不同計劃,為有誌於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升學、實習、就業和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適切支持。自2023年起,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恒常化,鼓勵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開拓事業,逐夢大灣區。
特區政府還通過“青年發展基金”下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提供資本資助和創業支援服務,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不同城市創業,至今已成功招募並協助超過210隊青年創業團隊落戶雙創基地。
香港致力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推動人才互動交流,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例如,符合條件的香港律師和大律師可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取得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書,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這為香港法律執業者提供更廣闊的施展拳腳的空間,也有利於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
同時,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相關部門推動大灣區高端人才“南下、北上”流動更便利。如內地去年推出的“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便利在大灣區工作的內地六類人才“南下”來港。去年特區行政長官發布的施政報告則宣布香港注冊公司的外國人員可在港申請兩年或以上的“一簽多行”簽證到內地,並會獲加快處理,這大大方便在港外國人員“北上”洽談商務,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內人才流動,也為國內外人才在大灣區提供一展所長的好機會。
穗港地緣近人緣親 深化兩地高水平合作
問:我們看到,大灣區城市間的人員流動越來越暢通頻繁,香港特區政府亦推出多項便利政策。在便利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雙向互動”方麵,香港特區政府有何舉措?
陳國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4月率領特區政府及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前往包括廣州在內的四個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是希望與廣東省及大灣區各城市凝聚共識,共同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我本人今年1月初,訪問了廣州及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在廣州見證《關於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簽署、“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製”的建立,這將有助於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設。
我參觀了廣州國家實驗室和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特區政府正拓展生命健康科技基礎研究,將香港發展成為醫療創新樞紐,加強大灣區協作,包括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支持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應用。相信穗港兩地在醫藥技術研發和臨床試驗方麵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廣州南沙是重要的穗港合作平台。南沙定位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自2022年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方案》以來,南沙在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方麵的稅負均有降低,有利於港人港企到廣州南沙發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同年開校,更是穗港教育合作的曆史性時刻,為穗港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開啟新篇章。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航拍圖
我們會持續深化穗港兩地高水平合作,包括繼續鼓勵和支持香港各界用好廣州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的發展機遇,展現大灣區城市的團結一致,豐富大灣區故事內涵,持續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寄語大灣區:
今年是龍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五周年。我充滿信心,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及大灣區各市政府將繼往開來,貫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奮力推進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共同引領大灣區在高質量建設的新征程上龍騰四海!
數據亮點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已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二位。
·香港青年可通過教育部推行的“文憑試收生計劃”報讀內地的高等院校,當中有18所院校位於大灣區內的廣州、深圳、東莞和肇慶四市。
·香港特區政府通過“青年發展基金”下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提供資本資助和創業支援服務,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不同城市創業,至今已成功招募並協助超過210隊青年創業團隊落戶雙創基地。
新聞延伸
今年春節期間內地旅客來港人次超2018年同期水平
新華社香港2月1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18日表示,春節期間(2月10日至17日),來港旅客總人次已達到2018年同期水平,內地來港旅客人次超過了2018年同期水平。
發言人表示,8天裏,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初步錄得約143.6萬人次旅客訪港。其中內地旅客125.5萬人次,8天日均入境量較2023年勞動節假期及國慶節假期分別高25.3%及14.9%,也超過了2018年同期的日均人次;內地旅客入境高峰日為2月12日,有約18.6萬人次;內地旅客平均使用最多的入境口岸為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口岸,其次為羅湖口岸。
統計顯示,8天裏,共有約1980個內地入境旅行團、約6.6萬人次到港。
發言人表示,8天裏,訪港旅客足跡遍布香港各個主要旅遊景點,氣氛熱鬧。根據業界反映,春節期間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特區政府會總結經驗,繼續做好協調工作,提升旅客訪港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