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廣州知識城。攝影 賈自豪
如何搶抓RCEP機遇打造開放合作示範區?知識產權綜合改革如何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創新驅動怎樣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8月24日上午,《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下稱“《總規》”)實施一周年總結暨“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 激活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專家研討會在廣州知識城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舉辦,北京分會場同步視頻連線。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等14位國內各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展開深入對話,以國際化視野為中新廣州知識城(以下簡稱“知識城”)未來建言獻策。省、市、區各級領導、區內相關職能部門、專家學者、科技企業代表約60人參加活動。
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周亞偉表示,知識城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知識城“要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上下功夫”的要求,以最強力度、最高站位推進知識城“一號工程”建設,對照《總規》抓行動落實、對照任務抓立法保障、對照要求抓政策創新,為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努力把新時代產城融合美好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
RCEP帶來發展機遇
高標準打造開放新標杆
當天研討會現場,省市領導和專家學者雲聚一堂,激蕩思想,為知識城出良言、獻良策,進一步激活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新動力。研討會由原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張振剛主持。
“RCEP的簽署,不僅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新機遇,也為中新廣州知識城帶來發展機遇。”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會長,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表示,作為改革的排頭兵和對外開放的先行者,中新廣州知識城在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麵要先行一步探索經驗。
《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與知識城《總規》公布,時間僅相隔不到一個月。RCEP簽署為深化中新二期合作帶來全新機遇。目前,知識城已引入新加坡能源總部、新加坡國立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新加坡國際管理學院、新加坡馬光醫院等12個中新合作重點項目,正加快啟動2平方公裏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建設,打造“新加坡企業來華首選地”。
彭森特別提到,知識城在知識產權方麵要在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下功夫,在加快立法的同時,體現知識城高定位、領域獨特、綜合性強的特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知識中心。“RCEP中,知識產權這一章份量重、篇幅長,為本區域知識產權的保護和促進提供了平衡、包容的方案。這些規則為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開放發展,特別是其作為全國唯一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實驗區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也提供了豐富的現成經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院長陳雲良也從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方麵提出建議。知識城貫徹國家出台係列職務成果轉化的政策文件,探索中新廣州知識城新模式,明晰科技成果所有權的解釋,優化頂層設計,建立科技成果混合所有製相關權責的體係,激發科技創新的智慧活力。
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打造未來城市發展樣本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原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潘家華認為,知識城作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樣本,在建設中需要將碳達峰、碳中和等內容納入規劃的範疇。低碳、碳中和必須是創新引領的標配,是可持續發展的標簽,這就要求在知識城內的土地審批獲得授權,包括農用地轉為其它用途,優先安排林業用地的指標。創新突破,減少時間成本、交易成本,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效能。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黃慧明則表示,空間規劃是保障知識城發展規劃全麵落地並科學謀劃長遠布局的重要抓手。知識城的發展規劃非常詳細地製定了六大方麵的任務,在空間規劃中聚焦了產業、生態、服務、支撐四個維度,將為城市建設貢獻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知識城經驗。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靳東曉對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要加強科技創新,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係;二是加強環境保護,推進雙碳工作,在交通、住宅等方麵改善能源供給結構;三是做好國土空間規劃,建議在落實廣州市國土規劃有關內容要求的基礎上,由知識城管委會深化知識城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依照法定程序報批,開展控製性詳細規劃的編製並組織實施。
廣東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廣東省綠色城鄉規劃設計工程中心主任蔡雲楠表示,知識城打造“灣區樣板”,其高質量發展的途徑應從創新空間模式促進精明發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實踐、公共服務產品的高品質建設三方麵算好經濟賬、生態賬、服務賬。
一直以來,知識城堅持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全麵提升城市路網、海綿城市、綠色建築建設,智慧創新城區初步成型。過去一年,知識城20條舊村改造一年來拆遷量超1000萬平方米,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開業,花莞高速連通知識城,創新大道與廣汕路實現貫通,廣州實驗中學、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將於9月開學,城市麵貌煥然一新。
以最強力度推進知識創造
提升科研密度、創新濃度
“當前全球產業鏈麵臨重構,這是機會也是挑戰。製造業的高水平自立自強在整個新發展格局中最為關鍵。”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委員黃群慧結合知識城產業發展提出五點建議:保持製造業比例基本穩定;圍繞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建立自立自強的創新生態;發揮競爭政策,鼓勵創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優化產業鏈,強化創新鏈,提升價值鏈。
一年來,知識城以最強力度推進知識創造,灣區創新“北極點”初現成效。簽約動工投試產項目290個,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同比增長37%。新引進小鵬汽車、烯灣科技、深南電路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寶潔新智造中心、百濟神州第二工廠、諾誠健華一期等21個項目竣工、投產,“三集群兩高地”建設成效顯著。部分高精尖項目被國家發改委納入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項目,並獲扶持資金,中國納米穀5G濾波器項目建成投產,粵芯半導體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窗口指導”,為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貢獻“知識城智慧”。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兼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平在會上表示,知識城建設重大基礎科研、基礎設施需提前做好戰略布局,尤其是針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來加強科研管理,促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良性、有效地運行。
隨著重大基礎科研設施落地,知識城的科研密度、創新濃度大幅提升。中科院、社科院、南洋理工、西安電子科大等20餘所頂尖科研院所紮根於此,全年專利授權量突破22612件,同比增長28.16%。經人社部批準成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全市首家省級博士博士後創新示範中心及國際人才自由港在知識城相繼投入運營。目前,知識城已引進鍾南山、張伯禮、施一公、趙宇亮等科學家100餘名及各類高層次人才1151人,知識城在讀研究生人數超過3400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院長石光明從科教一體發展角度提出見解,知識城需要加快產教研一體園區建設,建立良好人才發展生態並建立產業大基金牽動產教研融合循環。 (範敏玲 張成 許玲 譚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