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合作,再辛苦的任務也能完成。
隊員集結分工,開展入戶摸排工作。
工作人員上門采樣。
吹響集結號,鐵軍來報到。接到支援白雲區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後,1400多名“黃埔鐵軍”火速到達白雲區人和鎮開展支援。他們之中,既有不辭辛苦幫居民送奶粉的“網購達人”,也有掐表出餐的“靠埔送餐員”,還有“掃樓飛毛腿”“網格超人”“拚命三娘”……其實,他們都是關鍵時刻站出來的普通人,用自己的拚搏和汗水換來群眾滿意的笑臉。
“運輸俠”
近20000個“水馬”馳援白雲護平安
截至5月4日,在本輪疫情中黃埔區先後緊急調配馳援了近20000個“水馬”,支援白雲區相關管控區域圍蔽工作。
4月28日晚上8點,黃埔區住房城鄉建設局接到上級通知:立即統籌區內資源,運輸圍蔽所用“水馬”,火速支援白雲區。
負責統籌此項工作的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政處處長張寶林表示,一個大貨車最多能運輸200個空“水馬”,可供200米圍蔽使用。如果一次運輸16公裏的圍蔽“水馬”,則需要80輛大貨車。司機、貨車、運水車……短時間內要統籌這麼多資源,任務非常艱巨。
如果圍蔽工作做不好,後續管控難度將非常大。市政、園林、運輸等多部門聯動作戰,在區建管中心、市政中心、綠化中心組織下,水馬運輸專班迅速組建了運輸車隊,調集區內一切可動用的水馬和車輛,風雨兼程,連夜趕赴白雲。連續工作16個小時後,張寶林和同事們順利地完成了白雲區人和鎮江人二路10.5公裏和106國道5.4公裏的高水馬圍蔽安裝。
回顧這一次緊急馳援,張寶林萬分感慨:近20000個“水馬”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長城,它是用黃埔鐵軍的汗水和信心築成的。
“網購達人”
幫居民網購的“知心姐姐”
“15號603羅小姐,豬展肉一斤,鱸魚一條……”5月3日上午,在白雲區人和鎮西成村封控區的物資分揀點,來自黃埔街道的湯麗娜對照著清單,在分揀好的物資包上貼上房號。在這個特殊時期,她就是居民們的“知心姐姐”。
物資連著千家萬戶。封控區裏,有居民反映寶寶奶粉即將“斷糧”,還有居民需要購買慢性病藥品,哪一樣都不能缺。湯麗娜與居民有商有量,站在居民的角度想問題,決定由居民自行網購,將所需的物資先快遞到黃埔街道辦事處,再由街道工作人員將物資轉運到湯麗娜居住的酒店,最後由她將物資分發下去。每當急需物資經過她的手分發到居民手中,她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
“靠埔送餐員”
掐表出餐,讓2000多學子吃上熱飯
給2000多個學生配餐,一共要花多少時間?南崗街應急辦主任黎澤英帶領團隊第一次幹這個活時,花了兩個半小時。
黎澤英是南崗街支援隊第四小組組長,負責對接廣東省領才技工學校的防疫工作,學校2000多名學生都是他的“心頭肉”。
學校人口密度大,感染風險較高,不僅需落實好一日兩檢的核酸檢測工作,更難的是保障好同學們的一日三餐。第一天,黎澤英所在工作隊20餘名隊員用時兩個半小時才將全部同學的午飯配送完畢。
“這樣不行,許多同學拿到飯時已經過了飯點。”黎澤英掛念著每一位同學,當晚就召集隊員和校方商討如何優化流程。實施專人專崗,一人專職打飯,一人專門打菜,連蓋飯盒也由專人負責——封控中的領才技工學校有了一條“大白”流水線。同學們吃上飯的時間也被壓縮到了一個半小時之內。
“中午11點半開始送午餐,同學們最遲下午1點前能吃上午飯。”每次送完飯,招呼誌願者“外賣小哥”坐下來吃飯時,黎澤英都笑得很開心:“熟能生巧、熟能生巧!”他的手機計時器上,這一次配送完成的時間又縮短了。
“摸排組老大哥”
為節約防護服,晚飯滴水不沾
5月4日晚上8點,穿著“大白”連續忙碌了17個小時的吳軍華終於可以脫下滴水的防護服。他是新龍鎮派出所副所長,此次對口支援人和鎮矮崗村,負責上門摸排工作。矮崗村居住人口約8000人,是靠近白雲機場的一個城中村。該村人員流動性大,居住人口密集。村內情況複雜,存在確診病例。
上門摸排工作量大、時間長、風險高。為確保數據準確,吳軍華必須冒著風險近距離接觸重點人員。吳軍華說:“總要有人當逆行者,作為一名警察,我要身先士卒。”
在這場與時間的較量裏,吳軍華走遍了矮崗村的村路和小巷。頻繁敲門導致他手指關節疼痛,到了摸排後期,他隻能改用手機叩門。為了避免摸排工作期間大小便浪費防護服,他與隊友們約定晚飯時“滴水不沾”。截至5月4日,吳軍華和同事們入戶核實500多人,排查出多名重點人員,及時鎖定涉疫人員同住人、軌跡地址、聯係方式等有效信息,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50歲的吳軍華說:“我年紀大了,每次爬到五六層樓時就氣喘籲籲,但我盡量忍住不喘出聲來。作為摸排組裏的老大哥,我想成為他們的榜樣。”
“哄娃達人”
“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來接我呀?”
“爸爸,你要戴好口罩啊!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來接我呀?”每次給在汕頭的兩歲女兒打電話,這個“小大人”總要這樣叮囑李鑒才。
蘿崗街工作人員李鑒才已經是第二次馳援白雲區了。他的妻子在佛山工作,兩人都忙得連軸轉,隻好把孩子送回汕頭交給嶽母照料。夫妻倆本想“五一”假期把孩子接回來團聚,但接到“集結令”後,李鑒才二話不說就報名參加支援,一家團圓的事隻能往後放。
“隻有我一個人在廣州,就擼起袖子加油幹吧!”李鑒才在做好信息報送的同時,還積極協助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給檢測管貼條碼、維持現場秩序、掃碼錄入信息……4月29日以來,蘿崗街支援隊每天協助完成核酸檢測約9000人,摸查老、弱、孕、病等重點人員2500餘人。
“拚命三娘”
病倒在一線,不敢告訴家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人和鎮高增村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劉素芷,今年已經是第二次馳援白雲區了。4月28日下午,在收到長嶺街黨建辦口頭通知後,作為第15組組長的她帶領組員在5分鍾內集中上車。“當時情況緊急,我們都來不及跟家人解釋,也沒帶多少物資準備就出發了。”同為黃埔區公務員的先生也要加班,家中老人身體欠佳,劉素芷隻能將孩子臨時托付給朋友幫忙照顧。
被劃定為封控區的高增村是城中村,情況比較複雜。在劉素芷所在的支援組要協助開展核酸“應檢盡檢”、掃樓排查紅碼人員與梳理流調信息數據等工作。5月1日,廣州突降大雨,氣溫驟降,劉素芷冒雨連續工作。一天下來,本來就很勞累的她身體出現不適。按照工作規定,她必須隔離觀察體征。為了避免家人擔心,她一直瞞著家人。在隔離期間,她放不下工作,不時關注組員在工作群發送的工作信息,撰寫工作報告,梳理當天掃樓入戶排查數據。
“網格超人”
“天亮了,我還能再戰”
羅方龍是夏港街麗江社區的網格員,也被同事們稱為不知疲倦的“抗疫網格超人”。46歲的他平時就是個“掃樓小能手”。此次支援白雲區,羅方龍主動請纓。
4月29日下午3點到達現場後,羅方龍和“掃樓隊員”立即緊鑼密鼓地向當地工作人員了解情況,迅速投入戰疫工作中。4月30日淩晨1點,在上門開展掃樓排查時,羅方龍出現了低血糖的症狀,爬樓梯時有些站不穩。原來,為了搶時間,到達一線後羅方龍連續9個小時粒米未進。隊友們想把羅方龍扶下樓歇息,他擺擺手說“不用”。蹲下來歇一歇,又站起來說:“沒事,我們繼續上樓!”
結束“掃樓”之後,已經是早上7點42分,他在群裏留言:“現天已亮,太陽又出來了,沒有睡意了,覺得今天還可以繼續奮戰!”
掃樓“飛毛腿”
“我要比病毒跑得更快!”
做好二級防護,爬上沒有電梯的八樓,撕掉昨天貼上的封條,帶領醫護人員上門核酸采樣,結束後再貼上當天的封條。接下來又爬另一棟……在白雲區人和鎮人和社區,這套上門核酸步驟,黃埔區穗東街道廟頭社區第一書記周端勇每天都要重複五六十次。
“穿上‘大白’爬樓,每次都像是在蒸桑拿。”周端勇說。人和社區居民樓比較老舊,樓棟密集又都沒有電梯,一上午跑下來,密閉的防護服裏衣物早已濕透。“人和社區流動人口比較多,樓道出口多,城中村管理難度很大。每位居民需求不一樣,需要花很多時間溝通,我也是一邊幹一邊學。”周端勇說,這次支援白雲戰疫,讓他掌握了很多與城中村社區居民溝通的工作技巧。
“要比病毒跑得更快!”支援人和社區的這幾天,周端勇每天都隻睡三四個小時。為此,他在掃樓過程中總是腳步飛快。醫護人員在他的帶領下,上門采樣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平安藍”戰士
一線奮戰的19個日夜
5月1日淩晨3點,白雲區人和鎮下起暴雨,到白雲區支援抗疫防控工作的黃埔區公安分局一級警長張越圍,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趕。因為狂風暴雨的侵襲,人和鎮人和村和東華村外圍管控區的水馬隔離牆倒了。這些隔離牆的作用是防止人員流動引起交叉感染,如果不及時修護好,後果不堪設想。在現場執勤的張越圍立馬組織多名警力搶修倒塌的隔離牆,將2000米的隔離牆一個一個重新紮好,協調灑水車給水馬牆加水加固。當隔離牆重新修複好時,天空已經泛起魚肚白。
此時,張越圍已經搖搖晃晃,疲憊的身體己經感覺邁不開步子。這已經是他奮戰在白雲區的第19天。4月14日淩晨2點,張越圍帶領150名警力奔赴白雲區管控區第一線,從新市街、石門街紅星村、白雲湖街道到人和鎮,哪裏最艱苦,哪裏就有他們。“我的身後是同行的戰友,需要保護的村民以及‘黃埔鐵軍’的榮譽。”張越圍說。
“快遞俠”
居民滿意,再累也值得
5月2日下午,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走進白雲區人和鎮穗和社區居委會,焦急地問:“能不能幫忙到社區門口取個快遞,我媽媽急著用。”
正在這裏支援一線抗疫的長嶺居管委會(黃埔區重點項目辦)政策法規處處長陳華瑜趕忙上前了解情況,原來男子的母親突發糖尿病並發症,急需某種特效藥,他已經下單買藥,但配送隻到小區門口進不來,他本人因為隔離也不能出去。
“別著急,我現在幫你去取。”陳華瑜立馬騎上“小電驢”,七八分鍾後來到小區門口快遞放置處,才發現快遞其實還沒到,他又在門口等了半個多小時。拿到藥後,陳華瑜趕快趕回去,把藥送到那位居民的手中。“當居民收到物資跟我說謝謝的時候,我感覺很滿足。再累也是值得的!”
(張成 周翼 舒悅 焦嬋娟 徐潔芹 曾妮)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