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五大產業組團四大核心片區,到2023年實現五大變化
科學城空間結構圖
12月1日,備受關注的《廣州科學城提升規劃深化設計》正式對外公布實施。該設計成果自批準之日(2020年11月12日)起生效。
擴容後的廣州科學城,規劃目標和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引擎,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區,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示範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
規劃明確,廣州科學城將結合重要交通廊道,串聯多組團發展,形成“一環、三心、雙軸、多片區”的總體結構。即:1條總部經濟發展環,3個服務中心(政文綜合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產業服務中心),2條發展次軸,10個多元發展片區。科學城將沿科學大道-開創大道總部經濟帶,串聯政文綜合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產業服務中心,形成多核驅動的發展強軸,為黃埔創新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規劃從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宜居、交通出行等多方麵,對科學城未來的發展作出細致安排,引領科學城實現“五年大變化”。
專家:規劃為科學城提質增效提供指引
廣州科學城是廣州高新區的主體園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20多年的發展,科學城已由產業集聚的起步發展期,邁入產城融合的科學發展期,但發展空間逐步飽和。為此,黃埔區將科學城擴容7倍,至144.65平方公裏,相當於全區麵積的1/3,含原科學城、雲埔工業區、東區、永和開發區、長嶺居和廣石化等地區。
規劃先行,謀定後動。為避免“關起門研究”的不足,也為科學城擴容提質提供更優勝方案,2019年3月,黃埔區麵向全球,正式啟動廣州科學城提升規劃設計國際競賽。
2020年3月,廣東省委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的《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3年,廣州科學城要實現五個方麵大變化——發展空間實現大優化,科技創新實現大突破,產業集群實現大提升,中小企業實現大發展,對外開放形成大格局。
今年5月,廣州科學城提升規劃深化設計成果通過專家評審。據悉,該項成果是在綜合6個競賽方案優點的基礎上,吸取競賽專家評審會及相關職能部門意見,充分銜接《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的相關要求而誕生的。
“深化設計為廣州科學城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一個係統的發展框架,針對產業、生態、交通、公共服務配套等多方麵提出建設性意見,並與實施項目相結合,能夠較好地指導規劃理念的落地。”評審專家認為,規劃對生態的保護和利用,較好繼承了原科學城生態優先的發展思路,“生態一直以來是科學城的強項,要繼續保持下去”。
專家表示,規劃對於創新人群和創新體係的研究,進而形成的定製化公共服務配套體係和園區更新路徑,能夠為科學城提質增效提供較好的實施指引。
高質量打造四大核心片區
規劃明確提出,高質量打造現狀中心區(科學城廣場周邊)、政文中心、雲埔中心與高鐵中心四個核心片區。
其中,科學城廣場周邊的發展願景為:將規劃成為配套齊全的活力之城,綠意盎然的生態之城,尺度宜人的慢性之城。
在空間結構方麵,科學城廣場周邊規劃為“一橫一縱一環”。
一橫:挖潛藍軸橫向空間,打造1.5公裏長貫穿科學大道東西向活力商業街,營造親水活力生態空間;
一縱:適度提高縱向綠軸廣場的開發強度,增加商業、文化、人才居住等配套功能,並強化縱軸空間與周邊山體、地鐵站的直接聯通。
一環:設計空中雲道,串聯中心區7座山體公園,形成整個中心區慢行體驗環道。
雲埔中心區的發展願景,定位為:服務科研、支撐智造,締造激發科技創新轉化的智慧交互都市;立足生產、麵向生活,構築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的多元樂活之城。
為此,雲埔中心區規劃打造“一軸一帶、雙心聯動、多片發展”的空間結構。一軸:聯係穗港合作園和片區核心的智互交往軸;一帶:依托細陂湧打造樂活河穀,形成藍綠休閑帶;雙心:圍繞軌道站點打造的生活服務和生產服務核心;多片:外圍布局的創新型生活單元與複合智造園。
另外,政文中心區將集聚高能級科創孵化平台及科技風投資本,著力成為科學城活力創新中心。高鐵中心區則將打造成為站城一體的綜合樞紐片區。通過複合交通樞紐,呈現傳統與現代,高端大氣的金融商務區風貌。
規劃五大產業組團打造“中國智造”標杆產業
規劃提出,科學城將依據現狀產業基礎和行政邊界,結合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規劃為五大產業組團,包括科學城中心研發辦公組團、蘿崗政文中心研發辦公組團、大沙研發辦公和智能製造組團、永和智能製造組團以及雲埔東區智能製造組團。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興國之器,而智能製造是未來製造業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
根據規劃,科學城產業發展定位為“全球智能製造基地”和“中國智造品牌中心”,將培育壯大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中國智造”標杆產業,建設成為領航全球的IAB產業基地、國家先進製造示範產業基地、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示範區。
其中,黃埔區將率先在科學城布局約6.5平方公裏的生物安全園區,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另外,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安全創新港作為國內首個以中試為主的生物安全產業園也在籌建中,計劃引入國內外先進的生物安全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入駐落戶並從事研發及生產,進一步推動生物安全產業發展。
當前,“新基建”熱度不斷攀升,黃埔區出台全國首個區縣級“新基建”政策,謀劃布局新基建“四大主戰場”,安排120個新基建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其中,科學城將創建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範區,重點打造航天雲網、阿裏飛龍工業互聯網平台、中船“船海智雲”等一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麵積約65萬平方米的中國新基建產業園也已提上議程,打造產業數字化發展新標杆。
新興產業生機勃發,傳統產業也要“老樹發新芽”。規劃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升級高端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船舶修造、健康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重塑製造業的技術體係、生產模式、產業形態和價值鏈條,助力黃埔區加快創建國家“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先試區,爭創國家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
同時,規劃指出,緊緊扭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一方麵,推進布局大科學裝置、重要科研機構和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台,另一方麵,加快推進穗港科技合作園起步區、中科院空天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等多個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落地,積極引入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研究生院、香港大學廣州創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全麵建設大灣區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對於產業用地緊張的問題,規劃提出打造集約發展用地“黃埔”模式。通過釋放存量空間,新增建設用地規模2793公頃;創新產業用地分類,鼓勵土地混合使用,新增混合用地992公頃;建立差別化的土地供應機製,重點功能區、工業樓宇及優質產業項目綜合采用“帶方案出讓”“標準地”“1.5級開發”等多種土地供應方式,提升產業空間供給質量;支持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允許普通工業用地基準容積率上限可達3.5-4.0,鼓勵建設工業樓宇,推動建設“摩天工廠”,打造一批“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示範項目。
公共配套更完善城市更便捷有溫度
在注重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廣州科學城還將強化對生態人文元素的構建,讓城市變得更有溫度。此次提升規劃堅持共建共享,在集群公共服務、落實民生實事、改善生態環境、優化交通出行等方麵重點發力。
公共服務設施方麵,規劃明確,將搭建一個“提質增新”的配置體係,打造綜合服務中心、科技服務中心、產業服務中心“三主”和永和、長嶺居、高鐵中心“三輔”6個服務核心,劃分32個創享單元,讓居民不出10分鍾,便可用上基礎生活服務設施、共享生產服務設施和創新創業服務設施。
生態方麵,則以構建山廊、水廊、綠廊為目標,通過聯通水係構建公園體係,控製防護綠地,形成“兩心、多點、鏈山織水”的生態網絡結構。
規劃提出,未來科學城將實現人均綠地麵積大於等於9.6㎡的目標,城市藍綠空間占比達到56%,水麵率達到6%,綠化覆蓋率達到50%,居民5分鍾可達公園。
為滿足群眾對教育和醫療的多樣需求,科學城規劃提出,將大力引進名校附校、國際學校,名校附小及國際小學占比提升至32%,名校附中及國際中學占比41%,全麵提升基礎教育品質。同時,增加7處片區級醫療設施,提升整體醫療水平。
交通規劃方麵,構建“五橫六縱”高快速路網結構,提升聯係效率。加快推進機場第二高速建設:落實開放大道快速路升級方案、落實開創大道南段快速路升級方案。加強規劃區城市道路與高快速路的銜接,實現與灣區節點城市和交通樞紐1小時互達。
軌道交通方麵,將通過TOD導向優化軌網格局,引領城市建設。在落實交通提升規劃基礎上進行地鐵線網優化,包括新增1條地鐵線,地鐵線路增至11條,同時調整5條地鐵線位,48個地鐵站(換乘站13個),新增1個軌道換乘中心(蘿崗換乘中心),66%的地鐵800米半徑覆蓋率。
根據規劃,未來科學城將通過新建商業樓宇以空中連廊相連接,打造200公裏風雨連廊和“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的慢行係統,讓城市規劃提升成果與市民共享。(供稿:鍾飛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