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廣州廣大幹部群眾當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推動廣州文化強市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績、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朱海仁:
在運作一座紀念館時,我們要堅持傳承發展理念,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紅色革命精神。
林藍:
作為美術工作者,我們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積極探索中國美術現代化的廣東路徑,書寫中國美術現代化的灣區新章。
董敏:
未來,我們將把廣州市文化館打造成更能滿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場所,奮力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開花、結出碩果。
李民湧:
我們將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文化實力,把工作成果轉化為發展實效,全力創建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館。
吳淩雲:
作為博物館人,要立足本職工作,立足精細化管理,做好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揚。
王平:
我們將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民群眾觀賞美術佳作,提升文化素養的國際級藝術殿堂,為發展中國美術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花利紅:
粵劇是中華戲曲庫中的“南國紅豆”,推動粵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是我們每一個粵劇人的職責和使命。
張鸝: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持續發力,以紀實影像為載體,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
深入研究 構建紀念館紅色資源體係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讓我備感振奮。”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表示,新時代,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複興,需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朱海仁結合工作經驗表示,在運作一座紀念館時,我們要堅持傳承發展理念,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紅色革命精神;要加強研究闡釋,對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是文化傳承的基礎和保障。
朱海仁表示,在未來的工作中,首先,我們要以精細化管理、高品質運行為導向,以高品質的陳列展覽、高品質的團隊講解、高品質的場館環境,提升參觀儀式感、體驗感,把紀念館打造成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主陣地。第二,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的作用。重點打造“點燃理想之光”青少年教育品牌、“奮進信仰之路”黨員群眾教育品牌,加強館校共建、社會共建,多元化開展黨史宣傳教育。第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以新概念、新技術、新形式為導向,麵向社會,走向社會,擴大紅色文化輻射麵,以紅色資源開發劇本遊、廣播劇等多種形式的作品。開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抖音、B站等多種宣傳平台。以“紀念館+交通”等概念,讓紅色文化宣傳進入城市生活視野。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
探索中國美術現代化的廣東路徑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這讓她在未來的工作中有了更多前進的動力。
在林藍看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今天,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下,我們應再思新起點,再建新目標——如何與時代同步,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使之具有時代性;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具有繼承性;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創作、我們的工作如何讓中國的人民大眾真正認識到中國美術與中國文化真正的好,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使之具有人民性——“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當代中國美術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林藍堅定地說。
林藍表示:“置身新時代,邁進新征程,作為美術工作者,我們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自強的文化創造,積極探索以 ‘大作’‘大家’‘大展’‘大館’四大工程建設推動廣東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中國美術現代化的廣東路徑,書寫中國美術現代化的灣區新章。”
“未來,我們將組織實施‘廣東改革開放實踐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時代命題和重大主題開展美術創作,聚焦改革發展、謳歌時代輝煌,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努力創作更多謳歌新時代、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林藍說道。
廣州市文化館館長董敏:
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文化樂園、美育學校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了全麵係統深入闡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為紮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奮力鑄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廣州市文化館館長董敏表示,接下來將學思踐悟篤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深化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規律性認識。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文化館。這座嶺南園林式文化館既是新的文化地標,更是老百姓家門口的文化樂園、美育學校。近日發布的《廣州市文化館高品質發展規劃(2023-2025年)》緊緊圍繞廣州市文化館機構職能,聚焦新型文化綜合體建設,以高品質的文化供給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引領文化服務與文化消費的新潮流,展現新時代文化新形象,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麵和影響力。
董敏表示,新館以“國際一流、國內標杆、灣區核心”為發展目標,突出全民藝術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核心功能,以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將成為群眾品質文化生活的新空間、嶺南文化傳播展示的新窗口、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地標、輻射大灣區的文化新高地。“未來,我們將把廣州市文化館打造成更能滿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場所,奮力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開花、結出碩果。”
南越王博物院院長李民湧:
全力創建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館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思想深刻,令我們倍感鼓舞。”南越王博物院院長李民湧說著,回憶起40年前,也是一個酷熱的夏天,象崗山上機器轟鳴,一座座建築正準備拔地而起……彼時,機器轟鳴戛然而止,隨後考古專家齊聚象崗山,這就是南越文王墓的發現。
南越文王墓出土了1萬餘件珍貴文物,實證了史書所載的南越國曆史。隨後,一座建在考古發現原址上的博物館拔地而起,1988年綜合陳列樓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1993年,隨著主體陳列樓的落成,博物館全麵建成揭幕;全麵開放後的30年間,博物館在藏品、展覽、教育等方麵穩步前進,全麵發展。
這處重要考古遺址發現發掘至今已40年,曆久彌新,蓄勢待發。在今年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期間,籌建已久的西漢南越國史研究中心將於6月9日正式揭牌並投入使用,南越國相關研究將繼續深入,同時公眾也能在南越王博物院獲得更深度的體驗。
李民湧表示,接下來將在工作中展現考古人和文博工作者銳意進取、奮楫篤行,致力於守護與傳承文化遺產的精神。“我們還將一方麵推進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聯合開展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麵協同、利用大灣區藏品、展覽、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共謀未來區域文化交流項目。我們將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文化實力,把工作成果轉化為發展實效,全力創建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館。”
廣州博物館館長吳淩雲:
從文物中找尋傳承與創新的中國智慧
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廣州博物館館長吳淩雲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引人深思,作為博物館人,要立足本職工作,立足精細化管理,做好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揚。
“我們最近推出了‘守正 創新——文物裏的廣州智慧’展,我們希望大家通過文物去思考,什麼是古代中國人的智慧,什麼是真正的傳承與創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們一方麵要有開放的心態,學習外來文明中的優秀成分;一方麵更要自強,讓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吳淩雲表示。
最近,廣州博物館在廣州市文廣旅局的支持下,協同兄弟單位一道推進新的廣州文物誌的編纂工作。這是在之前廣州文物普查的基礎上進行的新的成果總結。過去20年來,廣州在文化遺產的類型、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文化遺產的公眾認同等方麵,都取得了足堪自豪的成果。“據第三次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數據,我們登記的可移動文物數量超過17萬件套,而實際的數量當遠不止於此。麵對這麼豐富的文化資源,對之進行整理、挖掘、解讀是應該做也必須做的事情。”吳淩雲表示。
據了解,現在廣州的博物館數量已經達到70多家,博物館概念的內涵外延都在發生著變化,吳淩雲希望能在這部書中,將這些最新的發展呈現出來。“這是一項非常龐大辛苦的工作,需要的是責任擔當,將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博事業留下第一手的珍貴記錄。”吳淩雲表示。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院長王平:
踔厲奮發 高質量完成新館開放工作
“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院長王平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據了解,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建設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成為廣州人民翹首期盼的一座文化新地標,也是廣州的一件文化盛事。經過近十年紮實、有力的推進,凝聚著無數人心血的新館建築即將落成。“在這最後的衝刺階段,我們將錨定目標,心無旁騖,咬緊牙關,以‘高質量、高品質、高水平’為目標,認真做好新館開館工作,書寫廣州藝術博物院新的華章。”王平表示。
在未來的工作中,王平表示他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首先,在高質量收藏上下功夫。要繼續完善嶺南畫派和中國古代書畫收藏體係,開創性地建立收藏現當代著作力作體係。其次,在高水平利用上下功夫。堅持“典藏活化”,以高水平學術研究為基礎,充分利用藏品策劃各種主題突出、脈絡清晰、深受觀眾喜愛的展覽。要不斷推陳出新,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發揮美術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作用。
“我們將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民群眾觀賞美術佳作,提升文化素養的國際級藝術殿堂,為發展中國美術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王平說道。
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花利紅:
讓粵劇文化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為我們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奮力開創新時代文化輝煌指明了方向。”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花利紅表示,“粵劇是中華戲曲庫中的‘南國紅豆’,推動粵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是我們每一個粵劇人的職責和使命。”
在廣州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今年1月廣州粵劇院新址啟動試運營。新址將打造成振興粵劇發展基地、全國戲曲交流演藝中心和世界粵劇文化交流中心。自試運營以來,新址接連舉辦了第八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聲樂展演、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劇目演出、名家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等多場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社會反響熱烈。下一步,廣州將集聚資源,推動更多高規格的戲劇活動和文藝盛會落戶廣州粵劇院新址,助力廣州打造國際演藝中心。
在剛剛過去的5月,廣州粵劇院演員李嘉宜憑借在粵劇《文成公主》中的出色表現,成功摘得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廣州粵劇院第10位梅花獎演員。“接下來,我院將繼續在藝術創作方麵挖掘經典、培養青年人才、精心創作,孵化更多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力作。”花利紅躊躇滿誌地表示。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張鸝:
以多元形式保護傳承民間文化藝術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我備受鼓舞。”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張鸝表示,近十年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征片數量、征片質量、覆蓋國家範圍方麵高速增長。同時,通過搭建國際融資、製作、發行的產業平台,推動“中國故事”紀實影像國際作品的全麵繁榮,讓滿載中國好故事的紀錄片更廣泛地傳播到世界各地。近日,2023年第二十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經向全球發起征片。“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持續發力,以紀實影像為載體,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此外,張鸝作為民間藝術短視頻征集的發起人,致力於以年輕人喜歡的傳播形式,挖掘、推介、傳承民間手工藝藝術。還將與廣州本土年輕的數字創意團隊合作,在元宇宙平台上搭建山海經主題的元宇宙美術館。開發AR實驗劇場,通過AR技術,將遙遠的遠古神話“活化”到人們身邊,在數字世界中,讓公眾一同參與共構多維、精彩的中國傳統神話世界。
“我們希望透過多元豐富的藝術方式,將傳統民間文化藝術保留下來,並更好地進行傳承。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張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