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拱門呈現“莫比烏斯環”LOGO,彰顯知識城快速發展的無限可能及美好未來。圖為北大門
南大門
日前,曆時5個月建設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南北大門正式落成,知識城南、北,以及增城界3座門戶標識景觀建成2座,拓展豐富了知識城景觀內涵,優化提升了知識城城市形象。
中新廣州知識城南大門處於創新大道上,在廣汕公路黃登村路段,北大門處於開放大道上,在九龍大道白雲區與我區區界以南約200米處。知識城北大門作為我區與白雲區之間的標誌性門戶節點,成為2020黃埔馬拉鬆終點。
“智慧樹”造型融合了新加坡著名景點“超級樹”和廣州“小蠻腰”的形態
設計內涵豐富 融合新加坡和廣州元素
知識城南北門建設內容包含各一座新建鋼結構拱門,各5座13.5米至23.6米藝術雕塑(智慧樹),裝飾工程、電氣工程(夜景燈光)及配套綠化,造型設計共有五層內涵:
“無限可能”的發展空間。拱門上方知識城LOGO采用立體雕塑形式,準確傳達知識城莫比烏斯環LOGO無限可能的寓意,彰顯知識城快速發展的無限可能及美好未來。
突出“知識就是力量”。拱門設計從“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名言中汲取靈感,整體線條呈扭轉形態,突出力量感,以藝術美表達“知識”語言。
展現中新合作廣州成果。拱門兩側的五株“智慧樹”,造型融合了新加坡著名景點“超級樹”和廣州“小蠻腰”的形態,呈向上生長的形態,寓意中國和新加坡在廣州知識城的合作成果多、前景廣闊,既豐富了景觀節點的形態,又提升了景觀節點的內涵。
彰顯中國智慧,增強文化自信。拱門選用海藍色,既象征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港文化(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黃埔港是興旺發達的千年良港),又寓意黃埔區融入大灣區建設,書寫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藍色拱門與背景天空藍呼應,體現天地呼應、“天人合一”的中國智慧。“智慧樹”數量為“五”,呈不同色彩,隱寓“五行”這個中華傳統文化的“根”。
構建命運共同體。俯看南、北門整體景觀,智慧樹猶如五個圓環(代表世界五大洲、寓意全球化),通過藍色拱門進行聯係,整體組合寓意世界命運共同體理念,升華景觀節點的內涵。
體現數學藝術美。北大門拱門東、西半幅尺寸均采用著黃金比例;南大門拱門內線應用了“最速曲線”。
匹配“國家級”高度 設計施工難度大
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作為主管部門,區建管中心作為建設業主,始終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要求貫穿設計施工全過程。
知識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創新載體之一,是我國與新加坡共同打造的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和國際化知識創新平台。知識城南北大門在設計立意上,緊跟國家戰略步伐,按照“以知識引領發展,以科技創造未來”的總體要求,站在知識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以及中新雙邊合作戰略高地來綜合考量,緊扣“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戰略定位,設計元素采用中新合作、廣州、黃埔、知識、智慧等元素,著力打造灣頂明珠城市形象新名片。
北大門、南大門整體長度分別達86米、65米,高度分別達到19米、16米以上且中間不設支撐。在道路上設置大跨度的異形鋼結構構築物的做法,國內外難以找到參考案例,極大地增加了設計和施工難度。對此,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各種不確定因素,通過創建3D模型,對結構安全、擺動幅度等多項參數進行多次驗算,協同考慮製作安裝過程的可行性。
前期由設計單位綜合考慮行政區界、地鐵線位、自然環境、規劃及現場條件等因素,提出多個版本的選址比選方案,同步組織規劃、建設施工、街道、東城路政等部門和單位,通過多次專項研究、實地勘察等方式,前後曆時1月餘才最終確定選址。借助無人飛機模擬等科技化手段確定南北門拱門的設計高度。
一方麵,基於南北大門拱門異形結構複雜性,施工單位全麵提升材料切割、編號、加工、空中定位、焊接等係列製作工藝精度要求,有效提升建設品質和建築美觀性。另一方麵,在拱門鋼管焊接上,針對管徑大、鋼壁厚情況,采用二氧化碳保護焊,確保焊縫質量,提升建築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
克服多重難題 5個月完成安裝工作
項目於疫情期間2月17日完成招標,4月中旬完成選址,6月份進場施工,到11月底全麵完工,累計曆時約5個月。
考慮到拱門及智慧樹體積大,製作工廠和現場作業的停放空間相對有限,主管部門、建設施工單位等加強場地研究,創造臨時放置場地條件,確保在不影響道路交通運行的基礎上完成安裝工作。南大門所在位置為急坡位,一側靠山且國防電纜、電信等管線複雜,另一側為高邊坡且靠近地鐵21號線,兩側高差約十幾米,受地鐵保護範圍影響,地形複雜、施工條件極大地受限。對此,參建各方多番研判,製定施工保護措施和應急預案,將施工風險降至最低。
針對跨越國道施工需辦理開挖、吊裝等許可證手續,北門位置高壓線下地、市政道路項目路麵、人行道施工等進度滯後,南門位置國防電纜管線錯綜複雜等難題,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加強與市交通局、東城路政所、東城養護所等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確保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開展施工,推動周邊道路建設工作。
由於南北大門的拱門跨度大,需采用分段吊裝方式,出於施工安全考慮,必須選擇風力5級以下的天氣實施吊裝施工,且吊裝到位後的骨架焊接、加固工作必須在持續晴天天氣下完成,施工窗口機會少、作業難度大。為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主管部門、建設參建單位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集中組織施工力量,充分發揚“5+2”“白+黑”的工作作風,克服夏季高溫天氣下連續施工難題,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安裝工作。合理配置人員。拱門吊裝焊接、次骨架、LOGO、字體、智慧樹拚裝、燈光安裝等工作涉及大量高空作業,對此,要求施工單位細化施工人員安排計劃,加強人員安全施工培訓教育,做到責任到人,安全到位。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中新廣州知識城環境景觀建設水平,優化營商招商環境,我區堅持“以景識城”,立足知識城粵港澳大灣區頂部、“一麵靠山、接壤三區”的獨特區位優勢,依托“一核一軸四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全麵提升知識城環境景觀,打造“知識引領、創新驅動、開放共贏、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綠色智慧城市形象。
一方麵,構建便捷高效交通網絡,建設綠色市政基礎設施,打造一條從科學城到知識城,“科技、生態、 文化、知識”相交融的現代科技智能大道。另一方麵,構建“三山屏障、一廊骨架、藍綠脈絡、綠園點綴”的生態綠地結構,結合城市組團布局以及城市重要公共空間和標誌性建築,打造城市空間景觀廊道和景觀節點體係,營造和諧發展的生態空間。 (黃埔新時代 鍾燚 通訊員 馮冬枚 何方 謝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