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半個月前商務部舉行中新廣州知識城專題新聞發布會後,11月28日,首場《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政策解讀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中新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新加坡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平台,如何全麵深化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城市發展等各領域的務實合作?作為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綜改試驗區”,如何打造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最集中的高地?在國務院批複《規劃》後,知識城在“十四五”規劃中將如何承擔好使命擔當?麵向2035年的曆史新征程工作如何開好局、起好步?這些問題,在首場《規劃》政策解讀會上有了答案。
會上,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會長、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原國家發改委經濟體製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等多位專家現場發言,對《規劃》進行深入解讀,剖析知識城在“十四五”規劃中的使命擔當,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新機遇、新挑戰,為知識城出良策、獻良謀。會議由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冼銀崧主持,來自各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相關研究院所研究人員共37人出席會議。
專家解讀 新使命 新機遇 新挑戰
在首場《規劃》政策解讀會上,6位來自經濟、社科、規劃等領域的重量級專家圍繞《規劃》進行政策解讀,剖析知識城在“十四五”規劃中的使命擔當,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新機遇、新挑戰,為知識城出良策、獻良謀。
目前,知識城已經建設形成“三集群兩高地”,包括:由王曉東、施一公等一批院士領銜的全球頂尖的生物製藥產業集群,以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條量產12英寸晶圓的生產商粵芯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化集群,以寶能汽車、小鵬汽車、百度阿波羅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已建成全國唯一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統一管理的知識產權保護元素最集中的高地,正在全力建設中國納米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化高地。
用市場化改革思路破解發展中的矛盾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會長、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彭森
《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上體現了五中全會的精神,符合廣州實際情況,是一個很好的規劃。
知識創造新高地重點是培育知識生產、傳播、運用、服務和知識保護於一體的現代知識經濟體係,包括引進一些國際知名的教育機構,創建創新型大學。在國際人才自由港方麵,重點是吸引和用好國際創新人才的激勵和人才流動的機製,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環境。灣區創新策源地方麵,要重點形成基礎科學、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知識創新體係。發揮中新合作的獨特優勢,對接新加坡、港澳營商環境,創建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增強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好的定位要有好的製度、好的機製保證。知識城要深化市場化改革,用市場化改革的思路和辦法來破解發展當中的矛盾和問題,激發市場的創造力和高質量增長的活力和動力,實現勞動力資源、人才資源、金融資源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配置,在“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真正發揮粵港澳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創造出更新的經驗。
建立融合發展體製機製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原國家發改委經濟體製綜合改革司司長 孔涇源
在《規劃》中,打造全球知識產權高地被作為戰略基點,提出要打造“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範全國”的知識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城。
要適應知識城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的戰略定位,完善知識產權製度、科技創新利益激勵機製、產業應用便利化服務體係;適應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的規劃取向,建設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使用、國際人才聚集利用新體製;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國家戰略,建立對港澳資本、技術、人才、數字、服務等市場要素單邊率先開放融合發展體製機製。
知識密集型產業如何建立高端化、國際化、數字化、智能化、集約化的體製機製?答案是三個“適應”。即,適應數字智能產業發展需要,創立先進製造業和增量製造產業體係;適應消費互聯網向產業物聯網轉變及其業態特性,創新數字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深度融合體製機製,搶占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曆史先機;適應傳統企業模式向產業鏈分工轉變趨勢,鍛造高新技術產業橫向、縱向分工和區域適度整合的產業集群和創新鏈、產業鏈集群。
在新發展格局中承擔新的曆史使命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賈康
知識城應發揮其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曆史征程中,承擔新的曆史使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超常規發展中的高新科技、知識經濟驅動的重要創新引擎,創建國際一流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示範區,培育多批次重大項目建設形成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發展新機製,打造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 蔡立力
《規劃》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這個戰略定位,科學統籌不同區域的主導功能和發展重點,提出“一核兩心多園”的城市空間布局。如何實現職能、交通、布局三大空間協調,促進高效利用,區域職能協調?
作為灣區創新策源地和廣州核心創新平台之一,知識城要深入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發揮在技術創新、高端製造、科技服務等全產業鏈的知識引領作用,以重要知識創新、基礎研究為發力點,在大灣區內形成基礎科學、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於一體的知識創新體係,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知識城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極。
《規劃》特別重視城市設計,建立了特色風貌分區。知識城在空間布局上,構建“三山屏障、一廊骨架、藍綠脈絡、綠園點綴”的生態綠地結構;知識城中部打造知識創造與科技創新核,沿開放大道構建知識輻射傳播軸,打造“一核一軸四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科學合理布局生產、居住、學校、醫療等項目,構建環境友好型產城融合格局。
力爭國家重大科技資源布局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常興華
知識城應該勇擔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使命,形成全球的創新新高地,成為世界重要的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助推器。發展路徑上要力爭國家重大科技資源布局,讓項目落腳到大灣區和科技城,橫向要注重和北京、上海合作,形成科技創新的共同體,實現合作共享。讓製度保駕護航,加強科技、製度和規則的銜接,探索適應香港的知識產權製度,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方麵柔性複製香港的標準和做法,並且和國際最高水準接軌,構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先行區。(黃埔新時代 肖昆華 通訊員 陳土華 饒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