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高起點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上周,《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正式對外公示。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麵,規劃提出了包括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化空間格局、推進穗港澳深度合作、打造南沙粵港澳全麵合作示範區、共建廣州大都市圈、加快廣佛同城化等舉措。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廣州正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科技創新、產業合作、民生交流等領域展開了協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15日,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建榮在“老城市新活力”羊城學堂係列講座第2講——“廣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總體思路舉措”中,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優勢與挑戰、發展方向和廣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工作進展及重大任務做了詳細的介紹。
陳建榮表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廣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任務之一。“廣州將重點在旅遊產品供給、城市形象提升、旅遊公共服務等方麵深化與港澳合作,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大灣區優勢與挑戰並存▶▶內部要素流動障礙亟待破除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陳建榮表示,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廣東、廣州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標誌著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麵推進的新階段。
陳建榮認為,全球一流灣區發展曆程和現狀至少具備“一極五化”六大共同特征,即經濟增長極、基礎設施一體化、創新發展集群化、產業分工協作化、要素流動自由化、營商環境包容化。“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主要表現在經濟基礎良好、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體係完備、營商環境一流、特色優勢明顯等五個方麵。”
在經濟基礎方麵,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達1.64萬億美元,與排名全球第11位的韓國相當;從發展空間看,粵港澳大灣區總麵積5.6萬平方公裏,人口約7000萬人,分別是紐約灣區的2.6倍和3.4倍、舊金山灣區的3.1倍和14.8倍、東京灣區的1.5倍和1.6倍;交通基礎設施方麵,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形成輻射國際、連接國內的陸海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產業體係方麵,港澳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90%,珠三角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但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客觀分析。”陳建榮分析道,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內經濟發展質量仍需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仍需提升,還有要素流動障礙、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有待優化等問題依然存在。
他舉例道,當前在人員流動方麵,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單次簽注數量限製嚴、商務簽注門檻高,傳統通關模式和查驗技術難以滿足三地大規模、高頻次人員往來需求。
民生領域交流合作成效明顯▶▶締結穗港澳姊妹學校216對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進展情況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科技創新方麵,《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中顯示,廣州在推進穗港澳深度合作中,將攜手港澳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陳建榮介紹,廣州正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著力建設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創新平台,加快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並聯合港澳共建科技創新合作平台超過30個,廣州超算中心服務港澳用戶團隊超過150個,累計支持廣州科研單位、企業對港澳開展合作項目153項。
與此同時,規則對接與要素流動正便捷有序開展,穗港澳對接溝通機製也將得到完善提升。廣州已落地實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南沙、黃埔等口岸實現進出口貨物全年24小時通關。基礎設施方麵,南沙大橋建成使用,廣汕鐵路全線開工,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有序推進。
“通過實施營商環境2.0改革,加快與港澳規則對接,我們將進一步彰顯‘廣州效率’‘廣州速度’,讓市場主體感受到‘廣州溫度’。”陳建榮表示。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持續深化。陳建榮提到,廣州正聯合香港新華集團共建穗港智造特別合作區,並建成香港馬會從化馬場,開拓性實現“一次審批、多次往返”跨境馬匹檢驗和運輸,以及“進口直通、出口直放”通關模式,累計1600多匹賽馬成功往返穗港。廣州香雪製藥公司則聯合澳門大學合作建設中醫藥標準化國際化創新轉化平台。
陳建榮強調,民生領域交流方麵,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合作成效明顯。“目前,已有6500多名港澳居民在穗參加養老保險,7000多名在校港澳學生參加醫療保險,締結穗港澳姊妹學校216對。”為支持港澳台青年來穗創新創業,廣州發起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5A行動”,打造青創孵化基地44家。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也正順利推進中。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美食之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麵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廣州是華南地區政治、文化和科教中心,文化、教育、醫療資源豐富,山水林田湖海生態資源豐富,花城、綠城、水城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陳建榮表示,推動民生福祉新改善,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廣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任務之一。
對此,廣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包括港澳同胞在內的大灣區民眾學習、就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使大灣區建設更多惠及三地民眾。
具體來說,為了推動民生福祉新改善,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將從共建生態灣區、共建宜業灣區、共建人文灣區、共建休閑灣區、共建健康灣區、共建幸福灣區等六大方麵發力。
其中,在共建人文灣區方麵,廣州將著力推進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大力弘揚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優秀文化,並攜手港澳做大做強特色飲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此外,廣州還將聯合香港共建從化國際馬匹檢驗檢疫監測中心。
而在共建休閑灣區方麵,陳建榮強調,廣州將重點在旅遊產品供給、城市形象提升、旅遊公共服務等方麵與港澳深化合作,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為豐富大灣區多元旅遊產品體係,廣州將通過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旅遊資源,打造嶺南文化、海上絲綢之路、休閑養生、郵輪遊艇等旅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