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桂平
“就是這一段軌跡有問題,你和業務係統的記錄再比對下,可能有所發現……”5月27日,剛剛獲評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的黃埔邊檢站四級高級警長易桂平,正在回答同事的業務問題。專業、細致、幹練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作為一名56歲的“老警”,他幹著最“潮”的數據研判工作,他研究的港口邊檢數據研判工作法,被稱為“老易技戰法”,在廣州邊檢總站、乃至全國港口邊檢機關中推廣運用,有力打擊了口岸違法違規行為,推動了港口邊檢工作的改革創新。
深耕邊檢一線38年
易桂平1984年從湖南參軍入伍,來到了廣州黃埔邊檢站。在老兵的口中,他了解到這座千年古港的曆史興衰,感受到一代代黃埔官兵的創業艱辛,聽到一個個與違法分子鬥智鬥勇的生動故事……在他心裏,出入境邊防檢查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傳承與責任。
從意氣風發的“小易”到兩鬢發白的“老易”,他始終紮根邊檢一線,默默耕耘奉獻。38年的工作時間裏,易桂平經曆了邊檢職業化改革、國家移民管理局成立等體製變革,先後從事過旅客檢查、警務訓練、船舶檢查、情報調研、執法辦案等多崗位工作。變化的崗位,不變的初心。1次個人二等功、6次個人三等功,既是榮譽,也是對他初心的見證。
“一項工作做到最後無果而終就等於沒幹,要幹就一定要幹出成果、幹出實效”。這句話,易桂平常常掛在嘴邊,也落到了行動上。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會爭取做到最好。正是這種較真的態度,令他逐漸成為港口邊檢執勤執法的專家,無論是我國周邊水域劃分情況、船舶出入境航行路線,還是各國船員證件特點、邊檢執法執勤規定,隻要你請教他,他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久而久之,有難題問易桂平成為身邊同事的習慣,不少人都親切的稱呼他一聲“易師傅”。
老民警會用“新武器”
隨著港口經濟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和船運業務日漸繁忙,口岸的違法違規案件隨之上升。而此時,易桂平也迎來了新的工作挑戰。
2007年易桂平調到執法辦案崗位工作,麵對口岸大量的出入境船舶,他思考著一係列問題“茫茫大海上,怎麼準確掌握出入境船舶的動態?”“船舶航行過程中又沒有監控,怎樣才能解決違法違規隱匿性強、辦案取證難的問題?”……
邊檢執法容不得一絲馬虎,易桂平帶著問題,多方走訪海事、海關、港務等口岸主管單位,登輪與船員深入交流,不斷尋找著答案。2010年,易桂平接觸到正在興起的AIS係統,這個係統就像車輛的GPS,可以準確定位船舶位置,查詢曆史航行軌跡。他敏銳的感覺到,這一係統的運用將解決令他困惑已久的問題。
“如何將AIS係統運用與邊檢執勤執法需求結合?”易桂平又問了自己一個新的問題。但這事沒有先例可循,沒有教材可以參考,隻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帶著問題,易桂平變成了一名“網癮青年”,每天不知疲倦,沉迷於各個AIS係統平台和邊檢大數據,不斷尋找關聯、探討可能、創新技術。
首勝很快到來了。2010年亞運會前夕,一艘外籍船舶在開放錨地辦理手續後,擅自駛入了非對外開放碼頭。易桂平通過AIS係統快速鎖定船舶位置,並固定違法證據,用新技術查處了首單違法行為。此後,他愈戰愈勇、捷報頻傳。
易桂平並不滿足於對執法難題的解決。他沉下心來,將相關資料分門別類進行了歸攏梳理,提煉總結成港口邊檢執法經驗材料,撰寫了150餘篇共計26萬餘字的調研、理論文章,並多次被上級和相關單位采用。
“利劍出鞘”維護口岸安全
憑借對邊檢業務的嫻熟掌握,以及口岸異常動態的敏銳捕捉,易桂平以其擅長數據研判為著力點,探索出一套港口邊檢數據研判技戰法。運用這套“老易技戰法”,他發現查處船舶違法案件180餘件,通報相關線索300餘條,無論是查獲案件數量還是案件種類,都在全國港口邊檢站中排在前列。
為了不放過每一條核查線索,易桂平還將一艘艘存在違法嫌疑、需要持續關注船舶加入AIS係統平台的關注菜單,關注船舶數量長期保持300餘艘。其中,跟蹤關注最長的已達3年之久。跟蹤“船隊”動態占用了他大量的工作、甚至休息時間,但易桂平卻樂此不疲,用他的話說“你們年輕人喜歡打遊戲,叫什麼吃雞,還有王者榮耀,我就是喜歡看船,那可比遊戲好玩多了!”正是這份熱愛,激勵他一路前行,也讓一個個涉嫌違法的蛛絲馬跡在他麵前無所遁形。
“邊檢工作看似平常,但卻事事關係重大,容不得一絲疏漏。”易桂平說。2016年11月,他看到了一篇報道,香港海關查獲一艘載有軍用裝甲車的商船。他想,“如果這艘船在轄區出現,我們能不能及時發現他,又怎樣發現?” 從那時起,易桂平又多了個心眼,通過數據分析將一些可疑船舶加入了自己的“船隊”。去年4月,他發現一外籍海上支援船在珠江口和粵東海域異常活動,立即報告有關部門及時進行了處置。
疫情發生以來,口岸管控形勢更加複雜。2021年2月,停靠在珠江口13號錨地上的某外籍貨輪引起了易桂平關注,他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該輪船員存在偷渡入境的違法嫌疑,立即通報相關邊檢站及時進行了查處。
“我熱愛邊檢事業,查處違法違規、守護國門安全就是我的職責使命,我在這個崗位一天,就要盡責一天。”易桂平說。
傳幫帶聚沙成塔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易桂平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核查方法被推廣應用,隻有更多新生力量成長起來,國門防線才會更加堅固。
2017年12月,黃埔邊檢站作為全國深化港口邊檢管理改革試點單位,率先組建了數據研判工作團隊。易桂平作為團隊帶頭人,精心製作了《港口邊檢站如何開展調研工作》《港口邊檢數據核查方法》等課件與同事們一起分享,並且將“老易技戰法”毫無保留展現給前來交流的20餘個邊檢站同行。
對來自身邊同事,乃至兄弟邊檢站的請教,易桂平總是傾囊相授。工作上的交流和一起起成功案例讓他在同行中圈了一大波“粉絲”,100餘個港口邊檢站的500餘名同行與他成為微信好友,通過電話、微信解答疑難問題成為了日常;他還應邀前往全國多地邊檢係統授課,深入講解港口邊檢技戰法。
在易桂平的帶動下,團隊成員不斷成長,技戰法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邊檢同行知道了“易桂平”這個名字,“老易技戰法”在各地開花結果。而此時的易桂平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把多年的心得戰法撰寫成程序需求,提供給了港口邊檢係統項目研發人員。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步一個腳印,56歲的易桂平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展現著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擔當。
(魏東偉 諶煌)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