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中新智慧園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李劍鋒 攝
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實驗室。李劍鋒 攝
廣州新僑學校。李劍鋒 攝
500千伏科北變電站。李劍鋒 攝
3月27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抵達廣東省廣州市,開啟為期6天的中國之旅。訪華第二天,他參觀了中新廣州知識城。李顯龍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我上一次訪問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在2014年。如今,這裏已迅速發展為廣東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樞紐,也是新加坡企業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平台。”
作為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粵新深化合作的結晶。從阡陌桑田到一座現代化新城,知識城以令人驚歎的速度破繭蝶變:城市規劃麵積從123平方公裏擴容至232平方公裏,聚集超過1000家前沿科技的企業,累計吸引新加坡優質企業78家進駐,總投資超180億人民幣,一大批新加坡科技成果在這裏轉移轉化,一係列有力的組合拳持續激活知識城騰飛原動力。
中新廣州知識城不僅成長為撬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知識支點”,也成為新加坡政府讚譽的“新加坡企業來華投資首選地”“智慧城市方案及數字化技術的試驗田”。
全麵深化中新合作,科創成果加速轉化落地
2015年11月7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見證下,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設立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的合作協議在新加坡簽署。
作為兩國間重大科技合作項目,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依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優勢學科資源和人才資源,搭建中國與新加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移轉化互聯互通橋梁,成功打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建築與智慧城市、汙染控製與環境修複6大領域創新平台,成立以來累計引進產業化項目77項,其中中新合作項目45項;累計申請專利152件,集聚海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364名。
已入駐研究院的廣東管輔是中國新加坡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項目,擁有全球領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相流混輸技術和係列化油氣混輸裝置。該公司獲得知識城集團1500萬元投資,與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聯合共建油氣混輸卓越技術中心。
“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作為中新兩國科技創新合作的示範性平台,技術優勢加上平台優勢成為重要的合作契機。在中新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能在這個平台實現更多的技術成果轉化。”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智能感知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究員溫明星博士表示。
“研究院成立以來,已成功孵化企業40家。”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理事、院長朱敏表示,研究院逐步形成了長期、中期、短期三種發展模式,注重前期技術創新研發的同時,也注重在中期階段實現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未來,研究院將著重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力爭在行業領域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構建和完善新型產業鏈。
產教融合是知識城打造全球創新和人才發展高地的重要模式。位於知識城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聚焦廣州市戰略產業需求布局國內領先優勢學科和專業,實施依托產學研合作項目支撐的“項目製”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科研教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從思介紹,截至2022年底,該院累計成立15個校企聯合研究中心,協議金額達10900萬元,接下來將進一步推進“引企助教”、以雙導師為基礎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係建設,吸引更多人才彙聚知識城。
軟硬件服務優勢疊加,構建國際化產業生態圈
2022年6月,中新雙方深化科技創新、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中新智慧園正式開園。自開園以來,園區已成功入駐約60餘家高精尖企業及項目,包括新加坡能源集團、星展銀行、恩士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家隊”力量,以及來恩生物、新果科技、費雪派克等國際頂尖企業。
“中新智慧園並不僅是承載企業落地的物理空間,它更是知識城產業生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新智慧園總經理王苗表示,產業生態包括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深度鏈接兩國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以及人才,共同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軟硬件服務,逐漸形成產業生態的閉環,構建國際化產業生態圈,這也是中新智慧園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把世界領先的新加坡原創技術、國際化的科研團隊,新加坡的管理帶到知識城。在這裏倍感親切,除了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新加坡元素, 還有高質量的政府服務,高效率的產投聯動投資機製,高生產力的產業集群。”2022年落戶中新智慧園的來恩生物首席執行官彭曉明博士說。
良好的產業生態和高效的環境最大程度激發了企業的創新動能。彭曉明博士介紹,公司全球首創的針對乙肝病毒(HBV)靶點的TCR-T細胞技術已獲得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全球獨家商業授權,有計劃在中國開發更多的產品管線,選擇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的創新藥物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落成後將成為集mRNA編碼TCR-T細胞治療研發、生產、臨床於一體的綜合基地。
今年2月入駐中新智慧園的新果科技是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一家專注於精準農業生態的公司,公司總裁、首席科學家、創始人鮑晟傑博士表示,未來10年希望能夠在中國建立全球最先進的分子育種平台與基於基因組學的精細種植數據庫,並拓展到蔬菜、園藝作物、牧草等方向。
發揮國家級雙邊合作平台優勢,知識城加大力度引進新加坡創新資源,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作為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聯屬學校,廣州新僑學校是唯一一所由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共同管理的新加坡境外學校,也是廣東與新加坡在基礎教育領域“牽手”的代表性項目。“學校課程以中國國家課程為本,秉持國際化教育理念,深度融入新加坡特色教學法。”廣州新僑學校董事翁文炳表示,新加坡在數學學習和雙語學習上具有非常成熟的經驗方法,比如新加坡數學的CPA教學法、英語學習中的STELLA教學法,茶館式教學法等,都將融入到新僑學校的教學理念中。
產業集群挑起大梁,擦亮知識經濟新成色
圍繞知識生產、傳播、創造、保護與運用發展全鏈條,知識城構建了“一核兩心多園”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以百濟生物、諾誠健華、粵芯半導體、小鵬汽車等百大產業龍頭項目為牽引,加速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中國納米科技能力最強的產業化高地,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最高地,引領廣東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升級。
今年3月,全國首座電壓等級最高的全麵自主可控示範變電站——500千伏科北變電站在知識城正式投產。該變電站總投資5.7億元,供電輻射企業超120家,預計可拉動包括知識城內生物製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群創收超3000億元,極大地解決廣州500千伏變電站布點不足的短板,綠色低碳的電能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通過建築本體節能、設備節能等技術措施的運用,實現了‘近零能耗’的目標,成為全國首座近零能耗的500千伏變電站。”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500千伏科北巡維中心副站長王尉表示,全站26項電力一次設備、254套電力二次係統全部采用國產設備和芯片。
在數字經濟領域,知識城還落戶了華南地區工業互聯網唯一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建成全國首個國際數字樞紐運營中心,加快產業數字化發展。知識城集聚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部署建設IDC和雲計算基地,將為廣東建設“數字經濟樣本”提供新的動能。
(焦嬋娟、範敏玲、黃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