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奮鬥者的坐標係。十年,在曆史長河中隻是一瞬間,但對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而言,這是極不平凡的十年,活力煥發的十年,砥礪奮進的十年。
回首過去十年的發展曆程,黃埔區484平方公裏實現省級以上平台全覆蓋。知識城總規獲國務院批複,知識城條例完成省級立法;科學城瞄準“五年大變化”創新發展深入推進;黃埔港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十裏產業長廊;生物島掛牌成立廣州實驗室;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如火如荼……
站在新的起點上,再闖關山千萬重,黃埔將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全力以赴推動中新知識城“頭號工程”“廣州科學城五年大變化”“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跑出新速度、交出新答卷、迸發新活力。
黃埔將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牽引,發揮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改革開放主陣地作用,大力實施“萬億製造”“萬億國資”“萬億固投”“萬億商品”四個“萬億”計劃,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高地,加快促進黃埔人民共同富裕,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為記錄黃埔十年發展曆程,從本期起,本報陸續推出“非凡十年·黃埔答卷”係列報道,以饗讀者。
知識城經過十年建設,初顯新城氣象。圖為知識城南起步區環鳳凰湖城市風貌。
知識城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山體和水資源環境,實現人與建築、自然和諧共存。圖為知識城北區鳳凰河綠道。 鄧誌伸 攝
知識城日益國際化的創新創業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放飛創業夢想。圖為中新智慧園的中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日常活動。 劉麗慧 攝
知識城產教融合新型示範區,已引進西電廣州研究院等16個科研平台。
知識城打造全國首個人才“零跑動”政務服務中心,頒發全市首張“跨境通”營業執照。
知識城全力打造“三集群兩高地”產業格局。圖為知識城產業園規劃示意圖。 資料圖片
從無到有,成就一座國際化、現代化、綠色化新城需要多久?
十年!這是中新廣州知識城給出的回答。
十年間,知識城從約8.08平方公裏的荒地,蝶變為約232平方公裏的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創新載體、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台之一,崛起為廣州東部產城融合的新高地。
2022年,知識城在建投資項目186個,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達產產值超5500億元。曆經中國和新加坡合作開發建設十餘載,從一片阡陌桑田到一座現代化新城,知識城一路 “拓荒”,累計注冊市場主體2.4萬家,注冊資本近5000億元,共促成60多個中新合作重點項目。高端產業、創新平台、前沿技術、頂尖人才、民生福祉等在此不斷集聚,知識城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成中新一期合作6.27平方公裏的現代化新城。一座環山繞水、生態宜居、智慧服務、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的“山水創新之城”正在廣州東部冉冉升起。
●策劃/黃蓉芳 張成 文/周翼 圖片/李劍鋒(除署名外)
能級飛躍的十年:
承載國家使命和未來重任
時間撥回十年前。
2012年3月13日,中新廣州知識城騰飛科技園項目正式奠基。作為知識城首個產業孵化器項目,騰飛園由新加坡凱德集團投資開發建設,它的奠基標誌著知識城創新載體建設全麵啟動,中新合作邁出新的重大步伐。
騰飛園總建築麵積48萬平方米,分二期開發建設,借鑒新加坡先進的設計理念,打造一個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綜合性高科技園區。園區產業規劃定位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引進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文化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的國內外一流企業為目標。
十年間,正如騰飛科技園的名稱所寓意的那樣,這裏已搭建形成了一係列助力企業騰飛的服務平台,包括生物醫藥共享實驗平台——中新生物醫藥創新穀;國際協同創新創業平台——廣州騰飛園·奕橋;騰飛園聯合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創立的中新合作平台——新加坡商務服務中心,促進園區企業升級發展。如今,騰飛園一期產業園已開發落成約23萬平方米,進駐企業400多家。其中,超過20%的企業來自新加坡。
就在那一年,知識城開始為接下來的飛躍式發展積攢能量——2012年6月1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10-2020》獲批;7月1日,《廣州市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生效實施,賦予知識城市一級的管理權限。這一年,途經知識城的兩條地鐵線路——廣州地鐵21號線和14號線知識城線獲國家發改委批建。
此後的十年間,知識城所承載的使命越來越重大,它的發展藍圖也越來越清晰——
2016年7月18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提出將知識城打造成為“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範全國”的知識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城,為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探索經驗。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鼇亞洲論壇期間強調,支持知識城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下一步要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同年11月,在李克強總理與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共同見證下,知識城正式升級為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
2020年8月,國務院批複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賦予知識城建設“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的國家使命,更疊加了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等多重戰略機遇。
2022年3月1日起,《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正式施行,成為我國4個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首部省專項立法的地方性法規。
開放合作的十年:
國際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自知識城奠基以來,開放合作就一直是這座國際化新城的基因。十年間,知識城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開越敞亮。
2022年6月26日,中新智慧園開園,建成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總部大樓,引進60餘個產業化項目,包括新加坡能源集團、廣州來恩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恩士迅大灣區金融科技交付中心、中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廣州泰和醫學科技創新中心等在內的多個重點項目落戶園區。
中新智慧園是中新雙方深化知識城科技創新、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園區總建築麵積約18萬平方米,融入新加坡元素,由四大社群(展示交流區、產業孵化區、產業加速區、生活配套區)共12棟各具功能特色的建築組建而成,總投資逾14億元。
“中新智慧園的開園,是知識城建設從0到1、從1到多發展階段的標誌。”中新廣州知識城合作事務辦副主任徐暉介紹說,中新智慧園將成為中新兩國在知識城創新合作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作為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十二年來,知識城積極深化與新加坡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業、知識產權保護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已在國家、部委、省級建立三級雙邊會議機製,先後簽署知識城合作發展項目60個,致力於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循環和“中國-東盟”外循環的連接點,不斷釋放科技創新的帶動引領效應。
目前,中新合作一期已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的未來城市樣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共建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已聚集中科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等高水平人才,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落地,南洋華僑中學校群首個境外合辦學校在知識城開學,新加坡能源集團、來恩生物、百吉生物、國際數字化醫學轉化中心等一批新加坡科技成果在知識城轉移轉化,萬國數據在知識城設立華南總部及雲計算中心……知識城的“新加坡企業來華首選地”品牌越擦越亮。
以深化中新合作為基礎,以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為紅利,知識城拓展國際交流的路越走越寬。眼下,知識城正與新加坡加強醫藥領域合作,探索RCEP(《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區域醫藥審評審批體係。通過先行先試,為RCEP和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區域合作提供發展經驗和案例。
利用中新合作12載所形成的寶貴經驗,知識城也在不斷拓展“一帶一路”合作空間。目前,知識城25平方公裏正式納入自貿區廣州聯動發展區,58項自貿區政策已複製落地31項,加快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高水平開放發展。
同時,拓展境外融資渠道,推動兩家黃埔區屬國企先後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及澳門三地發行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13.4億美元,深化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在全市率先將商事登記延伸到以色列等中東地區,建設服務網絡覆蓋6大洲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平台,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作為全國唯一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統一管理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最集中的地區,知識城正加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在國際知識產權服務方麵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4月,位於知識城廣場青創中心首層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大廳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在國際知識產權信息查詢、事務谘詢、申請代理、服務交流、服務資源展示等方麵提供專業服務。目前大廳彙集了10家境外服務機構以及20家境內知名服務機構,涵蓋了知識產權服務的全鏈條。
今年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複同意首批3家外國專利代理機構在中國設立常駐代表機構,其中2家就落戶在知識城。就在不久前的9月1日,法國諾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代表處率先完成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證辦理,成為全國首家正式完成設立登記的外國專利代理機構在華常駐代表機構。
“知識城以中國、新加坡合作為支撐,具有戰略影響,也有現實意義。”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堅持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們化解外部壓力的關鍵一招,希望知識城的合作能夠為推進中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提供助力。”
創新突破的十年:
引力效應越發強勁
十年來,知識城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錨定知識密集型經濟發展戰略,“三集群兩高地”的發展格局全麵提升,引力效應越發強勁——
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連年翻番。十年間,知識城先後引進百濟神州、諾誠健華、龍沙、康方生物等創新製藥項目40多個,建成後大分子藥原液總產能可達66萬升,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生物製藥基地。
集成電路產業著力破解核心關鍵技術難題。十年間,知識城集聚粵芯半導體、深南電路、光掩模等上下遊企業超80家,多項核心技術實現國內零的突破,預計2035年總營收超3000億元。僅用18個月實現量產的粵芯半導體,是全省目前唯一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商,深南電路、興森快捷、盈驊等項目加快建設。
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快車道。落地百度Apollo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小鵬汽車智造基地創造了從全麵動工到首車下線僅用10個月的紀錄,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化發展。當前,知識城正在打造3.5平方公裏智能製造園,以小鵬汽車、百度阿波羅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建設智能製造現代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看來,知識城的魅力除了來自它輻射的廣闊腹地與市場空間,也來自其完善的產業鏈以及良好的創新環境和人才資源。
“知識城引進了大批優秀的半導體企業,逐漸形成了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企業之間和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非常重要,知識城在產業協同、技術合作和經濟內循環等方麵形成了良好的環境,公司在此發展迅速。”廣東盈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堅寧表示,目前,公司在知識城落地了研發總部及生產基地,建設最新一代半導體載板板材生產線。
過去十年間,知識城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不斷彙聚大院大所,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科研平台,航空輪胎動力學大科學裝置高加速試驗台投入使用,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開辟氮化镓、碳化矽芯片研發新賽道,琶洲實驗室(黃埔)、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科學中心、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等創新平台雲集而來、拔地而起。21個科研平台、60個重點實驗室正在納米、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前沿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把人才第一資源和科技創新第一動力集成在一塊、聯動在一起、協同在一起,這是知識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路徑。”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廷惠建議,接下來,知識城建立國際性的知識產權服務與交易市場,逐步參與國內與國際大科學計劃,積極引進國際風險投資機構與孵化機構,將知識城建設成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參與全球協同創新的關鍵樞紐。
產城融合的十年:
打造宜居宜業花園城市
知識城地處廣州東北部,從地圖上可以直觀看到,知識城整體呈狹長的分布,像一個峽穀地帶,總體規劃由享有“新加坡規劃之父”美譽的新加坡原國家總規劃師劉太格領銜設計,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的山體和水資源環境,發展低碳經濟,實現人與建築、自然和諧共存。
可以說,“產城融合”是知識城發展的核心。對標新加坡“花園城市”的規劃思路,知識城堅持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為規劃中將要居住在此地的50萬人口打造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
十年間,知識城高標準建設民生工程,先後規劃建設南方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高水平醫療資源,規劃近20個新加坡特色鄰裏中心,布局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廣州實驗中學等優質教育機構,建成會元學校等20多所中小學,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群在其境外合辦的第一所學校——廣州新僑學校,已於去年開學並入選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培育創建單位。
曆經十年,知識城成為產教融合新型示範區,已引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黃埔高等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廣州大學黃埔研究院等16個科研平台,碩博研究生培養規模達3400人。
知識城用心用情打好“人才牌”,打造全國首個人才“零跑動”政務服務中心,頒發全市首張“跨境通”營業執照;率先推出“人才10條”“知識產權10條”“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等人才政策20個;全省首創10億元規模黃埔人才引導基金,將海外創新技術、科研成果與區主導產業深度鏈接,構建人才、技術、資本、服務相融創新生態。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截至目前,知識城共引進戰略科學家超100名,集聚高層次人才1260名,新增碩博研究生超5000人。知識城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分站申報及設立數量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經過十多年努力,知識城已成為廣州城市建設的模範。”談到知識城建設曆程,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羅德傑頗有感觸。他說,盡管這兩年受疫情衝擊,知識城依然平穩發展,未來的發展前景良好,能成為廣州甚至廣東下一輪改革開放、知識創新的動力。
當下,2平方公裏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中新合作二期)正全麵啟動建設,能源總部基地等25個項目加快推進,合作示範區首期項目正式動工,330米高的中新合作標杆項目知識塔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主體結構施工,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加快建設……
麵向未來,知識城這座“山水創新之城”已進入新一輪的擴容提質發展,正努力開啟下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金色十年”。
知識城10項國家級首創清單
全國首支純專利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
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
全國首推灣區知識產權互融互通,出台“粵港澳知識產權互認10條”
全國規模最大知識產權服務業載體——420畝知識產權服務園區
全國率先建立以科技孵化器為載體的企業知識產權培育模式
全國首創“互聯網+”企業知識產權集體貫標模式
全國率先建立專利遠程會晤機製
全國首個知識產權司法案件訴前、訴中調解平台
全國首份電子版案件生效證明
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文化傳播與普法基地
知識城10項省級首創清單
全省唯一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開展專利代理領域對外開放試點區域
全省最早承接省、市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權限
全省唯一國家級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中國電力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平台
全省首家“知識產權特色支行”
全省首創“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工程”
全省首家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中心
全省首家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聯盟
全省首家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
全省首個政企聯合的知識產權保護聯盟
全省首個知識產權檢察室
知識城十年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