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商務部舉行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會上,商務部亞洲司司長彭剛,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誌英,黃埔區區長、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出席並現場回答媒體提問。以下為現場問答實錄。
將知識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記者: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中,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重要示範窗口,一直以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為目標。未來如何將知識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並更加深入參與國際合作中去?
彭剛:前不久剛剛閉幕的中共中央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麵。廣州知識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2018年,知識城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新雙方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先進製造和人才培養等四個領域開展合作,深入推動知識城建設取得新發展。
剛才我在發言中介紹了《規劃》提出的4+1戰略定位,其他幾位發布人也介紹了相關情況。其中“全球影響力”、“國際人才”、“開放合作”這些關鍵詞都與國際合作密不可分。將知識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契合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麵的目標要求。我們將繼續推動知識城創新政策舉措,提升國際合作水平,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為此我們將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麵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商務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規劃》的批複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體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優勢,會同廣東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導做好《規劃》實施方案,細化《規劃》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從彙聚知識型人才,發展知識型經濟,打造知識創新高地,吸引國際創新人才等方麵精準施策,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切實推動有關合作落地見效,更好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總之,首先要練好“內功”。
二是依托中新雙邊合作機製,加強雙方政策、規劃對接,深化知識產權、優勢產業、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快推進建設今年9月已啟動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鼓勵雙方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經濟等合作,推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打造中新合作的新典範。
三是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總結借鑒中新雙方合作經驗,積極開展三方、多方合作,以國際視野謀劃和推動知識城發展,拓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互鑒,打造全球化人才配置平台,樹立開放創新的新標杆。
從三個方麵支持知識城發展
記者: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創新載體之一,《規劃》提出,知識城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未來如何加大力度支持知識城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它在大灣區的優勢作用?
陳越華: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的中新廣州知識城,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接下來,我省將重點從三個方麵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
第一,支持知識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推進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等重大創新載體串珠成鏈打造大灣區創新帶。支持知識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平台,重點打造麵向港澳的示範性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價值創新園區。支持知識城構築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樞紐,搭建粵港澳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平台,探索知識產權專業人才互認機製,提升粵港澳知識產權金融、保險、貿易合作水平。
第二,支持知識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我們將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加快複製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推動下放更多的省級管理權限,支持知識城在知識創造、科技創新、引才用才、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方麵出台專項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重點在要素配置市場化、產權保護、科技管理體製改革等方麵進行突破性探索。
第三,支持知識城引進和落地一批重大合作項目。我們將充分發揮中新廣州知識城聯合實施委員會雙邊工作機製優勢,加大中新聯合招商力度,依托廣東省領導聯係跨國公司直通車機製、重大外資項目專班機製,積極推動更多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跨境金融等領域重大外資項目落戶知識城,特別是推動一批跨國企業在知識城設立區域性總部,力促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高質量發展。
全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記者:《規劃》已經印發實施,接下來,廣州將如何研究製定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具體政策措施?
陳誌英:《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出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廣州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也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新合作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戰略謀劃,為我們在新起點上推動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廣州市高度重視知識城規劃實施工作,我們已經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部署,要求市有關區和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著力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狠下功夫,努力把知識城打造成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目前,《規劃》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正在加緊製定中。
我們將全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進一步完善管理機構,全麵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重大改革舉措優先在知識城試點,支持試點實施香港工程建設審批模式,深化“一網通辦”“不見麵審批”“區塊鏈+商事服務”等營商環境改革。積極推進用地管理體製機製改革,支持用地規模單列,承接省級用地報批審核權限,探索混合型產業用地供應新模式,加強財稅政策支持,建立知識城專項發展資金,落實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跨境發債、跨境投資並購等金融服務。
我們將全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培育高水平研發機構,集中力量打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材料科學等重點領域創新平台,推動建設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區,優化提升科技創新全鏈條。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健全產業孵化育成體係。深化中新全方位合作,建好廣州騰飛園、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鼓勵兩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水平協同創新平台。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快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設,積極穩妥開展知識產權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創新,更好發揮知識產權法院、仲裁院、公證處等多元化調解機製作用。促進高端人才集聚,積極爭取外國高端人才審批權限,允許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建設、規劃、設計等領域專業人才備案後提供服務,持續優化子女教育、社保醫療、住房保障等人才服務。
全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請問知識城如何貫徹落實相關精神?在這方麵知識城有什麼基礎,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創新?
陳勇:我們正在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全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做好四個方麵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科技“硬核”力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是創新體係的中堅力量。我們圍繞《規劃》提出的“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全力構建高水平創新平台載體,加快建設航空輪胎動力學、國家納米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在加快“中國納米穀”、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專業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建設4.6平方公裏的知識城科教創新園,推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大學等研究生院、研究院建設,不斷壯大應用基礎研究體係,努力形成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
二是強化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原始創新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製,科學謀劃全域發展空間新一輪布局,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強化協同創新、集成創新、應用創新優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推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取得新突破。
三是建設國際人才港,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我們把人才建設視為重中之重。陸續出台多個人才政策,政策麵大、量廣,持續優化“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品牌。比如,在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扶持方麵,設置了海外尖端人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創業英才等支持項目,分別給予最高15億元、2000萬元、100萬元的支持或獎勵。下一步,知識城將深入推進創新改革試驗,圍繞創新資源配置、引才用才製度等先行先試,全力打造灣區創新源、國際人才港。
四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擴大科研投入。加大財政投資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對企業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予以配套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對企業研發環節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預計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例將超過8%。
記者:在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中,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重要示範窗口,一直以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為目標。未來如何將知識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並更加深入參與國際合作中去?
彭剛:前不久剛剛閉幕的中共中央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麵。廣州知識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2018年,知識城上升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新雙方在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先進製造和人才培養等四個領域開展合作,深入推動知識城建設取得新發展。
剛才我在發言中介紹了《規劃》提出的4+1戰略定位,其他幾位發布人也介紹了相關情況。其中“全球影響力”、“國際人才”、“開放合作”這些關鍵詞都與國際合作密不可分。將知識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契合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麵的目標要求。我們將繼續推動知識城創新政策舉措,提升國際合作水平,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為此我們將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麵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商務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規劃》的批複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體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優勢,會同廣東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導做好《規劃》實施方案,細化《規劃》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從彙聚知識型人才,發展知識型經濟,打造知識創新高地,吸引國際創新人才等方麵精準施策,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切實推動有關合作落地見效,更好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總之,首先要練好“內功”。
二是依托中新雙邊合作機製,加強雙方政策、規劃對接,深化知識產權、優勢產業、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快推進建設今年9月已啟動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鼓勵雙方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經濟等合作,推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打造中新合作的新典範。
三是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總結借鑒中新雙方合作經驗,積極開展三方、多方合作,以國際視野謀劃和推動知識城發展,拓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互鑒,打造全球化人才配置平台,樹立開放創新的新標杆。
從三個方麵支持知識城發展
記者: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創新載體之一,《規劃》提出,知識城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未來如何加大力度支持知識城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它在大灣區的優勢作用?
陳越華:剛剛結束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的中新廣州知識城,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接下來,我省將重點從三個方麵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
第一,支持知識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推進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等重大創新載體串珠成鏈打造大灣區創新帶。支持知識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平台,重點打造麵向港澳的示範性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價值創新園區。支持知識城構築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創新樞紐,搭建粵港澳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平台,探索知識產權專業人才互認機製,提升粵港澳知識產權金融、保險、貿易合作水平。
第二,支持知識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我們將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對標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加快複製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推動下放更多的省級管理權限,支持知識城在知識創造、科技創新、引才用才、知識產權、國際合作、金融服務、產業發展方麵出台專項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重點在要素配置市場化、產權保護、科技管理體製改革等方麵進行突破性探索。
第三,支持知識城引進和落地一批重大合作項目。我們將充分發揮中新廣州知識城聯合實施委員會雙邊工作機製優勢,加大中新聯合招商力度,依托廣東省領導聯係跨國公司直通車機製、重大外資項目專班機製,積極推動更多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跨境金融等領域重大外資項目落戶知識城,特別是推動一批跨國企業在知識城設立區域性總部,力促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高質量發展。
全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記者:《規劃》已經印發實施,接下來,廣州將如何研究製定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具體政策措施?
陳誌英:《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出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廣州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也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新合作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戰略謀劃,為我們在新起點上推動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廣州市高度重視知識城規劃實施工作,我們已經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部署,要求市有關區和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著力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狠下功夫,努力把知識城打造成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目前,《規劃》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正在加緊製定中。
我們將全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進一步完善管理機構,全麵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重大改革舉措優先在知識城試點,支持試點實施香港工程建設審批模式,深化“一網通辦”“不見麵審批”“區塊鏈+商事服務”等營商環境改革。積極推進用地管理體製機製改革,支持用地規模單列,承接省級用地報批審核權限,探索混合型產業用地供應新模式,加強財稅政策支持,建立知識城專項發展資金,落實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跨境發債、跨境投資並購等金融服務。
我們將全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培育高水平研發機構,集中力量打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材料科學等重點領域創新平台,推動建設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區,優化提升科技創新全鏈條。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健全產業孵化育成體係。深化中新全方位合作,建好廣州騰飛園、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鼓勵兩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水平協同創新平台。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快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設,積極穩妥開展知識產權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創新,更好發揮知識產權法院、仲裁院、公證處等多元化調解機製作用。促進高端人才集聚,積極爭取外國高端人才審批權限,允許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建設、規劃、設計等領域專業人才備案後提供服務,持續優化子女教育、社保醫療、住房保障等人才服務。
全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請問知識城如何貫徹落實相關精神?在這方麵知識城有什麼基礎,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創新?
陳勇:我們正在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全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做好四個方麵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科技“硬核”力量。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是創新體係的中堅力量。我們圍繞《規劃》提出的“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全力構建高水平創新平台載體,加快建設航空輪胎動力學、國家納米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在加快“中國納米穀”、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專業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建設4.6平方公裏的知識城科教創新園,推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大學等研究生院、研究院建設,不斷壯大應用基礎研究體係,努力形成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
二是強化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原始創新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製,科學謀劃全域發展空間新一輪布局,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強化協同創新、集成創新、應用創新優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推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取得新突破。
三是建設國際人才港,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我們把人才建設視為重中之重。陸續出台多個人才政策,政策麵大、量廣,持續優化“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品牌。比如,在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扶持方麵,設置了海外尖端人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創業英才等支持項目,分別給予最高15億元、2000萬元、100萬元的支持或獎勵。下一步,知識城將深入推進創新改革試驗,圍繞創新資源配置、引才用才製度等先行先試,全力打造灣區創新源、國際人才港。
四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引導企業擴大科研投入。加大財政投資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對企業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予以配套支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對企業研發環節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預計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例將超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