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廣州這扇窗 看到中國更強盛
5月20日-21日,海外華文媒體考察團來到廣州。在一天半的時間裏,來自五大洲27家華文媒體的30名社長、總編、記者代表走進廣州的園區、企業、博物館,探訪高校、青創中心和濕地公園,感受到廣州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據了解,“2023海外華媒看廣東高質量發展”為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三條考察行路之一,旨在向廣大華僑華人展示廣東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大灣區建設的成就。
各家華文媒體代表不約而同地表示,通過廣州這扇窗看到了一個更強盛的中國,海外華文媒體作為僑胞溝通祖(籍)國與海外的橋梁,將進一步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和廣州故事。
廣州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一直以來都大力支持企業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樂金顯示的各類高清顯示屏到“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範館裏的國產8k攝像機,從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的智能製造生產線到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交互智能平板……在黃埔區的園區、企業,海外華媒一行看到了近年來廣州企業取得的一項項科創成果。
國際日報中國事務部主任助理伍新雄既感歎祖國發展變化之大,也充分感受到廣州支持企業發展的決心:“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敏銳嗅覺,讓各行各業都在加快自主創新,讓廣州有著引領全國的底氣。”
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彈匣電池2.0、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高壓無鈷電池技術、昊鉑超跑車型……海外華媒一行在廣汽埃安了解到,當前這家企業正在為實現“EV(純電)+ICV(智能網聯)”全棧自研而努力,而廣州也錨定萬億級目標,要從“汽車之城”邁向“智車之城”,推動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神州時報采訪主任李弘毅認為,“對於企業來說,能一心追求自主創新十分難能可貴。企業的發展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一定是要堅持不斷地創新。”歐洲華信報社長徐品華也對廣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印象深刻,“國內企業通過對自主創新的追求,正在逐步追趕,甚至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高等學府是創新創業的源頭。一來到位於南沙區篤學路1號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星島日報海外版執行總編輯黃曉東就對大學廣場上展翅的紅鳥頗感興趣。
這家在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年輕學校”,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成立的首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對於學校正以發展融合學科為特色,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黃曉東等華媒代表都非常期待。
自從去年《南沙方案》發布以來,南沙的城市發展麵貌實現一天一個新變化。海外華媒一行中不少人是首次來到南沙,在創享灣,大家先後參觀了新華港澳國際青創中心、南沙粵港谘委會合作展廳、五樂中心展廳和專創國際青年社區。
近年來,廣州不僅布局打造更多優勢教育資源和青創平台,在生態保護上也是不遺餘力。
正值“小滿”,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內恰逢萬壽菊盛開,海外華媒一行在初夏中沿著研學路徑,了解高畦深溝傳統農業係統這一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也驚歎這個世界最大的城央濕地的環境保護成效。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說明祖國對環保的高度重視,也是廣州對環保作出的巨大貢獻”千島日報特派記者、編委劉蘭玲認為,在科技進步之外,廣州對海珠濕地的保護非常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