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對深圳等經濟特區發展的評價。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正是對“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突破性實踐;廣州作為我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一直是開放的前沿而領風氣之先;而作為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深圳則是踐行這一突破性實踐的佼佼者。“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是深圳等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
但是,成績屬於過去,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經濟特區發展也麵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廣東和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更加輝煌的發展,是擺在麵前的現實課題。
實現更高水平發展,首先要深刻回答在新發展階段下“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一思想認識的“新課題”。廣東省曾經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是改革開放的高地。隨著我國全麵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廣東原有的政策優勢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被削弱;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不斷成熟,原有的體製優勢也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被複製和推廣。相關省市巨大的人才和科技優勢的發揮,原有的“孔雀東南飛”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舊談。因此,深入思考“到哪裏去”是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時代的發展已經讓廣東以及廣州和深圳處在了“再次創新”的機遇和挑戰中。改革開放之初“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需要盡快轉變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新發展格局中,如何實現突圍和突破,如何充分釋放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無疑麵臨巨大的挑戰和考驗。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廣州、深圳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探索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等方麵先行先試,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改革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推動創新發展邁向“升級版”。為此,隻有進一步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結出更豐碩發展成果,才能不負中央重托、不負人民期望。
劃重點: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探索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等方麵先行先試,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改革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推動創新發展邁向“升級版”。
其次,實現更高水平發展,要深刻回答在發展中如何實現發展的高質量和經濟特區建設“新規律”的綜合平衡。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發展速度和質量的統一,更是社會整體發展的綜合平衡,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探索出“新規律”,如何實現發展的高質量和“新規律”的綜合平衡,這是需要思考並統籌解決的時代課題。這一“新規律”的基本方向是實現現代化和人的全麵發展。廣州深圳要深化雙城聯動比翼雙飛,攜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作出更大貢獻。
最後,實現更高水平發展,要深刻解決加快建設作為新發展格局支撐力的現代化經濟體係。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係,著力構建市場機製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製,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這是黨的十九大對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總體要求。廣東和廣州、深圳在這個方麵具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具有建成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顯著優勢。
同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東、深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麵臨的資源要素約束更緊,受到來自國際的技術、人才等領域競爭壓力更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基本構架是產業和體製,如何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的有機集合,實現產業資產的輕重結合,其核心在於產業體係內在的一體化,即以企業為產業鏈的中樞,將產品、技術、人才融合為一體;金融、政策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甚至世界領先企業為目標,大力發展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的現代服務業,為實現新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隻有深刻領會、理解、實踐現代化經濟體係的內涵,迅速實現高水平基礎上的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前沿的現代化經濟體係,才是廣東和廣州、深圳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的自我超越的關鍵所在。
劃重點:這一“新規律”的基本方向是實現現代化和人的全麵發展。廣州深圳要深化雙城聯動比翼雙飛,攜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作出更大貢獻。
“努力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的期望,也是廣州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廣州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改革突圍,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製機製上進一步拓展,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發展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