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的產城融合樣本。
中新廣州知識城塑造“有山有水有風光、生產生活有生態”的高品質城市。圖為知識城創新濱水公園。
8月3日,中新廣州知識城(以下簡稱“知識城”)裏,迎來一批特殊的代言人:
九龍湖畔,8歲的陳誌行遙控一架飛艇模型穿越水上迷宮,體驗九龍湖的自然風光與濱水魅力。
廣州泰和腫瘤醫院,50多歲的郗建新近距離接觸全球領先的“腫瘤大殺器”質子治療係統,高達18.5米、重達220噸的旋轉治療機架,蔚為壯觀。
這是由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組織的“創新大道看創新”媒體親子體驗營暨知識城第一屆短視頻大賽開場一幕,近百名媒體記者及其家屬走進知識城,傳播這座新城的成長故事。
要做好知識城的代言人、記錄者和傳播者,首先要了解這裏的一草一木、歲月更迭。
這裏有曆史厚重的饋贈,在九龍湖的中心,存在目前嶺南地區考古發現窯穴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堆積最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陂頭嶺遺址,將廣州的文明曆史追溯至4500年前。
這裏有現代化的創新產業,在創新大道上,以百濟神州、粵芯半導體、小鵬汽車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
這裏也有宜業宜居的生活環境,廣州新僑學校、華師附中、廣州泰和腫瘤醫院等國際一流水準的服務配套遍地開花,能隨時感受“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帶來的幸福感。
從區域空間品質、城市功能支撐、產業規模和質量三個維度來看,中新廣州知識城已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城市”。用現代城市的思維來觀察知識城,我們可以看到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現代化新城的蓄力蝶變。
氣質之變
九龍湖畔,綿延的綠草坪,是何佳玥的心之所向。跨越近百公裏,從廣州老城區到知識新城,來一場記錄、傳播之旅,何佳玥此行愛上了這裏的新城麵貌。
創新大道上,推窗見綠,出門見景,隨時感受到宜居宜業的生活氛圍,這源於知識城規劃在城市品質上的精耕細作。
知識城的規劃建設,全麵融入新加坡元素,建設15公裏風雨連廊,全麵推廣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建成33.8公裏花廊、35公裏綠道,打造逕下花開、蓮塘古村等特色生態景觀,塑造“有山有水有風光、生產生活有生態”的高品質城市,彰顯以人為本的城市情懷。
驅車沿創新大道往北,一眼望去,便是已突破“百米大關”的知識塔,在環九龍湖總部核心經濟帶,地標建築布局一覽無餘,知識城的重點科創項目在這裏蓄勢崛起:
7月,中國納米穀二期項目、國際領軍人才集聚區二期開園,城市科技館正式開工,知識城創新濱水公園對公眾開放。
9月,華附知識城校區將迎來第一批學生,廣州新僑學校二期國內高中將招生開學,一同為知識城優質基礎教育擴容。
環湖周邊的文化塔、智薈塔、金融塔、生物塔、國際會議中心、城市科技館、國際人才中心、國際商業中心等8個項目將加快開工、加快建設。
從阡陌之地到現代之城,知識城的發展曆程是廣東省、廣州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生動縮影。十三年來,知識城曆經戰略構想、起步成長、提質升級、高速發展,以規模之變推動城市氣質之變:
規劃麵積從123平方公裏擴容至232平方公裏,規劃人口擴張至100萬人,從阡陌之地成為現代新城。
布局42家科研平台、6所研究生院、475個海內外頂尖項目,構建國際一流創新生態。
形成“五橫五縱”路網格局,規劃建設8條軌道交通、7條高速公路、7條城市快速路,一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
知識產權服務園、鳳凰穀海歸中心、會元學校、城南鄰裏中心、廣州實驗中學等產業配套與民生配套日臻完善,打造宜業宜居的幸福新城。
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黃偉堅表示,知識城將更加強調城市品質和功能創造,加快打造職住平衡、產城融合、交通便捷、生態宜居的國際化知識社區,為知識創造、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等高質量發展提供高品質空間。
知識之城
走在知識城慈濟路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黃埔院區、廣州泰和腫瘤醫院、皇家麗腫瘤醫院共同形成“三院一體”的廣州國際腫瘤醫學中心,為全國乃至全球患者提供差異化癌症診療高端服務。
對於廣州泰和腫瘤醫院院長錢朝南來說,這裏是他參與打造屬於中國本土高精尖醫療產業的廣闊平台。
2012年,廣州泰和腫瘤醫院落子慈濟路時,這裏還是一座荒山,來到這裏必須經過當時還是泥土路的九龍大道。如今,九龍大道已是一條聚集創新要素的寬敞主幹道,而原來的荒山,也成為一座總投資預算超過30億元的三級腫瘤專科醫院,明亮寬敞、整潔幹淨的環境讓人備感安心,便捷又舒適的單人病房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感染率。
2021年,隨著華南惡性腫瘤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啟用,廣州國際腫瘤醫學中心的運營開業,騰飛園生物醫藥科技產業氛圍形成並日漸濃厚。目前,廣州騰飛園已建成為知識城內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主導、帶動智能科技、教育等產業發展於一體的國際化綜合型產業園,為知識城帶來雄厚軟件支撐。
在知識城,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前沿高端的“軟服務”,由政產學研多方主體互動與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係,也為這裏的人才打造了完整的科研成果轉化鏈條“硬支撐”,讓“知識”之樹不斷深紮。
作為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的區域,知識城集結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協廣東中心、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新國際知識產權創新服務中心等各類知識產權機構百餘家。
201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下稱“審協廣東中心”)落戶知識城,主要履行發明專利審查和知識產權服務兩大職能,為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增強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編織知識產權強力“保護網”,實現企業發展“撐杆跳”。如今,審協廣東中心已有員工近2000名,審查員研究生以上學曆占比90%以上,已形成一支全麵覆蓋機械、電學、通信、醫藥、化學、光電、材料等各個專業技術領域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高質量專利審查和高水平創新服務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在創新大道一側,以環九龍湖總部經濟帶為“核”,知識塔、智薈塔、城市科技館、國際會議中心等標誌性建築依次鋪開,一座環山繞水、獨具特色的“山水創新之城”呼之欲出。南北分布形成兩個片區副中心,楓下副中心強化生產服務業布局,打造全鏈條芯片智造產業集聚區;新龍副中心強化知識研發服務布局,打造服務創新經濟的活力宜居家園。
以城興產
走進審協廣東中心普法基地,這裏是專利發明的審查樞紐,不僅記錄了許多知識城的創新故事,也正書寫著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嶄新篇章。
在騰飛園,感受中新合作產業發展的蓬勃生機;到華南惡性腫瘤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向國內頂尖科研人員學習生物知識、親身參與實驗,萌發對科研創新的興趣。
在廣州泰和腫瘤醫院,可以近距離接觸全球領先的“腫瘤大殺器”質子治療係統,深入了解知識城堅實的醫療科技力量保障。
有了創新的“軟土壤”與“硬支撐”,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等創新要素高度集聚,成為激發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活力的黃金之路。
建城伊始,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布局已定,“築巢”方能“引鳳”,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紛至遝來。
目前,知識城已引進百濟神州、諾誠健華、GE—龍沙、康方生物等創新製藥項目40多個;集聚粵芯半導體、深南電路等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企業超80家,多項核心技術實現國內零的突破;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落地小鵬汽車智造基地、百度Apollo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等項目……
“廣州知識城正從產業新區邁向綜合增長極。”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會長潘安曾表示,“宜遊”是知識城的一大特點,這裏“三山相擁,城景交融”,適合工作、生活,也是麵向全球、大灣區遊客的樂園。
滿足好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吸引全球人才聚集知識城,進而實現“產業興城”。如今,近30名戰略科學家、1300多名高層次人才選擇在知識城安家落戶,超1000家前沿科技的企業選擇在知識城創新創業,合力繁榮知識城創新產業“朋友圈”。
如今的知識城,全球頂尖生物製藥產業集群已雛形初現,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承載區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按下規模化“加速鍵”,加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灣區半導體產業園、科教創新園等7大組團式空間布局在創新大道上基本成形,形成從南到北優勢互補、多點開花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孫夢依、賴曉璿、徐潔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