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逕下惠農中心。
無土栽培植物工廠。
來逕下村可乘坐熱氣球。
3月31日,中新廣州知識城逕下村的稻田裏,村民們趁著好天氣搶抓農時開展水稻插秧,全自動的插秧機在田裏來回穿梭,伴隨機器有節奏的噠噠聲,一簇簇綠油油的秧苗被整齊均勻地插種在水稻田中。微風拂過,秧苗輕輕搖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呈現眼前。
當天開耕插秧的是逕下納米農業公園的核心種植試驗田,也是廣州市黃埔區屬國企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識城集團”)近兩年在逕下村通過土地流轉集中管理近1000畝土地的一部分。
國企“下鄉”,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通過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知識城集團圍繞當地農業特色,將配送、物流、儲藏、加工和農業觀光休閑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較為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把原來不掙錢、沒人幹的農業變成了科技加持的“種植工業”,有力推動黃埔區鄉村振興出新出彩。
插上農科“翅膀”
鄉村振興打牢產業基礎
逕下納米農業公園核心種植試驗田今年種植的是新引進的巴斯馬蒂米。這個品種的米具有比較高的抗性澱粉,有不被人體吸收的成份,食用後可以保持血糖的穩定,屬於粗糧大米,深得糖尿病患者的喜愛。
依托知識城的高新科技平台和國際合作平台,知識城集團正積極打造現代農業裝備產業園和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其中現代農業裝備產業園將建設現代農業裝備研發中心,打造符合廣東乃至中國南方地形地貌特點的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係統,給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將村民從田間地頭解放出來,擺脫了靠天吃飯,為鄉村振興打下牢固的產業基礎。
試驗田的另一邊,一個白色的鋼結構大棚引人注目。棚內一片鬱鬱蔥蔥,在電腦控製的恒溫恒濕條件下,不同品種的蔬菜一排接著一排,長勢喜人。這是一個無土栽培植物工廠,生產的蔬菜均為有機種植,工作人員每次進入大棚前,都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頭套鞋套,經過風淋間除塵。
“用水衝洗一下就可以食用,大部分用來做蔬菜沙拉。”該工廠負責人介紹說,這個占地麵積5畝不到的大棚年產蔬菜約17萬斤,產值高達200萬元,比傳統種植模式下的產值高20倍。工廠自今年1月投入試運營以來,已經收獲了第一批蔬菜,產品大部分直供高端生鮮連鎖店。
“我們本地村民來到‘植物工廠’打工,雖然還是務農,但工作的環境大大改善,收入也更高、更穩定。”在這裏工作的逕下村村民淩億錦說。
工廠負責人介紹,目前棚內所有設備均為國產,連種苗的研發都實現了全部自研,不僅成本更低,還能夠針對廣東地區的氣候、水、土因素進行定製調節和開發,讓產量更高、產出更穩定。
“未來我們將繼續打通從種子、種植、加工、運輸到餐桌的一整條現代農業產業鏈,為鄉村振興、產業下鄉提供更多具有附加值的解決方案。”知識城集團鄉村振興辦副主任趙宇說。
逕下生態“六零米”、“埔心一點紅”番薯、“富硒”花生……逕下村當地特色農產品正成為新型綠色健康農產品“代名詞”,穩住居民“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目前我們已和13家單位洽談並建立食堂食材配送服務關係,直接服務1200多人,預計年營業收入可達1800萬。”趙宇說。
土地流轉“轉”出活力
回鄉就業機會更多
逕下村有兩棟普通民房,這裏是知識城集團下屬科文教公司的總部,也是一支48人鄉村振興團隊的大本營。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27歲,大多是高校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
科文教公司員工黃麗華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逕下村的情景。“道路坑窪不平,開車進村的第一個月就補了四次胎。”在她看來,當時的逕下村和城市的距離僅隔一條馬路——那邊是塔吊林立、車水馬龍,這邊卻連家像樣的餐館都沒有,村裏唯一的經濟來源隻有傳統的農收。
為了找到破解的辦法,科文教公司團隊一家一戶拜訪村民,了解村民的真實想法、實質需求,最終決定從土地流轉入手籌劃村社集體經濟。
“我們將逕下村1000多畝的土地流轉起來集約利用,打造數字水稻農場、高新特色產業以及鄉村旅遊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每年給村集體穩定的回報,更重要的是解除村民的後顧之憂,可以擼起袖子放心謀發展。”知識城集團黨委副書記彭月梅說。
鄉村振興也帶旺了逕下的旅遊業。來到逕下村,遊客不僅可以到“紅色幸福號”小火車拍照打卡,還可以坐上鮮豔的熱氣球,從高空俯瞰逕下村的田園風光,或者在覓菜園裏采摘蔬果,體驗一番返璞歸真的農耕生活。
來逕下觀光的遊客大都會到逕下村惠農中心一坐,或是在寬大的遮陽傘下小歇,或是品嚐當地新鮮的特色水果調製飲品,或是挑選一些土特產帶回家。人們很難想到,這棟漂亮的建築,以前是一間年久失修的舊民房。翻修後的惠農中心煥然一新,一樓的惠農咖啡廳裏擺著逕下原創的各類文創產品,有村民製作的青頭鴨公仔,有手工編織的草帽、手袋。這裏還為村民提供免費的寄賣服務,自家種的新鮮瓜果蔬菜也被擺上了櫃台。二樓則建成了鄉村圖書館,不僅能在這裏讀書,還可以遠眺逕下的田園美景。
逕下惠農中心裏一個郵政快遞點,徹底改變了過去村裏收不到快遞的曆史,村民還可以把家裏種的農產品一批批發往全國各地。村民馮敏菲去年11月也回到了村裏,當上了惠農中心郵政窗口的收發員,對她來說,雖然工資不算高,但省去了租房和夥食開支,其實淨收入並不少,而且和家人能住在一起,幸福感更強。
(張成 範敏玲)
主辦: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承辦:廣州市黃埔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備案號: 粵ICP備2022017031號-1
粵公網安備 44011202000021號網站標識碼:4401120001
0
视窗区
0
导航区
0
交互区
0
服务区
0
列表区
0
正文区
开启“阅读”后,点击文字或控件可以阅读其内容;双击文字或控件,则是操作对应的文字或控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