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圈範圍內的小鎮建設,將是中國經濟今後幾年重要的增長來源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是一個大都市圈,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潛力。”知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南方經濟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劉世錦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遠未飽和,要繼續加大投資力度,這些都是有效投資,既能穩增長,又能促進大灣區的長遠發展。
提升廣東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力
南方日報:不久前《財富》公布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粵港澳大灣區有20家上榜,其中廣東占13家。廣東怎樣才能培育更多世界級企業?
劉世錦:總的來說,中國的企業,包括廣東的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位置提升有一個過程。過去我們抱怨製造業企業附加值偏低,大部分利潤被其他環節賺去了。但其實能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能和全球龍頭企業合作,本身就不錯,值得鼓勵。
現在中國企業在研發、設計、銷售方麵正在不斷加強,逐漸向價值較高的環節過渡和轉型。廣東已經有一些優勢領域,需要不斷積累和提升。
另外,從製造業本身來講,過去中國主要是集中在中低端的製造,但現在也在向著能帶來更高價值的高端製造發展。當然,這些最終都是通過具體的產品和企業來體現。
南方日報:如何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影響力?
劉世錦:要提升在產業鏈上的位置,廣東有幾個優勢:第一是創新能力在加強;第二是產業配套能力較強;第三是市場優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個優勢非常明顯;第四是通過多年的對外開放,珠三角與國際市場建立了緊密聯係。
如果能把這四個優勢充分利用好,廣東就能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對產業鏈的影響力也會增強。
提高要素市場的市場化程度
南方日報:您提出中國要建設高標準的市場經濟,請問該如何建設?
劉世錦:建設高標準的市場經濟、實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是一個“雙高”的目標。廣東在這個方麵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建設高標準的市場經濟,關鍵是產權保護和要素市場化,應該以此推動中國市場經濟的建設。通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產品市場的發展程度已經比較高,但要素市場發展程度還不高。如土地的市場化程度還比較低,中小企業還存在融資難的問題,還有勞動力市場流通的問題。總的來說,提升要素市場的市場化程度是中國下一步麵臨的重要問題。
南方日報:怎麼看待當前經濟增速的換擋?
劉世錦:中國經濟增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增長階段的轉換,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中速增長,這個變化是符合規律的。從國際上看,日本、韓國等都經曆過類似的過程。
具體的原因有四點:一是一些重要的需求相繼出現了曆史需求峰值,二是可利用的先進技術數量逐漸減少,三是勞動力的總量和結構發生重要變化,四是資源環境對經濟的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極限。
如果能夠有效地建設高標準的市場經濟,就可以支撐經濟平穩增長。
打造要素自由流動的大都市圈
南方日報:您認為大都市圈範圍的鄉村振興是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廣東應當怎樣抓住這一機遇?
劉世錦: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展,以大都市圈、城市群為代表的經濟形態最為搶眼。美國的11個大都市圈占美國人口70%,東京都市圈占了全日本的1/3人口、1/3的工作機會和1/3的產業增加值。這樣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很有潛力。
大都市圈範圍的鄉村振興是下一步中國經濟非常重要的區域,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廣東要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契機,打造珠三角和大灣區大都市圈,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讓城市居民和農民在城鄉之間的來往更加自由,讓城市裏更高質量的資源流動到農村,共同建設小鎮。大都市圈的特點就是將原有核心城市的功能朝外疏解,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
南方日報:您認為該怎樣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劉世錦:粵港澳大灣區應該繼續加大投資力度,特別是基建投資。現在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投資應該聚焦於上台階、抓重點,重點就是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這些地方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發展質量的主戰場。從存量來看這些地方的投資已經不少了,但是與發揮城市集聚效應的要求還有距離。
和東京灣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大空間。東京市郊鐵路4000多公裏,北京不到300公裏,廣東情況也類似,這些方麵的投資潛力還很大。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通信以及其它基礎設施方麵還應加大投資。這些投資的效益都不會低,是有效投資,既能穩增長,又有利於大灣區的長遠發展。
廣東力爭5年實現
中等收入群體倍增
南方日報:您此前建議,在實現全麵小康的目標之後,應該推動中等收入群體倍增。下一步應該如何提升居民收入,實現這一目標?
劉世錦:按照規劃明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後,我建議推動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用十年時間實現,屆時全國將有六成左右的人口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對於中等收入群體的定義是,三口之家一年收入10萬到50萬元。2019年全國中等收入群體占比是31%,大概需要10年左右實現翻番。廣東的發展水平高於全國,這一比例目前大約是43%。廣東可以通過穩定增長和縮小收入差距,爭取用5年時間完成這一目標,在全國起到示範作用。
貧困主要是因為人力資本嚴重不足,原因是從兒童營養保障到醫療、教育、就業等條件的匱乏,部分原因是機會不均等。從全社會角度看,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和人力資本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增長來源之一,解決好這些問題,可以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更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