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項目應用簽約儀式現場
琶洲實驗室(黃埔)正式發布多模態基礎大模型“黃埔星”
1月12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黃埔)國際算法算例大賽頒獎典禮、第三屆啟動會暨大模型圓桌論壇(以下簡稱“活動”)在廣州黃埔舉辦。
來自國內算法算例領域院士及科研機構等專家學者、各級政府代表、超百家人工智能龍頭企業代表共同見證“灣區逐‘例’,共創算法”。以此次大賽為契機,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正持續“彙聚問題、彙聚算法、彙聚人才”,打造人工智能算法和人才高地,加速推動高價值成果轉化落地,共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以賽促發展,搭建技術行業“新橋梁”
活動當天,十個賽道共計80支隊伍登上粵港澳大灣區(黃埔)國際算法算例大賽(以下簡稱“大賽”)領獎台。10個賽道的冠軍團隊分別在現場進行了算法成果的展示。
據悉,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自2022年正式啟動算法算例大賽。2023年7月第二屆大賽正式開賽,報名人數達8053人。選手來自卡耐基梅隆大學、紐約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倫敦大學、多倫多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368所頂尖高校,以及華為、騰訊、阿裏巴巴、聯想、小米等790所知名企業,共組成6297個團隊參賽。
在“跨場景單目深度估計”賽道中榮獲一等獎的自動駕駛算法工程師洪偉表示,新開發構建的大模型使識別物體的距離、景深等數據更加準確,這將為手機、自動駕駛、互聯網應用這三大落地場景提供更好的方案。
活動當天,人工智能領域院士專家、龍頭企業代表共同進行了以“大模型單點技術”和“行業大模型應用”為主題的兩場圓桌論壇。與會專家在大模型所具備優勢且可現行落地的場景方麵進行思想碰撞,展開熱烈交流研討。
據悉,兩屆賽事已累積大量優秀算法算例成果,大部分成果已進入終端應用環節,切實幫助企業解決了一係列核心“卡脖子”問題,算法算力成果逐漸賦能千行百業。
在活動現場的成果簽約活動中,琶洲實驗室(黃埔)與南方電網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廣州市分公司、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大賽成果進入實際場景應用。
據了解,本次大賽吸引了海內外“產學研用”各領域近15000名人才團隊同台競技,多項算法成果已用於華為、南方電網、視源股份等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得到實際應用。
以賽彙算法,創新多模態基礎大模型
本次活動現場,琶洲實驗室(黃埔)正式發布“黃埔星”大模型,該自主可控多模態基礎大模型與國內外大模型比較,在全新MOE架構建設、多輪對話能力、多模態知識理解等方麵都具有顯著優勢。未來“黃埔星”大模型將與全國龍頭企業、研發機構在國內醫療、工業、政務等領域推進“領域大模型”定製開發。黃埔星大模型也將成為全國各領域領先單點技術的試驗場,通過技術融合在不同行業創新新質生產力。
“這是廣州首個技術自主可控的大模型,之所以以‘黃埔星’命名,正是因為黃埔承載著培養精英與領袖的光榮傳統,我們希望‘黃埔星’引領技術潮流,照亮科技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琶洲實驗室(黃埔)主任徐宗本在采訪中自豪地說,未來將繼續推動“數字經濟雙移動”模式創新,聚集力量推進“黃埔星”大模型成為國內領先的多模態基礎大模型,在全國範圍內征集選拔優秀單點技術,實現大模型在領域賦能上快速突破。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作為廣州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全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近年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高質量構建以廣州實驗室、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台、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為支撐的“2+3+N”戰略科技創新平台集群,全區聚集各類科研機構超1000家,集聚院士項目超10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超2800家、瞪羚企業超600家,彙集高層次人才總數超1400人、A類外國高端人才超1100人。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6.6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將繼續加快推動5G、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信創與大模型等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開創高質量發展與高速度增長“雙高”同步的新模式,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黃埔樣本。
(鄭嘉俊 袁紫薇)