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一脈步道穿山水,三生畫卷出長嶺。7月18日,廣東省首條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在廣州市黃埔區長嶺街道全新亮相。步道如一線綠色珠鏈,將黃埔區北部的山水景觀、人文村莊悉數串起,向四方來客展示了出長嶺良好山地生態和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今年以來,黃埔區充分利用產業集群和科技創新優勢,積極推進“院士下鄉、產業進村”,全麵布局全區科技農業、科技產業、特色精品村建設、農文旅及農業園,重點謀劃打造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在新落地的係列鄉村振興民生項目中,長嶺街道率先引入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作為服務全域的開放性體育公共基礎設施,著力將北部山區的山水人文資源“串珠成鏈、連線成片”,配合長嶺鄉村振興規劃格局,著力實現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一條步道串聯多種風光
涵蓋不同難度環線10餘條
“這裏有廣州市內難得一見的自然風光,我以前也經常和家人來這裏行山,但以前周邊環境不太好,沒有整體規劃配套,現在這裏建設國家級的登山步道,設施完善了,環境也越來越好,我們以後會常來的,到黃埔去,到長嶺去!”當天參加步道徒步活動的陳小姐說。
長嶺街道位於黃埔區中心腹地,是廣州東部綠色山水新城,也是連接廣州科學城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重要樞紐,森林覆蓋率達50%,有“黃埔區後花園”的美稱。北部山區主要由黃麻、黃登、長平、嶺頭等四大社區組成,兼具嶺南山水的通明靈秀與粵地鄉土的田舍怡然,如一幅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和諧畫卷。
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就誕育在這“三生畫卷”之中,該步道是國家步道係統布局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廣東省首條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步道一期總長64.3公裏,選擇黃麻、黃登、長平、嶺頭等分區進行路線規劃及設計,展現嶺南淺山區山水交融的自然生態與鄉野風情,布局山地休閑戶外產業帶。
在規劃設計上,該步道通過山間步道穿針引線,配合長嶺鄉村振興規劃格局,分別打造三個功能區:東部嶺頭山水農研觀光區,依托產業發展規劃,設親水和登山兩線,豐富悠閑健身功能;中部長平黃登林水體驗區,設計木強水庫環湖慢行係統,適宜地段設水步道,雞啼山觀景台是該支線視覺興趣點;西部黃麻鄉村振興示範區,遊客既可通過黃麻大環線縱覽鄉村振興蓬勃氣象,又可在鄉村體驗線感受鄉村的山水人和。這三個山地休閑體旅功能區以點成線、以線帶麵,涵蓋不同徒步時長、難度各異的環線10餘條,服務不同民眾的徒步需求,構建出鄉村振興生態旅遊帶狀空間,營造城市與山野、繁華與自然、忙碌與休閑自由切換的生態場景。
作為國家體育公共設施、綠色生態基礎設施、特色山地旅遊設施,長嶺國家登山健身步道配置對標國際頂級步道標準。在步道建設中,采用多種不同形態的路麵表達,充分保障了徒步者科學、安全的登山健身功能的實現。融入“手作步道”、“無痕山野”等國際先進生態工法理念,並在建設中就地取材,既避免外來材料侵蝕環境又滿足了國家生態保護的根本要求。除本身的徒步功能,步道係統還構建了充分的山地遊憩空間,可實現農旅體驗、戶外運動、生態博物、自然科普等多種複合功能,致力於為民眾在工作生活餘暇提供多種休閑健康選擇。
目前,步道黃麻主入口、嶺頭主入口及嶺頭茶園環線建設工作以初步完成,並向公眾開放。未來兩年中,長嶺街道將逐步完善國家步道及配套設施建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休閑運動需求,賦能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城市更新+鄉村振興”
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今年以來,黃埔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重點謀劃打造鄉村振興重大項目。該區“百大項目慶百年”大會戰中,涉及鄉村振興領域的重大項目共有20個,總投資額約110.8億元,力爭打造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鄉村振興“黃埔樣板”。
長嶺街道在其中貢獻了生動鮮活的“長嶺對策”。今年以來,長嶺街道開展“決勝開局年 奮戰100天 長嶺煥新顏”城鄉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城市更新拆舊工作超額完成既定任務,累計拆除房屋超過137萬平方米,創下了“百日超百萬,平均一天拆一萬方”的“長嶺速度”;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廣汕路、永順大道等主幹道道路綠化美化亮化效果有了質的提升;鄉村振興實行一村一策,多元發展策略,探索出“生產基地+科技”和“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長嶺堅持鄉村振興和城市更新一盤棋,二者融合創新發展為棋眼,實現宜農則農、宜業則業,生態、生產與生活‘三生繁榮’。”長嶺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所轄區域不同特色,長嶺街道因時因勢製定了多元發展策略。在東部,依托黃埔區國際會議中心農研基地的產業發展規劃,深挖當地知青文化與茶文化,探索服務院士等高層次人才的高端定製農業,形成“生產基地+科技”模式,打響“黃埔紅”紅茶創新園品牌;在中部,因地製宜發展荔枝、龍眼、菠蘿等精品農業,實現原生山水與現代都市完美融合;在西部,則依托黃麻優越的森林資源與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借助黃埔區舊改的東風,以舊改引入社會資本,由政府指導性地對區域進行重新打造。
東中西部大分區的格局之下,更有“細胞網絡”狀的精細劃分。位於步道重要地段的黃麻社區以丘陵地貌為主,山多、林地多,地質災害頻發,此前當地村民多外出打工,2020年底村集體總收入8.78萬元。為此,長嶺街道組織專家團隊對黃麻社區進行整體重新規劃設計,將舊村改造和鄉村振興相結合,重點聚焦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造血導入、特色項目開發。
該項目劃定中軸線,東翼貫徹城市更新路徑,就近選取平坦空地建設居住生活區安置村民,全麵提升人居環境水平,根本解決地質災害隱患問題;西翼則堅守鄉村振興路徑,以農為本、產業優先,加快土地流轉集約,對現有房屋予以合理保留、美化改造,打造黃麻鄉村振興工作站、綠色記憶廣場、雲山秋月微總部、錦繡天堂等自帶長嶺IP的“金字招牌”,實現城市建設和舊改項目雙促進、雙提升。
據悉,改造後的黃麻,將以“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院士基地+觀光旅遊”的模式,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提升和農民收入增長,共享發展成果,預估每年可為村裏增收1500萬元。 (焦嬋娟 蔡冰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