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8日,2023年大灣區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交流活動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李劍鋒攝
3月28日,廣州黃埔發布《十古遺風圖鑒》,展現城市高質量發展融合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黃埔模式”。李劍鋒攝
3月27日至28日,2023年大灣區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交流活動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以及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共聚一堂,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焦點和難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黃埔十古遺風圖鑒》在此次活動正式發布。圖鑒以嶺南文化、海絲文化、紅色文化為三條主線,係統性展示黃埔區珍貴而又璀璨多樣的文化遺產,以講述“黃埔故事”的方式展現黃埔文化遺存保護傳承的工作成果。
黃埔,既是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改革發展的先鋒陣地。長期以來,黃埔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始終秉持保留曆史文化遺存、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理念,形成了城市高質量發展和曆史文化傳承保護融合發展的“黃埔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相融合提供了思路和樣本。
圖說曆史:“十古”遺風圖鑒講述“黃埔故事”
南海神廟的丹楹青瓦、玉岩書院的題詠書刻、黃埔軍校的錚錚曆史、蓮塘古村的旖旎風光……百餘頁的《黃埔十古遺風圖鑒》在本次活動上閃亮發布,圖文並茂地將黃埔這片土地上的“十古”,即“古樹、古村、古屋、古廟、古巷、古道、古井、古塔、古橋、古碼頭”悉數展示。
黃埔“十古”概念的提出,是黃埔區委、區政府在保護傳承曆史文化工作方麵的重要創新舉措。這是黃埔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產,寄托著黃埔人濃鬱的鄉愁、鄉情和曆史記憶,是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內容。
為開展黃埔“十古”摸查,黃埔區充分挖掘古遺存故事,以此為基礎開展後續保護及活化利用工作,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麵對各類文物、古文化遺存保護帶來的巨大挑戰,解決城市更新過程中一係列複雜的問題。
黃埔區推行“文化遺產監督保育工作站”模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活化利用工作,還在全省率先創立文化遺產檢察官製度,並建立“區、鎮街、社區”三級管理體係,同時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文化保護,引入“物聯網+保護”實時監測曆史文化遺存的保存狀況。
除發布《黃埔十古遺風圖鑒》之外,本次活動還舉辦了“廣東二十大最美曆史街區”“廣州黃埔十古保護傳承經典”兩大專題展覽,生動形象展示大灣區曆史文化傳承的最新成果。其中,黃埔區文衝街道的幸福裏入選“廣東二十大最美曆史街區”。
古韻新風:文衝幸福裏折射黃埔城市更新理念
在黃埔區眾多活化利用古遺存的優秀案例中,位於文衝街道的廣州幸福裏是將城市更新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相融合的典型範例。本次活動前夕,與會嘉賓專程到此參觀,再次來到幸福裏的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表示,每每都感慨於城市建設與曆史文化保護在這裏融合得如此之好。
幸福裏總占地麵積約8700平方米,是廣州最大的古村落保留地之一。經過原址修繕等改造方式,村民記憶中的風水塘、大榕樹、陸氏大宗祠、文衝碉樓、文鳳陸公祠等都被完整保留下來。其中,文衝陸氏大宗祠活化利用項目被列入2022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文衝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孫世科表示,“十古”是文衝人的共同記憶,在幸福裏營建過程中,街道嚴格把握“修舊如舊、新舊融合”的準繩,讓幸福裏既成為集教育、培訓、休閑等於一體的現代社區,又成為居民傳承文脈、幸福生活的美好舞台。
而能讓古韻新風的創新社區成功地從規劃走向落地,得益於“三個明確”。據文衝社區黨委書記陸偉錩介紹,為有效保護文衝社區內的曆史建築,政策明確保護在改造範圍內所有產權人的合法權益;明確在文衝村內就地建設過渡安置區;明確老村屋簽約給村集體統一管理。“三個明確”條款清晰,實施過程透明。
“傳承曆史文化,老建築必須要和新建築有機結合起來,哪裏有故事就必須要講出來,讓後人知道。” 陸偉錩說。
黃埔模式:創新方法獲讚為灣區建設作示範
從打造幸福裏,到黃埔“十古”的摸查保護,再到整個區域的城市更新建設,黃埔區敢於創新、敢於實踐,在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之間充分把握平衡。
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局副局長賀小波覺得,實現“黃埔模式”得益於兩個層麵:一是精準評估,所有項目要經過普查、評估,經過專家論證、編製專章,相關部門對更新改造項目要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政策支持,對於城市更新過程中有利於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創新舉措,及時給予政策支持。賀小波認為,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是城市更新必須守住的底線。
黃埔區在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相融合方麵的創新模式,同樣得到與會嘉賓的讚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副社長李時平認為,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曆史文化傳承保護,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晚報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文化學會會長周建平則表示,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文化供給,傾力打造新時代扛鼎之作;要把握創作導向,科學規劃重大創作題材;要以文藝創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黃埔“十古”就是很好的嚐試。
“利用‘繡花功夫’,傳承文化,修補功能,實現地區的保護與永續發展,通過微改造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曾參與過廣州永慶坊建設的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一所副所長餘倩雯,以此對大灣區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作出建議。
“西有永慶坊,東有幸福裏。”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高級工程師歐陽侖表示,希望大灣區城市在探討如何將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相融合時,多到廣州、多到黃埔看看。
(孫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