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支援白雲區抗疫工作人員冒雨開展工作。
“黃埔鐵軍”支援白雲區西成村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4月28日到5月9日,2005名“黃埔鐵軍”奔赴白雲區人和鎮一線支援防控工作。情況複雜多變,各支援隊各有各的難題。麵對人員複雜、底數不清的情況,如何快速精準掌控大局?原有社區工作人員全部隔離,“外來幹部”如何挑起大梁?他們,用“敢幹、快幹、善幹”交出了一份“靠埔”答卷。
當社區工作人員全被隔離後……
黃埔區九佛街道工作人員張金嘎所在的支援分隊,支援白雲區人和鎮人和社區疫情防控十多天。
支援進入第四天時,這支分隊開始包幹人和社區南片,承擔該社區約三分之一的抗疫工作。當地原有的工作人員已全部被隔離,他們瞬間從“配角”成了“主導者”“組織者”。人手不足,支援隊就地吸納8名小區物業保安進抗疫隊伍。
“腳下有土,心中有譜。”張金嘎說,“既然一個社區幹部也沒有,我們就用腳步丈量社區。”分隊裏的張海峰是黃埔區新龍鎮工作人員,他在排查紅碼人員時,發現橋北小區住戶名單與實際人員尚有一定出入。深夜,他重新穿上防護服,與醫護人員一道再次掃樓,直到實現底數清晰。
這支20多人的分隊,短短數天就摸清了橋北、溪苑、利苑、金山樓、流溪半島等區域的底數,築牢了抗疫工作的根基。
與時間賽跑,搶戰“疫”先機
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員畢繼超所在支援分隊的“主戰場”,是白雲區人和鎮高增村第一網格。高增村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中的一線”,其中第一網格的形勢最為嚴峻。
時間緊,任務重。4月28日下午,接到支援通知後,不到半個小時,該支援分隊第三小組的10名組員集結完畢,2個小時候後便抵達支援目的地。當晚,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最小年齡僅22歲的年輕隊伍,作為突擊隊率先下沉,工作至次日淩晨3點,完成了上門摸查28戶高危密接的任務,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精準情報。
由30人組成的支援分隊,僅用兩天時間就實現了“定人定點定位定責”科學分工,從脫衣、消殺區域混合,到一脫二脫、消殺規範;從社區底數不清到挨個上門逐步建立起1681人的全員台賬,摸排精準度大大提升。
“最大的心願就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幸好你們來了,缺人手啊!”看著緊急趕來的黃埔區支援隊,白雲區西成村村委幹部激動地說。
5月5日,得知西成村新增確診病例,來自黃埔區政協的陳小飛請纓出戰。此時的西成村不僅要進行全員核酸,還需解決村民的物資配送問題。一到現場,陳小飛便帶領隊員對物資進行核對分配,從上午9點到晚上7點,整整10個小時,將12箱冷凍食品和30大籃日常果蔬分成3216份,解決608戶居民的物資配送需求;協助西成村委會收集大規模核酸檢測采樣6422人。
“疫情防控要拚勇氣,更要搶速度。”陳小飛說,自己做了一個流程圖,將工作人員分為揀貨員、送貨員和聯絡員等幾組,並在網購平台每日推出四類套餐供村民選購。“人員分類、物資分類清楚後,整個流程變得非常清晰精準,分揀時間由原來的至少18個小時縮減到10個小時之內,大大的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哪裏有需要,就到哪裏去。十多天裏,陳小飛帶領隊員上門做核酸、大規模篩查、電話流調排查、加固水馬防護牆、分揀果蔬食品用品等,除了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做的咽拭子外,全鏈條各環節的活他們全幹遍了。
有“黃埔速度”更有“黃埔溫度”
來自黃埔區發展改革局的歐陽龍正是這次黃埔區支援白雲區人和鎮高增村疫情防控的一名誌願者。
高增村01網格紅碼人員較多,歐陽龍正所在的支援分隊迎難而上,向險而行,每天為1681名重點人員上門核酸、為1138戶配送上門物資、轉運610名高危人員,展示了黃埔鐵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神風貌。
疫情防控要有速度,也要有溫度。支援隊在上門做核酸中發現一名曾在機場滯留的阿姨,因獨自被封控在酒店房間,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在電話流調中發現一名孕婦因長期關在窄小的房間,造成身體不適……隊員們這類問題反饋至網格負責人,均得到解決。歐陽龍正說:“疫情防控工作雖然壓力很大、節奏很急,但百姓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更需要用關心關懷來溫暖他們的心,為民分擔、替民解憂。”
應屆畢業生挑重任,保證封控區群眾按時吃飯
肩挑黃埔區支援分隊小組副組長重任的蔡誌煒,是剛入職廣州開發區重點項目推進中心不久的應屆畢業生。
4月28日晚,一接到集結通知,蔡誌煒毫不猶豫,作為“黃埔鐵軍”的一員,火速前往疫情嚴峻的白雲區穗和社區,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疫情來勢洶洶,防控分秒必爭,需要盡快摸清社區的實際情況。”為盡快控製疫情,蔡誌煒和組員早出晚歸,工作到淩晨,對隱患風險嚴防死守,保證各個時間段內服務不缺位。對於核酸掃碼、居民流調等重點事項,以及物資配送、重點人群服務等潛在薄弱環節,積極做好前期統籌安排和任務分工,保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疫情防控是“國之大者”,“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蔡誌煒說,疫情出現後,需要對部分區域進行封控、管控,部分群眾會因此產生抵觸情緒,必須注意方式方法,以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暖心開展工作。“從上門排查敲門的聲音到流調溝通時說話的語氣,從接聽電話時耐心的解釋到重點人群需求的關切,我們時刻將群眾的滿意度作為第一標尺。”
保證群眾按時吃飯,保障群眾日常生活,是支援分隊的重要任務。蔡誌煒和同事們利用微信群收集群眾生活用品、生鮮蔬果、日常外賣等需求,再一一從封控道路路口取回社區、精準按戶投遞,用一雙雙“鐵腳板”打通溫情服務的“最後一米”。
(曾妮、倪昌興、徐潔芹、張英、鍾飛興)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